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觉”文化助力学校转型发展
——诸翟学校“立、兴、强”教育实践“三部曲”

2023-08-15 13:20李赟上海市闵行区诸翟学校
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师生学校课堂教学

李赟 上海市闵行区诸翟学校

近十年,上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诸翟学校地处新虹桥商务区西侧,毗邻最大的西郊国际教育社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校园变化更为显著。回顾诸翟学校十余年的立校、兴校、强校之路,“使觉”文化一脉相承,助力学校转型发展。

一、文化立校:“使”之以“信”,“觉”之以“源”

早在1905 年,诸翟这片乡土就诞生了一所学校,其建校之初命名为私立“使觉”学校。何谓“使觉”?我们在《孟子·万章》里找到了答案:“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唤醒”“启蒙”这两个词语已隐约显现。作为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教师伊尹所讲的这句话,一定打动了学校当初的创办者,使得他们秉承先哲的思想,光大先哲的精神,在诸翟这块土地上播撒文明,教化乡里。

经过一年多的追寻论证,我们找到了能够引领全体师生的核心价值理念——“使觉”文化。我们在传承学校百年办学历史的基础上,挖掘“使觉”文化的内涵,与当代教育理念和“新基础教育”理论相结合,赋予其符合新时代的教育实践意义,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坚信每个孩子本质上都是拥有独特个性和巨大潜能的鲜活生命,我们需要做的是唤醒生命意识、发展生命潜能、提升生命价值,促进师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如何真正落实这些目标,我们尝试先从夯实学校文化这个根基开始。

在“使觉”文化的引领下,老师们一起阅读《先生》,追寻先贤大师,经常一起在专题研讨会上交流感悟,一起阐述共同的理想愿景,逐步凝聚共识,制定认同“使觉”文化的内容形式,确立与“使觉”文化紧密结合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设计新的学校标识,通过学校的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校报、校刊、学期总结大会等形式,使老师们逐步加深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将学校的发展与自己的专业发展建立一致的联系,达到“自觉觉人”“成己成人”,使学生经过九年一贯的专注学习,实现健康成长。

学校几经变迁,到21 世纪初,学校校舍已经破落不堪。办公条件与周围环境相比,反差较大,优秀教师流失较多,总体校情基础一直比较薄弱。2017 年,在华漕镇政府和闵行教育局的关怀下,学校得以在原址再造,一边拆除一边重建。在校舍重修再造期间,诸翟学校师生共同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一边逐步进行学校硬件的迭代升级,一边着手上海市“新优质学校”和“强校工程”的软件内涵建设。

我们的“新优质学校”之路,从校情、学情出发,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家校合作,主动探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有效策略。我们的办学不挑生源,负责任地接纳就近、对口入学的全体儿童。我们将教育关怀公平地惠及来自不同社群的全体学生,不追求分数排名,而追求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差异,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不断梳理“使觉”文化本源,发掘弘扬伊尹教育思想,在新校园开辟伊尹广场,以“知远、思贤、使觉、惟新、景行、健行”等文化蕴含命名大楼(见图1),秉承先贤觉民之道,推进文化启蒙创新,努力建设“惟新厥德,时乃日新”的校风和“审近知远,成己成人”的教风,以及“知而获智,智达高远”的学风(见图2)。

图1

图2

让师生一起追溯学校自身的文化之源,找到百年老校自身历史文化的自豪感,确立校本文化的价值信念,凝聚教育理想的自信心和远大愿景。这是百年老校焕发强大生命力的根基所在,也是教育文化薪火相传的首要使命。

二、科研兴校:“使”之以“思”,“觉”之以“行”

学校这棵大树有了文化之根,还需要不断让根基厚实,让躯干壮实,让花果结实。这显然还需要有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枝繁叶茂”来见证百年大树茁壮成长的过程。

