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域下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转型初探

2023-08-14 19:25彭永康
教育观察 2023年17期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英语

彭永康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299)

一、引言

一直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现出一些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学习规律的弊端,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存储罐”。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知识之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各国人才培养新要求,以及应对基础教育不断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标中要求教师改变育人方式,变革课程实施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改强调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转换教学方式以实现育人目标,把学生从传统的受教育者转变成主动、积极的学习者。具身认知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强调人的身体在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中的重要功能和意义,这与新课标倡导的活动观教学理念相符。具身认知的理念给课堂教学转型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即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具身性学习情境,使学生进行具身性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及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中小学英语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单一。一方面,评价学生学习的指标和方式单一。教师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仅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进行反馈以及简单分析,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通常依赖纸笔测验。另一方面,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指标单一。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指标。为了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达成应试要求,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讲授课程内容,在限定的时间内(如中小学各个学段)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学生只能被动跟随教师的进度和节奏,并通过大量刷题来巩固学习成果。这样会导致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形成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上述弊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第一,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出“离身”的特点。在“离身”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身体的作用和重要性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反而会因为学生需控制手脚、身体各部位以姿态端正地坐在座位上而减弱学习的效果。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身体会感到约束和压抑,进而导致心理层面的疲劳。第二,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多以如何教为依据,而不是以学生怎么学(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为依据,这会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第三,英语课堂教学既没有情境性,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也缺乏互动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较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个人情感体验投入较低。

(二)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教育的方式。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人工智能技术(AI)等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英语学习等级标准,关键要点有: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学生乐学善学,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设计多感官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围绕活动主题感知、观察、思考、交流英语学科的魅力,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重视信息技术的功能释放。[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凸显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信息技术在具体教学中的重要应用。[2]新课标倡导“具身性”的教学,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具身认知理论借助信息技术可较好体现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要求,使学生在具身性学习中形成和强化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对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投入英语学习活动,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总之,中小学英语新课标重视在发挥信息技术功能的同时,开展恰当的实践活动。

三、具身认知下的课堂教学变革新视角

(一)具身认知理论概述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概念源自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于1999年出版的经典著作《肉身的哲学:具身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3]该理论阐释了人的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20世纪末期,具身认知理论逐渐形成,该理论认为身体不是认知过程中被认识的客体,而是认知的主体,身体参与认知过程、影响思维方式、塑造心智,进而提出认知是具身性的概念。

受传统身心二元论思想的影响,第一代认知理论把人的认知过程隐喻为计算机对来自人体外部信息的接受、转换、传输、编码、存储、提取、输出等加工过程。这类似于生物学上的“反射”,即感受器接受外部刺激信息,刺激经信息形式转换,由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刺激信息进行编码加工处理,最后将执行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一般为肌肉),效应器执行指令作出相应的反应或动作。在这个过程当中,身体只是作为刺激信息的接收者和对大脑指令的执行者。

基于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研究者们逐渐发现和认识到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等多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意识现象学逐渐聚焦到身体现象学。叶浩生提出具身认知的中心观点是,认知、思维、记忆、学习、情感和态度等是由身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塑造出来的。[4]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提出,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传统的“离身”教学存在问题。具身认知理论反对身心分离,主张身心合一,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具身认知实证研究成果的启示

具身认知理论在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师的科学教育中应用广泛。具身认知研究发现,身体对物理环境的体验会影响高级认知过程。[5]以往研究使用实验法探究了基于手势和图片的学习对8岁小学生学习新词汇的影响,结果发现,六个月后,相比于讲授式教学,基于手势丰富和图片丰富的学习方式都提高了学生的测试表现。[6]有研究进一步发现,对14岁的学生来说,手势丰富的学习方式比图片丰富的学习方式更有益,而12岁的学生则从图片丰富和手势丰富这两种学习方式中受益相同,这些信息为基于手势丰富的二语教学提供了证据。[7]有研究表明,在外语教学中加入肢体动作,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还有利于学生在随后的造句练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8]例如,学生在学习“小狗”的英文时,在运用身体动作和移动的实验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比无身体动作与移动的学生高。[9]

新课标秉持和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体现出具身认知理论在语言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具身认知理论可以为教师在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提供理论依据。小学生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环境,更加擅长直觉形象思维;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健全,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表现出从直觉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高中生具备较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刺激信息的认知加工能力更强。[10]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时需要依据学生的阶段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此外,具身性教学是新课标下全学段英语教学的应有之法,创设具身性学习环境将成为教师落实新课标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具身性学习方法手段示例

以英语词汇教学为例,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往往是教师领读、讲解每单元的词汇。尽管对学生学习英语来说,词汇的积累是重要的先决条件,但要使学生高效掌握、深刻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词汇,教师要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参照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界定,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其认知方式更倾向于理解形象具体的事物,认知过程需要与熟悉的物体和场景相联系。

在小学阶段,采用实物、模型或图、文、声、动画并举(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实现)的方式并配合手势动作(具身性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可取之法。另外,小学生活泼好动,对各种事物具有好奇心,对各式实践活动(包括模仿、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师生或生生互动游戏等)表现出极大的需要和兴趣,因此,基于具身认知的观点,引导学生利用身体活动助力英语学习是有效的方略。例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讲解动物单词时,要求学生运用身体语言模仿动物的动作、声音,可以使学生对单词产生深刻理解和长时记忆。教育戏剧也是一种重要的具身性学习方式,是将戏剧表演的技艺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它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即兴表演、角色扮演、观察模仿及游戏来拓展学生的认知。[11]

