RCEP 对中国农产品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3-06-03 10:03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成员国竞争力贸易

赵 雪 刘 玮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RCEP 成员国覆盖全球人口的6%,GDP 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总额的33%[1]。《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对于推动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威胁、维护经济全球化都具有重要价值。

农产品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品,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农产品领域与RCEP 成员国加强合作至关重要。然而,面对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形势和思想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必须做好应对危机和挑战的准备。中国应进一步明晰在RCEP 成员国中的地位,厘清RCEP 为农产品贸易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促进RCEP 的全面实施,充分利用RCEP 的红利,强化农产品贸易,加快中国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1 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同时也是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国。中国农产品交易量大、发展迅速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的农产品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庞大,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推动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过去10 多年中,农产品领域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2011—2020 年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额增加了27%。由于对农产品的高需求,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011—2020 年总进口量增长了110.71%[2]。

近3 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主要表现为增加了进口量和进口总额,并提高了出口质量。其中,进口方面,中国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使中国对进口农产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出口方面,中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生产效率提高,蔬菜、食糖、棉花等产品出口总额持续增长(表1)。

表1 2020 年和2022 年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

由表1 可知,中国粮食进口量和进口总额大幅增长。2022 年,中国的粮食进口总额为200.7 亿美元,较2020 年增长了25.44%。这表明中国的粮食供需矛盾依然存在,需要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除了粮食以外,中国的棉花、食糖、食用油种子、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口量和进口总额也在不断增长,表明中国的农产品进口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此外,粮食、食用油种子、水果出口总额均有下降,贸易赤字大幅增加。相较于2020 年,2022 年中国的水果出口总额下降了27.70%,而进口总额却增长了41.52%,导致贸易赤字较2020 年同期增加了155.81%。这表明中国的水果出口市场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加强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

2 RCEP给中国农产品贸易带来的机遇

2.1 RCEP 对成员国农产品领域的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9 年统计数据,RCEP 成员国在全球市场上占有约1/5 的农产品生产份额。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对象为东盟、日本和韩国。RCEP 第2 章第1 节第13 条规定,取消各成员国实行的出口补贴,并规定了对出口补贴的限制和废除政策,从而促进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加强贸易的关联性。这将扩大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此外,从农产品的相似性来看,中国和RCEP 成员国的农产品贸易主要是互补关系,特别是中国与日本、韩国、东盟农产品的相互补充,使得RCEP成员国农产品更易于“走出去”。

2.2 RCEP 将提高中国农产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

在农产品方面,中国对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产品的自由化程度大致与之前的双边自贸协议相同,约为93%。而中国对日本农产品的自由化程度为86.6%[3]。日本的农产品竞争力相对薄弱,因此对日本的农产品开放不会给中国的农产品带来太大冲击,同时减少日本农产品关税将降低中国进口高端农产品的成本。

RCEP 将有助于中国农产品对日本的出口。2019 年,日本所有产品的关税平均水平为4.4%,对中国农产品的平均税率为2.5%,零关税的税目占比为35.7%[4]。RCEP 规定,日本将对中国农产品减征超过60%的关税,特别是对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减征,将提高中国相关产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推动中国农产品对日本的出口。

2.3 RCEP 简化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进程

随着地区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中国农产品的贸易进程在RCEP 中得到了简化。RCEP 通过实施预裁定、抵达预处理等有效管理对策,优化通关办理手续,使中国与RCEP 成员国之间的蔬菜、水果、蛋、乳制品等的通关速度与贸易额得到提升。在RCEP 合同条款中,原产地标准极为重要。RCEP 要求提供出口企业的申报和出口企业的自主声明,标志着原产地规章的申请制度由正式批准的签证代理向企业自主申报转变,节省了行政成本,提高了企业应用RCEP 的积极性。这些措施将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并增强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合作。

2.4 RCEP 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RCEP 使各成员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更加便利,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将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RCEP 将推动东亚国家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RCEP 将促进东亚国家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这有助于推动现代农业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同时,各成员国之间的农业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链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中国农业的国际化水平将得到提升。

2.5 RCEP 将推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RCEP 将扩大亚太国家之间的市场规模,为中国农产品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将促进中国农产品企业的产品多样化和品牌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RCEP 将促进中国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和技术交流,提高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这有助于推动中国农产品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国际化竞争也将促进中国农产品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农业现代化。

3 关于增强中国农产品发展的建议

3.1 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RCEP 的实施不仅凸显了中国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也为中国农产品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中国农产品必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出口优势,以在RCEP 市场扩展和深耕中取得成功[5]。第一,中国必须将RCEP 的相关规定纳入本国农产品安全范畴,以确保本国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的基本要求,纠正生产者盲目追求产量的错误观念。此外,还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第二,中国必须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不断创新。例如,在产前,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和产量。在产中,可以通过加工和包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后,可以通过冷链物流等方式,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增加其市场竞争力。第三,中国必须强化品牌建设,树立中国知名品牌,提高在RCEP 成员国中的影响力。通过品牌建设,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品牌溢价,提高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还需要对企业进行统一的培训,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各大品牌的发展,并加强与标准化涉农领域规范的对接,严格要求并进行标准化绿色生产等。同时,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探索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自贸区(港)经验,研究涉农经贸合作便利化、业态创新、新模式及其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问题,并探索自主创新对策,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2 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政策支持

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实质上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中国长期实行精细耕种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在新时代新格局下,中国必须寻求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发展道路,以实现农产品的转变和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等途径,将农产品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规模效益的最大化。但中国与澳大利亚等国家不同,不能完全复制大农场的模式。因此,必须要把农产品生产科学化,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这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产品科技研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农产品大国,农产品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例如,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农业转型,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同时,要重视对农业技术人员的扶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增加财政补贴等方式,扶持农产品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综上所述,中国农产品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农产品的投入和支持,推进农产品的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农民应通过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积极参与到农产品的生产和发展当中。

3.3 积极对接RCEP 规则,切实加强对农产品的合理保护

RCEP 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这也是中国和日本初次建立的双边自贸关系[6]。政府、企业和个人农产品生产者都应认真研究RCEP 规则,特别是相关政府机构,应切实加强对农产品的合理保护,维护农户权益,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规范。企业和个人应认真了解RCEP 中关于货物和服务贸易、项目投资及其出产地规则等相关信息,充分利用RCEP 中规定的优惠条款。还应充分利用中国市场优势和国外市场准入制度,推动农产品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中实现自由化,促进农产品的发展。

3.4 扩大农产品出口产业链,强化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扩大农产品出口产业链是促进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提高农产品贸易效率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政府要以 RCEP 的政策引导农产品的整合与转移,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现有设施,将相关的配套产品集中到产品的研发、生产、包装等方面;扩大农产品出口产业链,既能促进产品集群发展,又能极大地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品牌建设。农产品生产企业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绿色制造等手段,扩大农产品出口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加快产品集群的形成与升级,这样才能把农产品的品牌做好。同时,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建立统一的品牌推广机制,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障[7]。

3.5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顶层设计

为确保农产品贸易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顶层设计。首先,应出台相关政策,以改善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开放程度,并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以确保中国企业在东盟地区的投资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监管部门应在中国建立与东盟农产品质量标准相符的质量监督制度。其次,监管部门要密切跟踪东盟、欧盟的发展趋势,东盟的标准发生变化,中国的质量监督标准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最后,监管部门要把这些规范运用到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一环扣一环的制度。

猜你喜欢
成员国竞争力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贸易统计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贸易统计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