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戏剧习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3-08-15 13:20王琳琳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整本书戏剧情境

王琳琳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

一、什么是教育戏剧和戏剧习式

教育戏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借用戏剧方法,如角色扮演等,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又称剧场),让孩子以角色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从而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惯用的这些戏剧元素或戏剧方法在本文中称为“戏剧习式”。“将戏剧融入教学”起源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两个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后来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实践学习理论的“渐进式教学”和赫兹-麦恩斯的创造力教学理论等,在欧美国家有了深远影响。

二、教育戏剧与英语阅读教学的整合研究与实践

教育戏剧与英语学科整合的关键是“情境”和“入戏”。这也和新课标中“依托语境展开教学”“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理念不谋而合。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一)理论研究

教研组通过老师们外送学习、自主研习和实践反思,对教育戏剧学科整合形成了一定的校本化操作经验。老师们精心钻研牛津教材和教学方法,学习教育戏剧的基本知识、理念和习式,教研组共同研讨寻找教育戏剧习式与英语课堂教学的结合点。

(二)筛选教材

不是所有的阅读文本都适用教育戏剧方法。我们对于教材语篇的筛选有以下标准:

选材的情境性。我们选取有人物、有情境的语篇。人物和情境正是教育戏剧的两个关键要素,便于后面情境的搭建和角色的代入。

选材的适切性。我们选取适合学生讨论的语篇,这样的文本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容易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共鸣。

选材的适度性。我们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难易度和长度适当的课内外语篇。只有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语篇,再辅以教育戏剧习式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选材的广泛性。我们也在低年级开展课外整本书阅读,如牛津书虫、黑布林英语分级阅读等。这些课外阅读素材同样可以用教育戏剧习式来辅助整本书阅读教学。

(三)行动研究

本课题以典型课例的磨课为主要研讨对象进行课题的实践研究。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从某一课时或某节课的某个环节找到与教育戏剧的结合点,然后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专题研讨,形成课堂运用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实践后对共同实践过的教育戏剧习式进行归纳和提炼,评价教学效果。最后教研组召开专题研讨,请教育戏剧方面的专家和教研员共同指导磨课,使教育戏剧和英语阅读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优化教学效果。

(四)效果评估

课题组定期组织关于学生学习状态的调研,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评估师生对项目的主要意见和效果反馈。然后根据意见和调查结果再调整下一阶段的研究策略,使研究不断完善。

三、英语阅读教学常用戏剧习式及案例

我们把常用的教育习式按概念和功能进行梳理,再结合课内牛津教材以及课外整本书阅读的黑布林英语分级阅读教材,找出能和这些阅读教材结合的戏剧习式。根据某节课的重、难点,考虑怎样运用教育戏剧的习式来创设情境,突破这些重、难点,提升教学效果。

根据老师们在实践中的总结,本人提炼了大家普遍会用到的五种主要习式:魔法棒、角色扮演、采访、游戏教学和论坛剧场。

(一)五大主要习式在课内阅读中的运用

1.采访:老师或同学作为记者采访群众身份的同学的看法,让同学们和老师都以不同的身份来实现对人物特点及事件观点的描述。

案例1:在牛津教材7A 的一篇阅读课An 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中,学生根据带来的自制食品,投票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前三个食品和最难以忍受的食品。一名同学以华附电台的小记者身份采访食品制作者,提出以下问题:What ingredients do you use?How do you make the...?制作食品的同学用英语介绍自己的食品食材,用表示次序的副词如first、second 等介绍食品制作流程。小记者还可以采访现场参与食品节的同学们的喜好,用到句型Do you like...?Why?why not?利用采访这一习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谈谈自己对食物品尝后的感受,并给出合理的理由,以更好地达成语言的交际、实际应用目的。

2.角色扮演:学生根据文本阅读,以自己的想象、观察,模拟扮演故事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高潮部分中的人物,以动作、语言模拟或道具运用来表达该角色的性格、思想感情等特质,使学生能通过带入角色去理解角色。