在初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形式运演阶段,其思维已经不再依附具体事物或可感知情境,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这个时期,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身体活动对促进有效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感官参与和感觉—运动联动的教学方式包括多种形式:使用图文并茂的知识卡片、电子游戏进行教学,让学生观看影视视频剪辑并模仿表演,以及让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可使用各种学习APP)、电脑(教学一体机)和平板电脑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等。身体的多种感觉,如视觉、听觉、动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参与认知过程和感觉—运动联动的具身性学习,如手势、表演、模仿、游戏等,可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多样态的信息,如视听、图画、动画、影视情节等,以及创设虚拟的学习情境,如VR人机互动,可增加学生身体体验和协作互动。这使基于信息技术的具身化教学设计成为新课标下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新时代和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具身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具身性学习,进而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自身竞争力。

四、实现具身化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新时代、新技术、课程新理念为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学业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提供了新路径。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手段、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切实可行的策略。

(一)进行精准的学情分析

教师在教授新内容前进行学情分析,可以明确学生的起点、动机、状态,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内容的创生、方法的选择等奠定良好的根基。[12]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案和科学指导学生学习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的一般学习特征、已有知识技能基础、学生认知风格等。如果教师的教学与学情不匹配,如课程内容数量、难易程度,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进度,课堂言语、表情、动作、姿态的运用等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素养等实际情况不匹配,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积极、深度地参与学习活动。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分析学生已有认知发展水平是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方案并确保课堂活动顺畅开展的前提。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经验、阅历、能力等,教师对学生初始能力的精准测查,有利于其确定教学起点和生长点。[12]就英语教学来说,学生的现有水平分析应该包含以下基本内容:学生的现有词汇量、听说能力水平、语篇阅读速度和技巧、英语写作能力等。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测试等形式并整理和分析数据,为设计适切的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二)创设利于具身性学习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设计主要包括学生座位的编排、课桌椅的舒适度、灯光适切度、教学设备安置合适度、悬挂标语和名人字画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具身性学习产生影响,教师要认真考虑和精心设计课堂环境。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具身交互是具身性学习环境的构建基础。[13]在适切的学习环境下,具身体验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效果和对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更好。[14]例如,传统的学生座位编排会影响其具身性学习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座位编排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感受、态度进而影响其学业水平。[15]

为了提升学生具身性学习的效果,课堂中座位的布置适合使用“双V”型编排方式。“双V”型借鉴了秧田型的优势,并改善了马蹄型、圆桌型和小组型座位编排存在的问题。[16]在“双V”型座位编排方式下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和情感投入,在具身性学习中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媒介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仅仅使用传统教学媒介的教学方式,如黑板、粉笔、实物和模型教具、纸质图画等,已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越来越普遍。根据学情分析和具身性课堂环境的创设,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媒介并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是促进学生具身性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具身性学习要求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交互方案成为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郭绍青等人提出了两种较有成效的“互联网+”学科单元教学模式设计范式:学科专家设计和一线教师设计。一线教师设计流程为:单元教学目标→选择、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方案→归纳教学环境→教学实践→完善教学环节→形成单元教学模式。[17]一线科任教师可以参考和借鉴这种教学设计流程设计出符合不同学情的教学方案。

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且可以较好地实现具身化教学。VR课堂交互环节的设计须涉及个体VR体验学习、小组VR体验学习,以及VR反馈、生生反馈与教师反馈,确保教学的有效性。[18]体感交互设备和技术可更加智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身体参与度并获得具身体验。[19]在课堂上,教师可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实现具身性学习,如朗读、对话、角色扮演、复述、书面表达、故事创编、调研采访、海报制作、戏剧表演、课外阅读等。教师也可使用具身模拟的方式使学生实现具身性学习。具身模拟是指让学生通过观看或想象教师、同伴的表演、视频、动画而产生相应的身体体验。[19]教师应尽可能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的肢体动作,使学生能够具身化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转变教师角色定位进行具身化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传统知识观和教学观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主导者、控制者、权威者、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等角色,教学主要是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扮演了知识“接收器”的角色,除考试分数带来短暂的兴奋以外,学习过程对学生毫无吸引力,学生的自我获得感、自认同感、自我效能感、兴趣和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改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积极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帮助者等角色,认同和践行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创新型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探究英语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使学生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获得正向的学习体验。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属于一个“关系域”,是互动过程中的意义建构。[20]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需结合具身教学,即教师不仅要使用语言表达信息,而且需要用表情、手势、动作、表演等形式传递信息。教师“声情并茂”的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具身模拟”,进而实现具身性学习,促进自身发展。

(五)合理评价学生和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通过适当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知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案的优缺点。新课改着力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英语教学评价要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充分体现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多方式评价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可持续发展。教师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学生在具身性学习中的参与度、情感态度等进行智能化评价,从而进行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课后反思可以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知优劣、明得失”,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此外,具身性学习的实际效果和教学内容适配度密切相关。具身化教学设计是重要影响因素,教师要防止出现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手段,导致课堂教学偏离教学主题的情况。

五、结语

中小学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育人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践行在体验中学、在学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的学习实践观,这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变革课堂上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行为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参与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提出具身性学习应契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落实新课改要求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视角。英语教师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并运用具身认知理论设计具身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实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新课标信息技术英语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读英语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