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
——以桂林市崇善龙光小学为例

2023-08-14 19:25唐朝玲
教育观察 2023年17期
关键词:劳动课程教育

唐朝玲

(桂林市平山小学,广西桂林,541003)

一、引言

近年来,劳动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大中小学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把劳动从综合实践课程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出台了专门的课程标准。这些政策文件充分肯定了劳动教育所具有的综合育人价值,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并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为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学校劳动教育不是进行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或思想改造,而是让学生通过劳动,在与自然、与人、与社会的交往中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和法则,学会团结合作与责任担当,收获强健的身体和丰盈的灵魂。[2]桂林市崇善龙光小学作为广西第一批劳动教育示范校,多年来秉承“崇德至善,德厚流光”的办学理念,非常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包括强化基础保障、根植劳动观念、打造整合型课程等,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增加了劳动知识、提高了劳动技能、增强了劳动情感。

二、强化基础保障,准备劳动的土壤

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制度、场地、人员等基础保障,即劳动的土壤。崇善龙光小学从完善制度、充实师资和建设场地三个方面入手,为强化基础保障准备好了劳动的土壤。

(一)完善制度,时时都有劳动要求

一是制订了《劳动学科教师培训制度》等学习制度,明确了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在学习内容上,不仅包括《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政策文件,还包括《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与评价》《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等书籍。在学习要求上,要求教师在深入领会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撰写学习心得,并以其为指导创新教案设计。

二是制订了《劳动教育档案管理制度》《劳动安全制度》《劳动安全预案》《班级试验田管理制度》《劳动工具管理、使用制度》等管理制度,从安全、管理、责任等方面明确劳动教育的章程,让劳动教育的开展有章可循。

三是制订了《劳动教育评价管理制度》,对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并将学生的劳动实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如下:采用任务单、档案袋等评价工具开展表现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做到“有迹可循”;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的多主体评价方式,做到“全面立体”;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和改进功能,做到“对症下药”。

(二)充实师资,人人都是劳动导师

教师是教育理论的实践者,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直接影响劳动教育的成果与实效。[3]崇善龙光小学通过多渠道、多举措,形成了“专职+兼职”“外聘+线上”“日常+特长”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有效保障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是在学校教师层面,实施“专职+兼职”。崇善龙光小学将劳动课的具体实施下沉到班主任和科学教师手中,确定班主任为专职劳动课教师、科学教师为兼职劳动课教师,并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培训,提升其劳动教育水平。

二是在外聘专家层面,实施“外聘+线上”。崇善龙光小学与广西茶叶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深度合作,由这些单位派出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这些技术人员不仅会定期进校对教师开展培训,帮助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还会定期为学生开设相关的劳动社团课。此外,崇善龙光小学还与中国科学院保持紧密联系,邀请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开展线上教研,为学校教师答疑解惑,帮助教师明晰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是在学生家长层面,实施“日常+特长”。崇善龙光小学以“家长讲坛”为平台,邀请学生家长根据自身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为学生讲授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例如,有的家长擅长烹饪,学校邀请其利用“家长讲台”为学生上厨艺课,带领学生了解餐桌上食材的来源和营养价值,以及如何制作菜品。崇善龙光小学还邀请有种植经验的家长参与学校试验田的耕种和管理,带领学生在试验田里挖土、播种、施肥、浇水、采摘,感受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三)建设场地,处处都是劳动场所

缺乏固定的劳动教育场所和开展劳动教育所需的基础设施是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之一。[4]为摆脱这一困境,使劳动教育真正在学校落地生根,崇善龙光小学建设了校内、校外两类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劳动基地,涉及教室、基地、营地和家庭四个具体场所。

