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表格妙解高中政治主观题

2023-06-15 07:53尹启迪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主观题表格本题

尹启迪

随着课程改革,高考也在发生变革。高中政治主观题侧重对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根据复杂的试题情境,调用相关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会贯通地形成对信息的准确判断、分析与评价。表格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配以简明的、浓缩的文字,呈现出简洁性、逻辑性、系统性的特点,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审题、提取情境有效信息、匹配教材核心知识、生成试题融合答案,进而达到提升政治主观题解题能力的目的。

一、真题再现,还原试题情境

2022年山东卷17题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主题。下面以此题为例,分析表格在解答高考政治试题中的作用。

材料一粗钢的主要用途是为原料,用来制成各种规格的管材、铸件等。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粗钢生产国。全球占比最高达到56.7%。2021年,我国粗钢产量10.3亿吨。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恢复,粗钢价格飙升,我国粗钢出口量明显增长。(A)2021年我国粗钢净出口4096.1万吨,较2020年增加2451.6万吨。但同时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2021年我国钢铁行业碳排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门类中碳排量最大的行业。(D)

材料二铁矿石是生产粗钢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超过80%,(B)而且缺乏定价权。(C)下图是2019—2021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情况。

有观点认为,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应扩大粗钢产量并增加出口。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10分)

二、运用表格,进行试题分析

1.审设问。

原理限定设问指向设问类型分值《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应扩大粗钢产量并增加出口。评析题10分2.审材料。

材料信息迁移知识逻辑关系融合答案A全球资源和市场合理之处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推动钢铁行业发展。B

C价格变动影响成本、利润不合理之处近年来,进口铁矿石价格飙升,推动粗钢产量的成本、利润空间大幅度减少。钢铁行业不应盲目扩大粗钢产量并增加出口。D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经营取得成功的因素不合理之处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不能盲目扩张,走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老路。正确做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唯有如此,钢铁行业才能真正走出产能过剩、利润下降的困境。上述表格呈现了一般主观题的解题过程。审设问:利用表格审清本题限定的知识原理,明确本题设问的指向,清晰本题设问的类型和分值。审材料:根据设问指向有效地提炼出材料的关键信息。配知识:根据设问限定的知识原理,与材料信息一一对应地迁移教材的相关知识。写答案:根据设问类型及材料逻辑,分析试题的逻辑线索,生成知识原理与材料信息融合的答案。

三、利用表格,提高解题能力

本题不以核心知识的机械记忆作为考查的目标和方式,而是在复杂情境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必修1和选修1两大模块知识,辨析是否扩大粗钢产量和出口。试题知识范围切口大,考查学生综合知识的迁移能力;情境素材结构复杂,对学生解读、提取信息能力要求高;设问思辨性强,突出对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归纳与演绎等高阶思维的考查。很多学生面对这类试题往往望而生畏,匆忙审题作答或无从下手。上述表格直观明了地呈现了政治主观题的解题过程,遵循以上四步,学生能够明确答题思路,得出正确答案。

1.化隐性为显性,呈现解题思路。

高考政治试题一般以文字的形式显性呈现,其中隐藏着非常多的关键信息,如设问中包含的知识范围、设问指向、试题类型等。但在紧张的状态下,很多学生读完设问后,慌忙地看材料,容易造成审题不清、答错方向。新高考试题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有效信息提取,对答案进行逻辑性拟定。这个过程往往也是隐性的思维活动过程,这种隐性思维活动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具有及时性、易逝性等特点,容易出现答不全、遗漏答案要点等现象,而表格可以把隐性的思维显现于纸上,变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解主观题得先从设问出发,寻求解题的突破口。利用上述表格,学生可在较短时间内全面读读设问,明确考查意图。

首先,表格清晰地呈现出本题的原理限定是必修1和选修1两本书的范围,可以避免学生漏答某一模块知识。其次,表格展示出本题的设问指向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应扩大粗钢产量并增加出口”,属于“怎么做”范畴,学生初步明确本题要求从对外开放角度来分析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后,呈现出了分值10分,学生大致判断要写3—5个要点。学生在解读设问的基础上,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明白试题是在经济全球化、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碳排放问题引起关注这三个背景下,辨析我国的钢铁行业是否应扩大粗钢产量并增加出口,从而在整体上把握试题的立意指向和设问要求,即把握试题的内在逻辑,关于是否扩大出口应该一分为二。在全球资源的背景下应该扩大,但从成本、新发展理念角度应该减少出口。