案例2:在牛津6A unit 3 Uragon Boat Festival 这一课,刘老师给同学们补充介绍端午节的背景故事,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为多个角色演绎的课本剧并进行合作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对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有了更广泛、更深刻的认识。

3.魔法棒: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大圈,老师开始介绍话题背景,然后随机把魔法棒指定圈里的某个同学,该同学通过接棒来接着老师的话题说或者回答老师的提问,该同学或老师把魔法棒抛向另一个同学,以此类推,完成某一话题的展开。

案例3:在牛津8 年级的一篇阅读文Blind man and eyes in fire drama 的教授过程中,王老师在while reading环节运用了魔法棒这一戏剧习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主人公John Dancer 的心理,他遇到了三个麻烦与解决办法,以及盲人与导盲犬之间的感情。在魔法棒这一习式运用上,王老师取一支颜色鲜艳的笔做魔法棒。魔法棒指向谁,谁就变成了文中的那个角色。随着课文的展开,学生们分别扮演了爱犬盲人John Dancer,忠心的导盲犬Charlie,履行职务的酒店前台,工作灵活、明白事理的酒店经理。魔法棒让大家聚精会神,随时准备变身角色,并且在角色表演中,小演员们还根据实际改了男女人称代词,加了台词,对学生注意力、临场应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4.游戏教学: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和愉快的活动中,甚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目标知识。这是一种能快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案例4:有很多游戏适合设计成课堂教学活动。游戏“你猜我演”在各个年级的复习课上都可以用到。学了一个单元或者一本书后,先对整本书的词汇进行归类整理,把适合用英语来描述及动作表演出来的词分成几组做成PPT,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竞技小组,让各组随机选择一组词汇进行猜词,同组同学用英语来描述这个单词,也可以用动作来辅助,然后同组同学猜出这个词,以此达到复习巩固词汇的目的。这种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词汇记忆变得有趣、互动性强,记忆会更加深刻持久。

5.论坛剧场:选择能够引起话题或讨论的情境,利用人物角色、道具或实物模拟故事的真实场景,对话题展开讨论,尝试代入角色解决焦点问题。

案例5:牛津教材9A U6 more practice:An Extract From the Further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mes 是一篇有关福尔摩斯探案的文章。首先,老师释放焦点问题:the death of Ronald Adair,然后把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组和角色分配:mum,dad,his friends,the servant,the detectives and the jury;然后请两组同学模拟侦探,去采访所有的目击证人。侦探小组需要自己讨论觉得哪里有疑点,还需要哪些进一步的调查,需要问证人和嫌疑人哪些问题。侦探小组采访后和陪审团一起展开讨论:这起案件是自杀还是谋杀?谁是最大的嫌疑人?为什么?论坛剧场仿佛把学生真的带到案件现场和法庭现场,在解决焦点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同学们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对于提升学生的多元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思维品质非常有益。

(二)课外阅读中戏剧习式的应用案例

由于课内语篇内容和篇幅的局限性,我们会在日常教学中推荐学生做整本书课外阅读来丰富英语词汇量,拓宽视野,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育习式的运用更能发挥它的所长,而且习式的运用会更加丰富。

案例分析Next Door(课外拓展阅读)

本节课所选择的教材是“黑布林英语”课外阅读中的一本科幻小说《外星邻居》。本节课是post reading,也就是整本书阅读课当中的last period。这节课前,我安排两个班的同学用两个星期的时间阅读完整本书,并完成布置的各种类型的阅读笔记。这节课是基于让学生提前自主阅读完整本书之后,对整本书的剖析、理解和反馈。

