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的古诗单元教学

2023-06-07 05:20陶娜马玲
考试与评价 2023年5期
关键词:古诗战争古诗词

陶娜 马玲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单篇教学没有关联、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明确、教师在教学时未能兼顾文章选篇的工具性特征与人文性特征等等。这些情况的存在都限制了语文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及学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以综合性思维为指引,采取“大单元”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求同存异,对比阅读炼思维

一个单元的课文往往是依照共同的主题整合而成,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抓住文章间的共性,围绕其中的关联或相似之处展开教学。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中的三篇课文都侧重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故国深切的感情,核心主旨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具体的教学应用中,教师可以先对课文进行比较分析,提取出其中的共性深入讲解;也可以先以其中一篇文章作为典型范例,展开详细解读,再由学生自行阅读剩余两篇文章,找出其中相似的地方。

三篇诗词中都提到了“战争”,具体承载在哪些意象上?学生通过对“龙城飞将”“醉卧沙场”等意象的挖掘,寻找诗词的共通之处,进一步理解诗词内涵。以诗词中的“同”为教学的着力点,利用诗词之间相互的联系实现知识与情感的串联,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目标。

在古诗词的单元教学中,除了“求同”之外,“存异”也同等重要。仅仅理解了作品之间的共性尚未达到语文教学要求,因此,还需要在差异点的比较教学中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的深化,通过诗词写作手法、写作内容、表达情感等差别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诗词主体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阅读识辨能力。

一是古诗词不同写作情感的对比阅读。即使在相同的单元话题下,不同的作者也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同样是描写战争,部分诗人着眼点落于战争的残酷上,山河破碎,劳民伤财;部分诗人则侧重于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或报国无门的痛苦哀愁上。同样的主题,落脚点不同,表达的情感便有了千差万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古诗的写作情感加以对比,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情感领悟能力、锻炼对比与分析能力。例如,《出塞》对于战争的态度并不积极,人民迫切渴望和平。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诗人王昌龄所处时代正值盛唐,国力强盛,人民对于战争是有一定自信心的。所以,即使身陷战争的囹圄,作者依旧有着昂扬的态度和胜利的自信,有着“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狂妄。而王翰的《凉州词》在情感上又有了一定的变化,着重描写出征之人相互斟酌劝饮,尽情享乐,“古来征战几人回”道尽视死如归的豪迈,既有生死置之度外的豁达,也有对生的依恋与对战争的厌恶。李清照作为一位女词人,《夏日绝句》却是难得的高亢豪放。她鲜明地表达了爱国的激情,无论生或死,都该有铮铮的傲骨,其言语振聋发聩,催人奋进。

二是古诗词表现手法的对比阅读。在单篇的诗词阅读教学中,学生难以通过对比对不同诗词的表达特点展开深入感知,而通过大单元的整合,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其中的异同,进而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加深对诗词写作手法的认知与理解。《出塞》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同时运用汉将李广的典故,侧面讽刺朝廷用人不当,指出当前良将匮乏的现状;且运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秦时明月汉时关”展现出极大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点出战争延续时间之长,战争牵扯的人力、物力之多,战事连绵,战士战死,一桩又一桩悲剧令人心痛。《凉州词》前两句写征人们饮酒作乐,渲染宴会热烈的气氛;后两句抒发杀敌豪情,立志保卫边疆。《夏日绝句》前两句说理,通过对人生哲理的议论自然引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后两句怀古,追忆楚霸王项羽,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

探寻出古诗词的“同”与“异”,在了解共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对古诗词个性的挖掘,在整体分析完成后,深入展开对于古诗词的局部分析,使语文大单元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能够依照一定的顺序循序渐进,使教学更加科学、合理、有序,提高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二、举一反三,拓展联想启智慧

要想进一步提高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着重培養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能单纯局限于“学一篇会一篇”,而是通过单元的整合串联起整个主题,达到“学一篇会一类”。教师要挖掘诗词中适用于开展扩展联想教学活动的知识点,以提高活动开展的质量,提升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一)字词的运用

在古诗词中,蕴含着大量的通假字和语言活用,这是小学生古诗词理解的难点,同时也是古诗词学习的重点。教师在授课时,不能仅仅带领学生完成字词的记忆,而是应当将字词分门别类进行整理,通过对字词中内在规律的挖掘,让学生通过一个字词理解一类字词的用法,通过对一篇古诗词的学习,启发含有相同词性的其它古诗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授课效率。如,教师可以整理《古诗三首》中常见的“边塞”表达词,方便学生对于其他边塞类古诗的理解。在古诗中,一旦出现“关”“长征”“沙场”等词,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篇描写战争的古诗,由此便可以定下诗词大致的情感基调,为学生后续的阅读理解提供便利。

