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高考背景的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1+x”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3-07-29 21:33羊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文章

羊君

课程改革的深度实施,对于语文教学有更高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要求教师以学习任务群作为导向,利用阅读项目作为载体,帮助学生整合学习内容,创设阅读情境,运用丰富的阅读资源,提高语文素养。“1+X”群文阅读模式的研究契合教改要求,“1”为教材内部精读文,“X”指自读文或者课外文,借助“1+X”阅读模式,整合文本,形成完整的结构,帮助学生打开阅读视野,感受阅读重要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建立“1+X”群文阅读模式

(一)辐射式教学模式

所谓辐射式教学模式就是从一篇阅读“1”,逐渐扩展至“X”。教学阶段,要求学生对于课内文本展开深度阅读,掌握阅读策略后,参与“X”学习活动,教师将阅读方法向学生讲解,引导其对比阅读。

如对《谏太宗十思疏》一文的教学,教师可选择《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书》等展开群文阅读,以上选文能够从多个角度展现古代的有志之士面对国家或者社会大事之时,不顾个人得失的光辉形象。通过对比阅读,发挥辐射式阅读模式的优势,能让学生品味其中的担当精神、家国情怀,学会理性思考。此外,授课之前,还可为学生布置课前任务,收集古代文体“书”和“疏”相关的内容,便于对文体特征的把握。

(二)对比式阅读模式

在“1+X”阅读教学模式下,应对比式阅读要求,将某篇文章与其他文章对比,将其视为阅读整体,提炼内部语文要素,分析文本异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1”与“X”同等重要,无主次之分,要求学生寻找文章当中多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可横向对比,也可纵向对比,深度理解文本。

如必修上册有《劝学》《师说》两篇议论文,在群文阅读階段,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比两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劝学》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论点,而《师说》旨在论证“教师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对比两篇文章的论证方法运用和论证结构特点。对比阅读模式运用之时,关注学生知识点、表达技巧方面的训练,兼顾文章体裁、题材以及主题等方面对比,循序渐进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对于其思维深度、广度进行拓展。

(三)聚合式阅读模式

在“1+X”阅读模式运用阶段,要求学生先完成多篇文本内容学习,从“X”阅读内容当中提炼阅读方法、策略以后,重新解读“1”。

如学习《离骚(节选)》的时候,由于文章当中生僻字相对较多、象征手法运用集中,学生可能一时之间难以准确把握文章主题。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学习《诗经·卫风·氓》,从而掌握比兴手法的运用,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主人公抒情方式,然后借助所掌握方法分析《离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效率。

二、多角度确认精读课例“1”

(一)以主题视角选取

在阅读作品当中,主题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透过作品的主题,能够感受创作者的意识,也能感受到作家的语言力量。

例如《促织》《变形记》等文章讲述的都是“人化为虫”的故事,教者可以借助“异化”这一主题,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社会背景下,共同的对于人生命的轻视。作品创作都是在残酷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用相似的情节,将社会现实的丑陋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如《沁园春·长沙》《短歌行》等课文讲解,可选择“雄心壮志建功业”作为阅读主题,将古今伟人的故事相对比,从社会背景的差异入手,思考混乱的世道、动荡的时局,如何为伟人建立功业提供机会,使其理想抱负和才华得到施展,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时代英雄。

(二)以作家视角选取

群文阅读阶段,将“作者”作为议题学习课内文章的时候,可以选择相同作者不同的作品,带领学生拓展学习,使其对作者的创作风格形成深刻了解。教师既可以选择相同作者不同题材的作品进行,也可以选择相同题材不同作家的作品。当学生掌握拓展阅读方法之后,能够学习更多鉴赏作品方法。由于不同作者经历不同,同一作者所处不同人生阶段,创作出的作品风格也迥异。因此,将作者“经历”作为议题展开阅读设计,可知人论世,加深学生对于作者的了解。

例如苏轼在1080年由于“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在此期间,其先后创作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以上作品能够反映苏轼政治上受到打压之后的郁闷心情。虽是仕途低谷期,但其诗词创作水平却已臻至顶峰。再如对鲁迅的《祝福》进行讲解时,部分学生可能对祥林嫂命运之悲惨理解不足,此时,教师可选择“鲁迅作品女性的形象分析”作为议题,将《祝福》作为“1”,再选择《伤逝》中的子君、《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等人物作为目标展开分析,对比人物性格、命运等对文本进行深度分析。

此外,还可选择相同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作为群文阅读主题,如分析陶渊明、李白等被贬谪的诗人,将不同诗人的相似人生经历作为切入点,对比其在人生失意时期人生态度的差异性。

三、合理组合“X”文本

新高考背景下,阅读在高考当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读懂阅读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1+X”群文阅读模式的运用,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大量文本,训练其阅读速度,让学生高效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的组合十分重要,教师需要遵循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兼顾文本质和量,选择契合学生理解能力、贴近其生活的内容。

首先,阅读文本从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当中选择,还可从课外选择,若选择课外文章,要与教材文章存在紧密联系。“1+X”群文阅读阶段,文本的多样化选择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思路,循序渐进培养其阅读思维。

其次,文本的选择要贴近生活,从生活出发,落实到生活实际当中,在文本选择和分析过程,带领学生感受文章情理特征,之后通过生活进行验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健全高中生人格。此外,选文贴近生活,学生理解更为容易,有助于其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X”选择还应符合学情,要从学生阅读学习目标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群文选文要包含两篇课内文,基于高中生认知能力、心理特征,对阅读难度进行灵活掌控,便于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如讲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红烛》等诗歌,教师可设置议题“探寻青春”,选择《致云雀》《峨日朵雪峰之侧》等青春主题的诗歌,引领学生从多角度欣赏和认识青春。

最后,提倡“质”“量”并重。在“1+X”阅读模式下,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阅读量的积累,还需要关注其阅读质量的提升,做到“质”“量”并举。“X”选文的选取要将“议题”作为依据,选择内容方面契合“1”的精度课文,旨在拓展阅读量,达到新高考对于学生阅读量的要求。

综上分析,新高考背景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应用“1+X”阅读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关注阅读模式的创设,精选精读文章“1”灵活组合“X”文本,将课内选文、课外内容相互融合,依托教材选择选文,围绕学生语文素养形成,有序组织教学活动,彰显“1+X”教学模式优势,真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文章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群文活动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