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学生发展更深处漫溯
——以肥东二中育人改革实践为例

2023-08-19 17:33胡精美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0期
关键词:育人学校发展

胡精美

(肥东县第二中学 安徽合肥 231600)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发展指导,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任何一所处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中的高中学校,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思考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尤其是处于当前良好发展机遇中的县域高中,更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角度,重新调整教育思路和教育着力点,摒弃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舍本逐末的短视行为;摒弃当前教育中损人利己的违背“双减”政策的功利行为;摒弃当前教育中以牺牲学生身体健康为代价的过度行为和超前行为。学校必须高站位,远眼光,正确审视当前高中教育的重大意义和路径,努力实现从“分数教育”到“能力教育”“品性教育”的根本性转变,让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来规划高中教育全过程。

一、弱化行政体系,强化学术架构,为学生学业发展保驾护航

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的改变、教育思想的改变、育人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一点是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前,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本科达线率或重点高校达线率是衡量一所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学生的选课自由空间更加广阔,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学校的评价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考试评价维度向全面育人维度转变,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立足于五育融合,完成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众所周知,高考是指挥棒,只有当高考的指挥棒所指的方向变了,高中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才有可能实现彻底性革命。在“三新”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敏锐地意识到学校的行政领导体系需要弱化,专业技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带动辐射作用需要强化。因此,我们确立了弱化行政体系和强化学术架构的新思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设立专门学术管理机构,聚焦学生发展指导,助力学生发展向更深、更广的方向迈进。

1.组建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中心。“三新”改革实施后,尤其是新高考的推进,学生不再是在文理科之间“二选一”,而是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发展方向、职业喜好,从十二种学科组合中选一。这种“十二选一”的方式某种程度上确实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或者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元和更广阔的生活、工作路径。但问题是,高一的孩子,根本无法预知其未来的就业方向,无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他们对于自身的兴趣爱好,都是懵懂与茫然。也许他们认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是自己学的最轻松的文化课,至于自己未来该从事何种职业,可以说一无所知。鉴于此,学校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过去,了解自己的现在,推知自己的未来,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任务。学校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位置,做好优化学生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多种方式,依靠多边力量,集中多方智慧,探索选课走班新路径,致力于选课走班时教师配置最强化、班级编排最优化、学生管理最细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因而,学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应运而生。学生发展中心本着服务学生原则,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分散相结合、一般特殊相结合、理论实践的方式,给学生做发展指导现场讲座、视频报告会等。编印、发放学生发展指导手册,内容涉及新高考新教材、综合素质评价、学生选课指导、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的变化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给学生发展指导提供更科学的数据支撑。强化学生发展指导研究工作,以在研课题《五育并举下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共同体建设的路径研究》为抓手带动实践发展,落实学生发展指导工作。

2.成立拔尖人才工作室。拔尖人才工作室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学校市县级拔尖人才为领衔人物,遴选有志于学生发展、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组建而成。依据新课程改革中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工作室重点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强化学生的发展指导。从教师层面来说,工作室聚焦课堂改革,落实大单元教学理念,推动备整本书、大单元和课时教学内容,确定集体备课“四定七环节”。以课堂教学的变革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五育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打造基于实践生活情境和问题解决的启发式课堂、项目式课堂、探究式课堂和体验式课堂。从学生层面来说,工作室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结合学校实际、地域特色和学生生活,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或学科教师为主持人,开展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方法,撰写结题报告。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还提升了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如此,或许能培养出一批能动手、会动脑、善用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3.成立名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坊是由学校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组建而成的。工作坊是在国家“双减”背景下,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从重复累赘的课后作业中解脱出来,从繁忙的课外辅导中解脱出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时间和机会,回归学生天性,回归学生本真。工作坊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点,研究如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引导教师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工作坊注重每次考试命题、审题和作业设计的研究,开发符合校情的校本作业,在全校推行“六限”训练,落实“双减”政策,为课堂教学增效,为学生发展赋能。

二、构建课程体系,重塑发展样态,为学生能力发展举旗定向

学生的发展需要舞台,学校给学生搭建什么样的舞台,学生就能在什么样的舞台上表演舞蹈。而舞台就是学校给学生构建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专长天赋不同,他们对舞台式样的要求也就不同。因此,学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构建多元、多彩的课程体系。在这个课程体系中,每个舞台都需要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方案规划、师资力量、评价标准等。这样,才能保障课程顺利实施,重塑学生发展新样态,提供学生发展新方向。笔者所在学校经过多方努力和多轮研讨,确定了“三六”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成功人生奠基。