(二)意象的理解

在古诗词的创作中,意象是普遍存在的表达方式。某类意象通常承载着特定的情感,常见的古诗词意象大多具有相似的含义和情感表达。因此,当再次见到学习过的相同或相似意象时,学生便可以大致揣测出诗词的情感基调,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古诗词阅读。通过对意象的解读,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古诗词学习的规律,以意象为落脚点展开拓展与联想,提升学生古诗词阅读与理解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对于《出塞》这篇古诗进行学习时,大部分学生不明白“阴山”这个地名背后所代表的含义。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理解“阴山”实际上是内地与游牧民族管辖区域的分界点,是战争频发的边境。如果胡马度过了阴山,便意味着边境失守,外敌来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延伸,在古诗中,地名往往有其特殊的含义,即使不能理解其具体内涵,学生也可以通过语境大致推测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而在边塞类古诗中,地名通常表达的是对于故土或是对于国家的一种情感。有了对于“阴山”这一地名的理解作为基础,学生在学习《夏日绝句》遇到“江东”时,对于地名便不会过于陌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三、互通有无,整合学习拓眼界

要想把古诗词学好、学精、学透彻,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综合教学思维,引领学生找到古诗词中相互关联的经验或者知识点,在整合串联的过程中互通有无,进而开拓眼界,进一步完善古诗词学习的知识体系。

(一)背景知识

要想深入理解一首古诗,首先要从古诗创作的背景入手。只有全面仔细且深刻地了解了诗词创作的社会背景,才能结合古诗具体内容进入作者内心,感知作者的所思所想。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对单元知识体系内部的背景知识加以整合,进一步提升古诗词学习效率。例如,《出塞》的作者王昌龄身处盛唐,当时唐在对外战争中处于强势地位,战争屡屡取胜,因此诗人并不担心战争结果,但也因频繁的战争而不堪重负;《凉州词》的作者王翰同样出生于唐代,他与王昌龄处于同一时期,撰写诗词的心境却大不相同。其作品旷达、豪纵,大多吟咏沙场少年及欢歌夜宴,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而《夏日绝句》的写作背景正值国破家亡之时,金兵入侵,帝王被掳,城中叛乱,李清照怀着深切的爱国真情,讽刺南宋当权者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用极为精炼的语言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痛批统治者。通过将三首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成长经历结合起来对比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唐宋相关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提高学生对于作者情感的感知能力。

(二)文学知识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文言常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将各个分支中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每个分支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且古诗词虽然用词精简,但其含义隽永,简简单单的一词便可指代大量丰富的内涵。例如,《古诗三首》中,《夏日绝句》使用了大量的典故:“人杰”代指杰出的人间英豪,引用的是汉高祖对于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称赞;而“鬼雄”意味鬼中的英雄,引用的是屈大夫的《国殇》,表达了即使是死,也不能辱没自身志向的高洁志趣;“项羽”则使用了垓下之战失败自杀这一典故,赞颂了项羽的高尚品行,也传达出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愿追随项羽为自己的志向献出生命。三个典故环环相扣,共同支撑起整首诗歌丰沛的情感,将作者的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将所用典故进行简要的总结,并借此机会适当拓展其余的典故,提升学生在古诗词方面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古诗词知识体系。

四、综合实践,语言活动提素养

要想实现大单元视域下的古诗教学,必须立足于大任务与大情境,在任务与情境的驱动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于语文古诗词的阅读与理解。教师可以在古诗词学习的基础上,搭建一定的综合实践平台,通过多元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的设定,在任务与情境中融入古诗词教学,使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能力,获得成长。

(一)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教师可以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引领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将古诗词读出来,以此加强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与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划分古诗中每句的停顿与重音,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进朗读中。如“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一句,应用凝重的语气读出战事频繁的苦闷、终老边塞的苍凉、战死沙场的苦痛,通过朗读传达出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除朗诵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演讲、辩论等口语训练项目,进一步落实语文古诗词學习成果。

(二)开展读写结合活动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读写结合活动,进一步演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读写不分家,读与写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可以将大单元教学融入到读书报告、手抄报等读写结合活动中,在读与写相结合的练习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以这一句为模板,引领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将诗句扩写成为完整的小故事。在冷清的月色下,黄沙茫茫,风声呼啸,戍边的将士内心在思索什么?百姓在思索什么,统治者又在思索什么?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续写过程中表达出自己在课上的所学和对诗句的理解,从宏观视角展开综合学习,促进读写能力的提升,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在班内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引领学生将图画与文字结合起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开展思考扩展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一定的思考题目,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视野。例如,《夏日绝句》中,作者怀着满腔爱国豪情,提笔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如果作者真的能够与项羽对话,他们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不限形式,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大胆传达出自己的想法,在古诗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教学延伸。

综上所述,大单元视域下的古诗教学具备其独特的优势,其能够突破单篇教学的限制,将古诗词中的核心主旨串联起来,实现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教学,方便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状况进一步完善教学规划与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进而提升语文古诗词教学成效,开辟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思路,构建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古诗战争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拟古诗”之我见
被风吹“偏”的战争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他们的战争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