学生之前的阅读是输入的过程,而本堂课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我的目标定位是让同学们以不同的方式对故事进行再现和评论。带领同学们分析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选取故事高潮的一个片段分析其中的人物心理和故事发展的前因后果,最终达到提升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我在教学设计中把本节课的各个环节以故事的发展顺序为主线串在一起,从故事的开始、主人公的引入、故事高潮矛盾冲突最激烈的一个画面的还原,到最后故事结局的两难选择和预测。在分析人物和情节的环节,我尝试运用教育戏剧习式这一手段提升学生兴趣,促进教与学,通过故事戏剧化使整堂课变得立体,让整本书的故事活起来,而不仅仅是纸上的文本。教育戏剧的运用目的是通过教育戏剧策略的运用,使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及其遭遇于情感获得更直观、更深刻、更生动的体验,帮助学生进入任务角色,进入故事情境中,使学生体验、感悟角色的性格、内心的同时,理解体会故事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本节课除了上面五种常用习式,还运用了其他教育戏剧习式,下面对这堂课的戏剧习式简要说明一下:

(1)引入主人公和外星人的环节,运用了墙上角色和采访,让学生们以不同的身份去实现人物特点的描述。(情境导入法)

(2)在Climax 这一环节,运用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扮演故事矛盾冲突最激烈的一个片段中的任务,以动作、语言模拟及道具的运用,来表达对角色性格和内心的理解。(情景体验)

(3)之后运用Gossiper 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同一场景用不同的风格来展现他们对故事及人物的不同理解。

(4)学生角色扮演后又运用了hot seating 坐针毡的方法。模拟课文矛盾冲突最激烈的一个片段——餐桌前的争吵。根据所设内容释放出戏剧人物主人公Eoin或者他的父母亲,坐在“热板凳”上成焦点访谈人物。同学们或老师询问这个焦点人物,焦点人物以主人公Eoin及他的父母亲的身份回答,同学们以观众的身份回答提问。

对主人公Eoin 的询问:In your opinion,what's the reason of failing the history test? Do you like your new friends? Do you think they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your poor grades?Will you keep your friendship?

对父母亲的询问: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true reason why Eoin failed the history test? Do you know about his new friends?

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观察Eoin 及父母的行为动机、性格倾向,思考人物态度与事件之间的关系,深化理解主题,启发同学们对人物行为的反思。

(5)在故事结尾的时候运用了If I were you...的方式,讨论主人公的两难选择,让同学们置身于这个dilemma,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理。引导同学们发散思维,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表达。

丰富多样的教育戏剧习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充满期待,在交流时兴致勃勃,促进阅读提升理解,一举多得,这也是渗透了教育戏剧的阅读课和常规阅读课的区别。戏剧习式的运用又对学生的视觉、听觉、情感、思维都进行了冲击。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当中,这种深深的带入感使得学生能够在一节课中从头到尾都精神饱满,因为他们喜欢这种不同的阅读课的形式,可以说他们都入戏了,所以就更能体会和理解戏中的人物形象了。

四、英语阅读课中戏剧习式运用的研究成效

(一)学生的变化

教育戏剧进课堂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英语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背单词和知识讲解,而是一种可以参与进去的有趣的学习体验。由于感兴趣,学生们的注意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体验式学习,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知识的留存度更加持久。同时,在模拟真实情境下创设的问题解决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课堂的变化

融入教育戏剧的课堂,活力明显增强,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在老师预设的情境下,随着老师一步步指引,自己去探索、发现真理,找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使得课堂变成了一个解决真实问题的场所,课堂氛围活跃而愉快,课堂学习真正地发生,增强了课堂的语言应用价值。

(三)教师的变化

这一课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自身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也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运用教育戏剧习式的英语阅读课也确实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老师在此方面收获了很多奖项。

从上面的成效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戏剧习式的融入给我们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正是我们课程改革所期望看到的,也是我们的项目组一直以来追求的,为下阶段戏剧习式推广到日常英语阅读课堂树立了信心。但研究中我们也遇到了问题和困难,比如戏剧习式的种类还可以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如何为语篇选择合适的习式?怎样为语篇和戏剧习式寻找更多的结合点?每种习式的应用、范式的细化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更多思考、钻研和实践的。我们会继续把研究成果在不同的年级进行实践,争取获得更科学、更充分的实践论证。

猜你喜欢
整本书戏剧情境
《论语》整本书阅读
有趣的戏剧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戏剧类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