2011 年,我们申报了《九年一贯制课程整体设计的有序衔接》的区级大课题,进行九年整体课程的一系列思考和设计,为学校顺利转型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从思想、理论和实践三方面奠定初步基础。

2014 年,我们又着手申报了一项区级重点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使觉”文化的实践与研究》。从学校“使觉堂”的历史前身出发,结合当下的教育环境和生源实际,我们初步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使觉”文化特色的校本化融合课程(见图3),进一步发扬了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闯出一条新路。

图3

在“使觉”理念的引领下,“使觉”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不断优化课程建设、课堂革新、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推进“使觉”文化实践的深化,“使觉”课堂初步呈现了从“解决问题”到“问题解决”的改变,促进了“有问题、敢质疑、会探究、能生成”的课堂教学转型。通过“站站通”机制和“使觉银行”积赞兑换等活动引导师生健康成长,优化了师生成长体系,从思想自觉、学习自觉和行为自觉三个层面推进引领了师生的能动发展。在组织架构方面,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特级教师工作站”“华漕镇智慧教师工作坊(数学)”“家庭教育办公室”等,切实保障师生的健康顺利成长。

在教师发展方面,打破固有的模式进行新的转型,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我们主张教师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和勇气,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有问题”“敢质疑”“会探究”“能生成”。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也是“使觉”课堂的重要特征。

“使觉”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实现课堂从满足于“解决问题”到不断生成出更多问题的“问题解决”转变。“使觉课堂”的目标是,教师通过预留时空,把“提问”的胆量还给学生;创设情景,把“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互动生成,把“探究”的情趣留给学生;解决问题,把“创造”的能力交给学生;多元评价,把“创新”的意识带给学生。

在学生成长方面,“使觉站站通”以通关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这种形式真实地记录了成长轨迹,让学生在通关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和荣誉感。“学习站”“文明站”“科技站”和“贷款站”等十二个站,既丰富了德育评价内容,又拓宽了德育评价途径。“使觉站站通”模拟“银行货币储存”和“市场货币流通”的方式,对学生发展成长体系中的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和量化,转化为“使觉币”。通过“银行储值—一卡流通—定期结算”的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参与各类艺体活动的获奖情况,前后五年会有明显的变化。

推行“使觉”站站通机制后,我校教师将激励的教育理念、方法融合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对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觉成长的意识与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定激励目标,激发引导学生学业不断进步。

2017 年,在上述课题实践研究基础上,我们再次在语文这门最有基础意义的学科上下功夫,立项了《综合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读写”实践与研究》区级重点课题,进一步深化“使觉”共识,启动了分年级分班级的“新读写”语文实践活动,目前的一轮试点主要在三、四、六、七年级的部分班级展开。

我们的“新读写”实践,是“有情触动,有趣探索,有效思考,读写结合”四个环节一体化的“新读写”实践,以“个个端写字迹,人人诵读诗书”为基础起点综合着力,以有情的聆听和讲述为引导触点,以有趣的新阅读和写作为突破焦点,以有效的多元且成序列的语文活动为展示亮点。

课题开展以来,我们搭建了“新读写”学习的真实平台,打通了多样化、序列化的语文素养提升渠道。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年段班级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成绩,增强了实验年段班级阅读与表达的核心素养,带动了部分中青年教师的参与热情。在学校龙头课题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大小课题、课例研究和论文写作的青年教师逐年增多,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明显增强。

有思考的行动,让行动更清醒;有行动的思考,让思考更实在。这种且行且思的研究过程,是有思考又有行动的教育实践过程。科研能够兴教,科研也能兴校。对于我校来说,更能使师生在“行”中显“思”,在“思”中觉“行”。

三、变革强校:“使”之以“和”,“觉”之以“雅”

2019 年2 月22 日,“初心如磐 砥砺前行”闵外·诸翟学校“强校工程”签约仪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和诸翟学校正式牵手,上闵外的吴金瑜校长受聘成为诸翟学校的名誉校长和指导专家,两所学校的资源得到紧密整合,将共同携手为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而努力。诸翟学校的历史,从此又翻开崭新篇章。

