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儿童的基本生活方式

2023-07-29 21:33史仁忠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整本书书香读书

史仁忠

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内容拘于一本书,课堂囿于两课时,形式限于读背抄。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让孩子多读书。温儒敏先生也说:语文课最基本的内容目标,是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要让阅读成为儿童生活方式。

可以说,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教学改革策略。成为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我们丹北实小从习惯养成的角度着手校园阅读的推进。

一、环境暗示,润“读”无声

成尚荣先生有一句充满哲理的话:是图书馆建在学校呢?还是学校建在图书馆里?在走廊、教室、操场、宿舍,在学校的角角落落……到处都有书,到处都有读书人,到处洋溢着读书声,这才像个学校,这才是一所好学校。所以,我要说:如果你想培养读书的习惯,那么就请把书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首先,我们完善学校图书馆,建好师生阅览室,同时规范图书借阅,努力让馆内图书真正流动起来。遇到教师外出,班级需要代课时,我们也把学生组织到图书室进行阅读,既省下代课费用,也强化了学生阅读。其次,我们着力建设班级图书角,在学生抬眼就能看见的地方,专门增添图书专柜,在班级推行循环阅读。校园电子显示屏、橱窗展板,也在积极营造氛围,烘托声势。下一步,伴随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内学生喜欢停憩的地方,我们将摆上凳子,增添流动书吧,建设一些漂流书屋……

当想看书的时候,随手能够拿到;当抬眼四望时,时不时有图书入眼;当氛围营造足够,读书就变成了一种无意识,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二、集体生活,携“读”共进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渴望融入集体。而集体是具有力量的,能给你归属感,给你尊重和认可。习惯是个人的,但往往是在集体生活中养成的。学校、班级、社团是一个个集体,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体生活对习惯养成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学校要帮助学生构筑集体“阅读生活”,而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生活”中去。

我们的做法是,学校顶层设计,整体架构,开展“丹北实小读书小明星”评选活动。从藏书量、借阅图书次数、读书量、参与活动等维度,进行“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读书小明星的评选,分别评选为“读书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每半学期评选一次,对校级明星小博士我们在电子显示屏进行宣传,对年级、班级明星用展板进行公示。同时,利用国旗下讲话隆重举行表彰仪式,颁发证书和奖品。

学校开设“阅读社团”,让喜爱读书的孩子形成一个集体,在社团中分享交流共进;班集体更是阅读生活的主阵地,课前五分钟进行阅读交流、好书推荐、你问我答等等,让课堂形式更加丰富;读书小明星的评比推选激励一个个孩子投身书海;循环阅读构建了班级学生共同话语体系,强化班级凝聚力……

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儿童不会自然形成,需要学校的主导,需要教师的引导,在一天天的校园、班级的集体生活中,用阅读伴随儿童生活,习惯自会养成。

三、課程保证,用“读”播种

虽然,大家达成了阅读重要的共识,但我们总认为阅读是课外的事情,会把它当作可为可不为的工作,学校在阅读推广上也往往缺少有力举措。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其中课程内容中明确指出,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随后,又分低中高三个学段,明确具体的学习内容。而落实课程标准的主阵地在课堂,整本书阅读进课堂则应大张旗鼓。

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是课时保证,要求每周有一节阅读课,中午安排二十分钟阅读专属时间;第二备课上课,我们按照“读前指导、读中分享,读后交流”三个环节对每学期四本必读书目进行备课、上课;第三加强研讨,利用集备时间,像过去研究课文那样研究整本书的教学,作为镇江整本书阅读区域推进的实践基地,我们把整本书阅读当作学校教科研的重要内容;第四纳入作业,按照要求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那么我们多布置阅读课外书的作业,中高年级读书半小时作为每日必备作业,推行“作业免写单”为阅读助力。

温儒敏说:语文教师要成为“读书种子”。“读书种子”这个概念,我的理解是应该包括读书的引导者、组织者、推动者……整本书阅读进入课程标准,进入课堂,教师就不能是只会捧着一本书教一学期,每一位语文教师要开动脑筋,采取各种形式活动,比如,读书办报、亲子阅读、美文诵读、情景剧表演、绘制思维导图等等,不拘一格地为孩子播下阅读的种子。

四、专项活动,为“读”造势

顾明远先生有个教育主张:活动教育,让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他说,学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活动的环境,组织学生积极活动。他还举例《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著作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组织学生活动。当然,他说的活动比较全面,而我指的是专门为阅读开展的专项活动,通过活动来为“读”造势,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成长。

“捐一本读百本”“跳蚤书市”活动,互通有无,丰富图书角,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读书征文、手抄报评选、讲故事比赛为学生读书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老师、书香家庭,各类评选极大激励促进读书活动的推进;尤其是舞台剧的表演,更是展现了学生意想不到的综合素质……

任何一件事情,或许开头容易,但难在坚持。激情容易冷却,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添柴加火,不断造势,不断“炒作”,而一个个活动就是最好的推进剂。

五、家校共育,以“读”为要

阅读这件事,除了关注校园生活,我们也要高度重视儿童的家庭生活。必须多方联动,学校、家庭、老师、家长缺一不可,这样才能让阅读成为儿童的基本生活方式。如果一头热,那么效果也堪忧。我们通过家校共育,要培养家长“读书为要”的自觉,要牵住家长这个牛鼻子。

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学校分年段向家长推荐亲子共读书目,设计共读记录本,让家长和孩子相互交流阅读体会;组建“家长阅读联盟”,大部分班级能做到每两周开展一次线上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线下活动,由家委会组织,举行读书报告会、分享会,通过家长推动孩子的阅读;组织评选“书香家庭”,积极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小手拉大手,以阅读为媒,构筑家庭美好生活。

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没有死角,老师和家长携手为儿童阅读助力,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生活方式,最终把学生培养成自主阅读者!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只要我们愿意坚持下去,起初看似微小的变化,会随着岁月的积累,复合成显著的结果。我们期待,让阅读能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让他们的未来通过阅读来定义!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丹北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整本书书香读书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论语》整本书阅读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我爱读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书香何来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