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童趣与表达交相辉映

2023-06-07 05:20吕红
考试与评价 2023年5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童话科普

吕红

科普童话也叫做知识童话,主要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为学生介绍科学知识。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发展和理解能力较弱,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特点决定了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充满童趣的、具有想象色彩的童话故事等内容。科普童话抓住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和对科学的追求心理,运用简单的语言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普童话占据着一定的比例。科普童话与科学童话存在区别,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科普童话的讲解,分析科普童话的文体、语言运用和思想价值等内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补充学生的科学知识。

一、科普童话类文本概述

科普童话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童话故事。在科学知识的普及基础上加上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科普童话具备童话故事的基本特征,趣味性语言和故事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科普童话的内容与科学知识有关,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探究兴趣,形成科學思想。

二、小学语文科普童话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动摇的知识本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科普童话类文本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科学知识,关注的是“科学”和“知识”。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科普童话的呈现方式是童话,其中展示的内容具有抽象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的物体,那么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想象力发展将受到限制。

(二)过于现实的客观呈现

优秀的童话作家都会选择在遵从现实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虚拟形象的创作和童趣的表达,借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的想象表达客观事物的特征,方便学生的理解。在小学语文科普童话中,故事大多数都是拟人化表达,内容也丰富,情节大胆。但是没有脱离对生活的客观呈现,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三)绝大部分是编者编写

经典作品是经历几代流传下来的,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不乏科普类童话文学作品,其中包含着重要的科学思想和优秀的写作方法等内容。但是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童话多数是由编者编写的,失去了时代气息和经典代表性的科普童话虽然质量较高,但是缺乏一定的经典性和无可替代性。

三、小学科普童话类文本的应用价值

(一)为学生科普知识,宣扬科学精神

科普童话中介绍的内容是真实、严谨的,采用的文体是童话,语言充满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科学知识。科普童话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大自然,引导学生在探索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秘密的过程中产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在科普童话的学习中,学生能够了解到许多神奇的动植物,在科学严谨的事物学习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让学生体会科学文体的表达方式

科普童话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夸张、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将原本复杂晦涩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学生在获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掌握科学知识,获得能力的提升。在趣味性阅读中,学生收获知识,得到启发,产生思考。小学是学生基础知识积累的时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通过科普童话的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也将得到发展。

四、科普童话与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关系

(一)激发学生对未来世界的探索兴趣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形成科学精神。在了解科学世界、掌握科学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生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普童话能够将抽象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虚拟的形象,在充满童趣的表达和展示中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吸引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世界的欲望。

(二)保留学生天真的思维方式

在科普童话中,大自然的一些生物都具有生命,花草树木都会说话,有自己的感情,能够做出不同的回应。这种语言表述方式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童话的角度解释科学原理,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科学知识,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对科学知识提出问题,产生探究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形成探索宇宙、破解科学难题的理想精神,通过科学造福人类。

(三)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科普童话既是学生了解科学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一种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辅助学生构建科学知识框架、在离奇的幻想中突破时空限制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五、小学语文科普童话类教学策略

(一)分析文体境界,把握儿童本位的准确定位

科普童话是兼具“科学性”和“童话性”的文体形式,既关注内容科学性,也关注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世界是有限的,学生的生活经历也不足以支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科学知识的抽象性特点相违背。教师在教学中最好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充满童趣性的故事讲解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将科普童话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展示出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和大人一起读”教学中,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小松鼠找尾巴》的科普童话。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找花生知道花生是生长在地下的常识。大部分学生只见过花生,但是不知道花生究竟生长在哪里,是根部、茎还是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花生的根、茎、叶、花朵等部位,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花生在哪里?”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松鼠与鼹鼠的对话,看着多媒体中花生开的花和鼹鼠描述的“花生可好吃啦”,学生和小松鼠一样在脑海中幻想一大片成熟的花生,想象花生的味道。接着教师让学生阅读故事结尾,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却没有看到花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每天”说明什么?表达出小松鼠怎样的心情?最后小松鼠看到了什么?小松鼠一直等了多久?当它发现没有花生的时候,它会想什么?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松鼠,通过“每天”去看花生表达出小松鼠急切的心情。在漫长的等待后,小松鼠没有看到大片的花生,心中不禁开始发问:“花生到哪里去了?是被谁偷走了吗?”在学生的疑问和探究中,教师揭开土地下的秘密,学生发现原来花生的果实生长在地底下,掌握了大自然动植物生长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几种植物,让学生猜一猜这些植物的果实生长在什么地方。

(二)明确语言运用,让语言表达更富童趣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通过语言的使用和分析掌握文本内容,通过语言之间的联系构建起文本之间的联系,分析语言背后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模仿和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科普童话的讲解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在童趣、准确的语言表达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1第二课《我是什么》教学中,文本主要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解释了水变成云的过程。文本段落的语言表达充分体现了科普童话文本表达的层次分明和条理性特点。比如其中“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云在不同时间和天气下的颜色进行描述。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水还会变成什么颜色,然后通过排比句的形式进行仿写。学生在分析和仿写训练的过程中掌握了科普童话的语言表达特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分析掌握科普童话的语言特点,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将文本知识内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且将其应用在写作和实际生活中。

(三)辨别思想价值,激活学生思维灵性

儿童的世界充满幻想,他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幻想的故事充满冒险与惊奇。新颖的故事和变换的故事情节对儿童来说充满吸引力,想象为他们的世界增添了无限色彩,让他们时刻充满生机与活力,对世界充满期待与幻想。科普童话正是基于儿童这一身心发展特征出现的,是满足儿童的阅读和学习需求、从儿童视角出发进行自然界动植物描写的。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4第十四课《小蜗牛》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和分析后总结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并且通过讨论说出自己的感悟。大部分学生只能从表面分析出“不放弃”的道理。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在学习中的每次进步和每个阶段的学习为例,让学生了解学习中也需要这种不怕苦的精神,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永远学习和进步。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资料,比如《蜗牛去旅行》,或者与蜗牛有关的儿童歌曲,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蜗牛身上的宝贵品质。在小学语文科普童话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接触大自然,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探索未知的科学世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的自然世界是有限的,大自然中的科学知识是无限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科普童话类文本的讲解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奥秘,通过科学思维分析和解释自然现象,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对大自然产生敬畏心理。通过科普童话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了解更加深入,在学习中产生科学价值观和探索大自然的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科普童话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童话故事的阅读中了解大自然,分析文本语言和文本内容,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尊重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本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童话科普
蜗牛看牙医
科普达人养成记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