2.化烦琐为简明,提高做题效率。

无情境不命题,新的高考政治主观题一般都是以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情境材料作为依托,不仅需要学生有效地提取关键信息,还需要学生将储备的学科知识与情境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一方面要面对大容量的材料信息,另一方面还要匹配材料和所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他们往往一遍又一遍地看材料,前看后忘,既浪费了时间,又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学生利用表格,在冗长的材料信息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并填入表格,再相对应地匹配上相关联的核心知识点,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也提升了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效率。

材料是解答政治主观题的重要载体。如上述表格所示:第一步应该是提取材料信息。在分析材料时可以定角度、理层次,筛选出有效信息。本题应围绕“粗钢要不要扩大产量并增加出口”这一角度来寻找材料依据。本题涉及两则材料,材料一包含两层信息:一以数据说明(A)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恢复粗钢价格飙升,我国粗钢出口量明显增长;二以数据说明(D)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问题,是制造业门类中碳排量最大的行业。材料二是以图表形式阐明(B)粗钢的原材料——铁矿石进口价格飙升,而且(C)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且缺乏定价权。第二步应该是迁移教材知识。将提取的有效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点相联系,做到由材料想到教材知识点。A——全球资源和市场;D——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经营取得成功的因素;B、C——价格变动影响成本、利润。表格能够化繁为简,把繁杂的材料和知识点用较少的篇幅记录下来,具有要点明确、语言简明、重点突出的特点;同时,又可以防止学生一味地堆砌教材知识,或者出现知识与材料相脱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做题效率。

3.化杂乱为有序,理清答题逻辑。

新的高考政治主观题突出结构性,即学科任务(问题逻辑)、试题情境(材料逻辑)和学科知识(理论逻辑)三个要素的有机组合体。这就为学生的逻辑推导和答案的生成留出了思维空间,要求学生进行结构化作答,答案要点突出逻辑性。经过高三的系统复习,大多数学生能够写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要点,但罗列答案要点的现象较为严重。甚至有的学生还存在着“答案写得越多越好”的认识误区。利用表格,经过长期训练,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他们规范作答、结构化作答。

解主观题,得从问题、材料、理论三个逻辑层面去分析,来实现答案的完整性、结构性。本题中,第一步,研究问题逻辑。通过附表1的分析,本题属于评析题,可从合理之处、不合理之处、正确做法三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二步,理清材料逻辑。依托设问逻辑,回到情境中可寻找到如附表2所呈现的材料逻辑。既要看到成绩:(A)我国粗钢出口量明显增长,又要看到问题;(B)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非常之高;(C)缺乏定价权,进口铁矿石价格飙升;(D)钢铁行业是制造业营类中碳排量最大的行业。第三步,分析理论逻辑。通过对设问逻辑和材料逻辑进行分析,我们得知并不需要用所有知识,而是利用附表2所列出的全球资源和市场、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经营取得成功的因素等教材知识来组织答案。上述附表1、2串起了问题逻辑、材料逻辑和理论逻辑三者间的关系,将零散的材料加工成一个体系,将众多的知识精准到核心的话语,将理论与依据进行有效的融合,建构了既包含“扩大粗钢产量并增加出口”带来的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又阐明粗钢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的富有结构性的答案。

表格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工具,可以很好地呈现解答政治主观题的过程,使得思路更加清晰,答案更加结构化,有利于提高做題的效率和质量。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是,表格从本质上来说它只是展示思维过程的一种工具,要想发挥其独特作用,需要具备几个基本前提。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必备的学科核心知识,这是解题的基础。其次,学生需要具有解读提取信息、知识迁移运用等能力,这是解题的关键。最后,学生还需要实现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结合,这是解题的升华。学生需要在上述前提下,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运用,一步一个脚印,以期通过表格这一辅助工具来提高做题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主观题表格本题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统计表格的要求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本刊表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