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神经药物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分析

2023-07-03 02:53蔡淮顺孙媛媛
贵州医药 2023年6期
关键词:观察者叶酸神经功能

蔡淮顺 孙媛媛

(1.黄陵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陕西 黄陵 727300;2.延安市新区中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延安 71600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轻症脑梗死患者大多预后尚可,对于重症脑梗死患者致残致死风险几率大。临床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关键在于改善并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恢复血氧正常供应,促使神经功能康复[1]。近年来,临床对于脑梗死患者早期给予神经营养药物以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部水肿,降低梗塞面积,降低病情稳定后的残疾率引起高度重视[2]。同型半胱氨酸是反应脑部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对脑梗死患者早期予以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是否影响其水平,是采用该治疗方案的重要考察点。本文探究营养神经药物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6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35±7.28)岁,平均NIHSS评分(20.37±2.61)分,轻度梗死19例,中度梗死14例,重度梗死5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24±7.17)岁;平均NIHSS评分(20.29±2.58)分,轻度梗死20例,中度梗死14例,重度梗死4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3]中对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分型;年龄≥18岁,脑梗死发作后经治疗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病情稳定;认知功能正常,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脏、肾脏、肝脏、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者;既往有多种药物过敏史和(或)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有过敏史或禁忌症者;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随访资料收集不全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神内科医师收治并制定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就诊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予以控制血压、稳定呼吸、抗血小板聚集、抗生素、抗自由基、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措施,检测颅内压、血常规、脑电图等,对症予以甘露醇等将颅内压措施。符合溶栓治疗者行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均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阿托伐他汀片1片/d予以抗血小板、降血脂等脑梗死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再予以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包括:维生素B625 mg/d、甲钴胺500 μg/d+叶酸2.5 mg/d。两组均治疗 3 个月。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浆HCY、叶酸水平情况;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完成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2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97.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84%(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13例,无效5例)(Z=3.197,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HCY及叶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叶酸、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HCY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者患者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叶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HCY及叶酸水平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及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者患者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ADL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者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及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分,n=38]

2.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低血压、恶心呕吐各1例,药物不良反应率5.28%;观察组发生滴血呀、皮疹、腹泻各1例,药物不良反应率7.89%。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2,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基本原则是恢复脑血管血流灌注,确保中枢神经细胞能得到足够的血氧供应,从而恢复神经功能。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Y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者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叶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者患者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ADL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恢复脑血管循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促进中枢神经细胞在获得足够血氧供应的同时能提升其活性,提升中枢神经功能恢复效果[4]。HCY作为脑血管疾病的确切标志物,当其在血液中浓度较高时,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诱导血栓形成[5]。因此,HCY 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脑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叶酸属B族维生素,其对于血液的粘稠度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也是临床评估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指标。本方案将HCY和叶酸作为脑血管病治疗疗效的观察指标[6]。

综上,相较于单纯采用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增加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在降低患者HCY水平、提升叶酸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及活动能力提升方面优势更为明显,综合提升了患者的临床疗效率,且不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是脑梗死患者治疗优选方案。

猜你喜欢
观察者叶酸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冷静而又理性的观察者——德国华人作家刘瑛访谈
正在备孕的你,叶酸补对了吗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用猕猴桃补叶酸?未必适合你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观察者模式在Java 事件处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