首先,借力优质资源,进行辐射引领。吴校长经常到诸翟学校开展讲座指导,主题为“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的讲座就是其中之一,从理念到实践,老师们被深深触动。全校开始重视“闻·说·亲”知识分类的课堂教学法,深化“使觉”课堂实践。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围绕“闻·说·亲”课堂教学变革进行讨论与研讨,明晰了“闻·说·亲”的内涵与外延,在传承、提炼“使觉”课堂的基础上,提出“低起点、小容量、勤练习、强巩固”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基于“闻·说·亲”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流程,提出适合学校学生实际学力水平的“1∶2∶1”课堂模式,获得教师的广泛认同。

德育管理方面,也开始尝试推行“低起点、小目标、抓反复、强养成”的培养策略。“低起点”从学生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养成开始;“小目标”从小事目标做起,逐步实现;“抓反复”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制度化管理,狠抓学生自律性差的问题;“强养成”是通过他律到自律,让学生最终养成自理、自律、自主的行为习惯。

在众多专家智库的引领下,学校确立了“循环上课—反思重建”课例研究范式(见图4)。所谓“循环上课—反思重建”,就是以备课组为研修单位,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牵头,选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并由此确定研究的一个主题,开展课堂教学改进的课例研究。通过“常态课—改进课—提高课”这样一种“循环上课—反思重建”的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扎扎实实打磨一堂课,以期打造“初效—有效—高效”的“使觉”课堂,让我们的常态课成为更多的优质课。

图4

分享课例研究研修成果。结合教学实际撰写的学习心得、案例、论文等在各类交流汇报中得以展示。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知远讲坛、《紫堤撷英》校刊等也成为重要的交流平台。以这些平台作为教师培训、研修的资源,让教师在智慧分享中得到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强校工程”前后的数据对比中,变化也相当明显。

其次,我们注重优化管理和评价激励。从最基本的规范出发,围绕学校年级目标,学生自己制定相应的小目标,从中找到兴趣和自信,每个小目标成为学生“够得着”的成长动力。在小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注重心灵觉醒的过程评价,强化评价的正确导向,使其在学生身心发展成长中发挥长期、持续的影响力。学生参与场馆活动人数和项目明显增长。在政府的大力关怀资助下,我校历时三年的改扩建工程也全面竣工。目前学校外观漂亮且现代化,古筝教室、书法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时间科学馆、食品安全科学馆等已成为同学们最喜欢的网红打卡学习地。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参与的频率增多,成绩也明显上升。

教育的力量源自心灵,教育的起点始于家庭。为此,我们同时从凝聚学校外围的家教力量入手,主动聚焦家庭教育中的难点问题,力图和家长们一起达成共识,积极创设“父母成长营”家长沙龙的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努力回应家长对美好教育的期待。我们的“父母成长营”依托“家长沙龙”“快乐家庭学习苑”“家长微型课程”三大主要载体,精心打造智慧父母大讲堂、家校共育大课堂、家教知识大学堂、美德大展堂、文明新风大颂堂等“五堂”建设。

“使”之以“和”,师生集体有容乃大,凝心聚力;“觉”之以“雅”,师生个人精益求精,自强不息。集体融和兼容并包,校园蕴藏力量;个人求雅追求卓越,教育自有品质。近年来,优秀学生的流失不断减少,现在每年还有学生从民办学校回流到本校。学校的外省市和本市生源比例从以前的6∶4 转变为去年的5∶5 到今年的4∶6,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和满意度也不断提高。

我们将继续坚持心灵启蒙唤醒的教育理念,汲取新课改新课标等先进教育思想,力求逐步真正实现大面积因材施教,为更多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让更多潜能得到激发,促进生命的个性化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师生学校课堂教学
学校推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