1.校内:教室+基地

劳动教室是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和学生在其中主要完成劳动课的十个任务群学习。崇善龙光小学还在主体教学楼的楼顶建设了900平方米的“二十四节气试验田”,作为校内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基地。该试验田按照种植品种分为“五谷杂粮区”“茶园”“蔬菜区”,并交由3—5年级各班负责。在教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学生依据节气常识和作物的生长规律,科学制订并完成种植计划。试验田的建设突破了课堂边界,开启了“田间课堂”,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劳动知识、体验劳动乐趣。

2.校外:营地+家庭

鉴于校内场地有限、农林劳动类项目实施难度大等问题,崇善龙光小学与广西茶科所、桂林市农科院建立合作,将其作为校外劳动教育营地。家庭劳动是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日常生活劳动管理的有效手段,家庭劳动清单以其易操作、较灵活、成效好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5]崇善龙光小学还设计了具体的家庭劳动清单,为家长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劳动提供帮助,促进学生通过日常家务劳动掌握自主生活的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三、根植劳动观念,播下劳动的种子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6]为在学生心中播下劳动的种子,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崇善龙光小学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根植劳动观念。

升旗仪式是每个学生都会经历的政治仪式教育,升旗仪式不仅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根植劳动观念的重要途径。崇善龙光小学重视劳动教育主题升旗仪式的开展,通过“国旗下的讲话”为学生讲述劳动者的故事、介绍特色劳动实践、分享劳动收获,引领学生感悟并传承“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精神,争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劳动主题班会是一种以劳动为主题、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班级德育课,能够助力劳动教育融入班级生活,提高班级劳动教育的实效性。[7]崇善龙光小学的劳动主题班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诵读劳动相关诗歌、倾听劳模事迹、开展劳动主题演讲、分享劳动心得体会等,引导学生领悟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例如,在每年劳动节来临之际,崇善龙光小学都会开设“劳模讲堂”,充分发挥劳模先进事例和优秀品质的感召作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劳模、聆听劳模故事、感受劳模精神。

崇善龙光小学还开展了“劳动之歌”擂台赛和“勤劳美德”故事会主题活动,这两项活动都是基于学情分学段开展。如“劳动之歌”擂台赛:低年段以“儿歌”形式为主,每月背诵1首,学期末班级进行背诵比赛,年级评选“劳动之星”;中年段以“歌曲”形式为主,每月学唱1首,分年级进行歌咏比赛,年级评选“劳动之星”;高年级以“名言”形式为主,每周摘抄背诵1句,学期末班级进行背诵比赛、小书签设计比赛,年级评选“劳动之星”。

四、打造整合型课程,培育劳动的花朵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是我国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劳动教育具有强大的融合性,同时也要求劳动教育课程具备整合性。[2]针对国家课程1—2年级没有教材、3—6年级每两个年级共用一本教材的情况,崇善龙光小学对劳动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梳理,明确了1—6年级12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并做好了相应的课程教学设计,解决了劳动课程“可有可无、似有似无、说有也无、说无也有”的问题。崇善龙光小学基于学校发展特色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整合型课程。

(一)设立“劳动周”

设立“劳动周”是《意见》对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崇善龙光小学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设立了“劳动周”,开展家务劳动、班务评比、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在家务劳动方面,分学段制订一周家务劳动清单,要求学生按清单完成任务并进行自我评价,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在亲历劳动的过程中发现劳动的真谛,使劳动成为一种自觉。在班务评比方面,以“班级卫生之星”评比为契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室的卫生环境创设,包括桌椅摆放整齐、抽屉物品摆放有序、黑板讲台干净整洁等,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领悟“劳动创造美”的真谛。在劳动技能比赛方面,围绕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技能和家庭劳动技能分学段设置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合作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意识和能力。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比赛,分层设计项目,劳动能力大比拼。劳动技能大赛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技能和家庭劳动技能展开,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阶段,精心设置了比赛项目,涵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发展了劳动能力。例如:一年级开展整理书包比赛,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将书本、作业本、文具袋快速有序整理好;二年级开展叠衣服比赛,要求学生掌握外套、短袖、长袖、裤子(裙子)、围巾的不同叠法;三年级开展包装礼物比赛,要求学生借助包装纸、绸带等工具将准备的纸盒包装成漂亮的礼物;四年级举行缝制香袋比赛,要求学生用针线将布料和香料制作成好看的香袋;五年级举行包饺子比赛,学生比拼包饺子的速度、包法等。“劳动周”结束时,学校会组织评选“劳动之星”(每班2名)和“劳动模范班级”(全校8个)。