1.“六陶”课程。充分发挥学校“陶园”的育人功能,以“陶园”作为空间存在,以“陶源”作为理论探索,以“陶苑”作为学术研究,开发了陶师、陶冶、陶然、陶行、陶乐、陶铸“六陶”课程,融合五育,春风化雨养性,润物无声育人。

2.“六力”课程。“六力”即耐力、智力、体力、感受力、记忆力、表达力,学校全面实施“六力”课程的宗旨,就是搭建丰富多样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制定校本课程考核量化表,以此评价学生的特长发展。在“耐力”层面,以书法秀、跳绳比赛和地理绘图为主要形式,提升学生对紧张体力活动的耐久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在“智力”层面,学科教师组织开展数学模型创新大赛、细胞结构模型创新大赛、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等,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开发;在“体力”方面,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篮球挑战赛等,在促进学生特长发展的同时,提升了学生体力,强健了学生的体魄;在“感受力”方面,心理学专职教师开展了以“畅想二十年后的我”为主题的手绘画报、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在“未来的我”和“现在的我”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好人生规划的重要性,同时通过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在“记忆力”方面,组织开展诗歌朗诵比赛,以此考量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储备能力;在“表达力”方面,组织开展英语口语大赛、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课程改革在推进,课程须跟进,学校必须深挖课程资源,开发更多的校本课程,从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培育学生。

3.“六融”课程。即物形融合、规制融合、活动融合、体验融合、文本融合、网络融合。通过浓烈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班规校纪等制度的建立,融入学生的意见征求;丰富多彩的拓展性活动的开展,融入学生的积极性;徒步毅行、科技游、工业游等课外学习模式,融入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经典著作的阅读等文学熏习,融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和民族自信心增强;以七天网络、智学网等为学习平台,融入学生自学、交流和教师指导。

三、打造仪式感,推动情境化人,为学生理想发展激发潜能

仪式感是最好的教育,仪式感不同于以前任何时刻,它并不仅仅体现在隆重而有重大的节日中,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可以赋予人们仪式感。每做一件事情,每组织一次活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爱与温暖,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每天都与众不同,让学生在浓烈的氛围和震撼的仪式中接受感召的力量,激发学生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奋斗的潜能。

一是“跑向未来”仪式。秋冬季学生长跑运动及跑操活动,高亢的口号、整齐的队形、统一的服装、高昂的精神面貌能让学生感受到“跑在当下,赢在未来”。盛大的仪式和祥和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人生的斗志,激发学生蕴藏的底气、勇气、志气和豪气。

二是“立志起航”仪式。走过“成人门”仪式,全体师生欢聚一堂,共同见证“践行青春誓言 立志扬帆起航”18岁成人仪式。不难想象,在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之时,在庄严的国歌声响彻校园的瞬间,诗歌朗诵表达出学生对于明天的期待;《感恩父母》的悠扬乐曲之中,饱含着感动的泪水;同学们向父母鞠躬以及相拥,表达对父母的爱。

三是“不负韶华”仪式。各类颁奖大会,以特别的仪式,表彰突出,鼓励优秀,营造浓厚的学习、生活氛围,激发学生争先创优的热情,让学生在仪式感中明白:只有努力,才能含笑收获,要实干笃行,不负韶华,以拼搏进取之心树同学表率。

四是“青春使命”仪式。“国家公祭日”主题仪式,通过教师的演讲,号召同学们学习和继承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行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关注我们悲壮的历史,反思苦难的历史,牢记英雄壮举,培养爱国情怀,把“国家命运”与“个人发展”融为一体,增强青春使命,树牢学习意识。

四、以体育心,助力心育融合,为学生身心发展铺路奠基

“双减”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宗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学校应把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应深化以体育心、助力心育融合的育人模式。

以体育心,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障大课间跑操的常态化,推进冬季长跑运动和体育文化艺术节,尝试实施花样课间,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实行活动项目化,以“曳步舞”为主体,丰富体育锻炼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坚持发展“关爱”“悦纳”的心育理念,建构课程体系,心育走进课堂,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悦纳社会。举办生命教育电影心理坊,选用电影片段,让学生围绕关键问题交流分享,通过思想的碰撞和辅导老师的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心理咨询,构建客观的自我认知和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以德育心。构建以标准化范式为代表的德育体系,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言行举止文明,着装得体。广泛收集学生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幕幕感人的瞬间、一个个专注的画面,制定适合生情的高中生“十要”“十不”,重视学生的手机管理和睡眠管理,规范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心无旁骛,专心学习,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

新时代,新课程,重在立德,重在树人,学校要落实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多维育人,让学生的天性得以舒展,实现从育分到育人、从苦学到乐学、从课堂到学堂、从管理到自理的华丽转身!

猜你喜欢
育人学校发展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