(二)构建特色节气课程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饱含劳动智慧的文化遗产,用于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深挖二十四节气的劳动教育价值并将其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不仅可以提升劳动教育内容的文化性和趣味性,还可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崇善龙光小学除了按要求上好每周1课时的国家劳动教育课程,还结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关任务群的要求,依据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劳动智慧,构建了特色节气课程。表1为崇善龙光小学围绕惊蛰、芒种、大暑和小雪四个节气构建的特色节气课程。

特色节气课程主要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崇善龙光小学开设了以“与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相约”为主线的“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四大主题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二十四节气作为农事历法的科学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春种”主题体验活动中的“谷雨”为例,内容涉及农俗、民俗和食俗。在农俗方面,教师仔细讲解蔬菜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如何在松软的土壤里种植以及如何保持土壤的覆盖密度等;在民俗方面,围绕“谷雨三朝看牡丹”的谚语,带领学生观赏牡丹,并通过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眼中的牡丹花;在食俗方面,谷雨时节的香椿醇香爽口、颇具营养价值,学校布置了以香椿为食材烹饪美食的家庭劳动任务,让学生亲手烹饪美食并分享心得。

特色节气课程还衍生了“校园露营”“农趣运动会”等活动。“校园露营”在“小暑”前后开展,学校组织学生在校园举行“‘烹’然心动,劳动成果展评”活动,主要包括“场地布置,我的地盘我做主”“大展身手,我的厨艺秀”“能力比拼,我是小小厨神”3个环节。活动场地的布置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完成,无论是抬桌子、搬椅子,还是撑杆子、钉钉子,学生都积极参与,顺利完成活动区域的搭建。厨艺展示时,学生团结协作、有序分工,有学生负责去楼顶试验田采摘食材,有学生负责择菜、清洗,有学生负责切菜、拌酱,还有学生负责煎炒,共同完成食材烹饪。在能力比拼环节,评委团分别从色、香、味、意、形、材料、创意等方面对菜品进行点评,最终评选出“小小厨神”。“校园露营”活动的开展符合劳动教育课程“烹饪与营养”任务群的要求,学生从活动中学会了整理炊具餐具,掌握了择菜、洗菜、切菜、炒菜等劳动技能。

在“农趣运动会”上,学生以自己种植的各类农作物为运动器材,开展“穿越火线”“送粮入仓”“螃蟹背西瓜”“颗粒归仓”等体育游戏,不仅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还体会到了农民伯伯耕作的艰辛,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

(三)家校社协同开展劳动教育

家校社协同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丰富育人主体,构建立体化育人格局,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8]崇善龙光小学开展了“家庭小能手”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包括洗涤缝补、卫生清洁、营养烹饪、收纳整理、安装维修等,引导学生与家长共筑温馨之家,弘扬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崇善龙光小学还引导学生将学校的种植活动延伸到家庭的阳台,打造“绿色阳台”。此外,崇善龙光小学还开展了一系列社区劳动活动,如“小区垃圾清理师”“魔力厨房乐翻天”“大卖场里小当家”等,将劳动教育延伸至课堂之外、学校之外。

五、结语

劳动的土壤、劳动的种子与劳动的花儿互相交融,最终结出劳动的果实。崇善龙光小学的劳动教育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端正了学生的劳动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还使学校获得了“广西第一批劳动教育示范校”“桂林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相关的劳动教育成果也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广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未来,崇善龙光小学将继续在基础保障、观念根植、课程开发等方面深耕,使劳动教育更好地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