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书面作业设计

2023-08-19 17:33门士金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0期
关键词:教育者双减布置

门士金

(涡阳县实验中学 安徽亳州 233600)

“双减”政策的出台,提高了对教育者教学能力的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在保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实现减负增效的效果。这就要求教育者在作业设计方面进行合理的改进,在减轻学生作业量的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本文就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进行道德与法治书面作业设计做了探究。

一、“双减”政策的价值与目的

“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提高教育界整体教学水平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路径。“双减”政策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压力大、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以及学生的课后活动时间被挤压等多种教育问题制定的。此政策充分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下所产生的各类教育问题,对于教育恶性循环中所出现的一系列弊病进行了彻底解剖,并且做到了对症下药,“双减”政策的落实能够有效解决教育界长久以来所出现的各种相对来说较为棘手的问题。此政策要求教育者拥有超高的教学能力,能够做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恰恰忽视了“双减”政策的落实要求,只关注到了如何让学生在机械化习题的完成过程中复习课上所学的知识,大多数教师倾向于让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填空。此时,学生只会机械地按照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行填写,没有有效地进行个人的学习思考。这样机械地抄写作业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不具有任何的推动作用,也容易使学生把作业看成一项额外的负担,不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生对于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书面作业的设计,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道德与法治书面作业,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培养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同时,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需要缩减作业量。同时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复习巩固,以保证教学的质量,从而取得一个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政策需要被广大教育者积极落实,以解决教育界长久以来存在的教育弊病,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做到让学生产生乐学善学的学习欲望,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将学生原本拥有的课外活动时间还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保证。

二、“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求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教育界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实现教学的高效进行,而教育者的作业设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路径。在作业设计方面,相对于传统的作业设计理论,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求减少作业量,同时要求提高作业质量,这要求教育者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高效率、高水平的作业设计能够有效实现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及学业负担的目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者,要将“双减”政策的作业设计要求落到实处,在作业设计方面进行合理的改进。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教育者要将作业设计纳入年级集体备课要求,通过教育者之间的研讨与分析,根据整个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策略。在研究出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作业设计策略之后,教师要做到对于学生所完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与点评,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保证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到“双减”政策的作业设计要求,不只是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教育者布置作业时也要注意不要给学生家长施加不必要的压力,对于作业的布置要保证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教育者不应该再布置需要家长辅助完成的作业,以减轻家长的压力。对于作业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教育者可以定期进行优秀作业展示,鼓励家长与教师共同进行点评,这一举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家校联合共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三、“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书面作业设计策略

(一)作业设计实践化,给予学生体验空间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教育者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不局限于传统的、枯燥的书面作业,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丰富的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

比如,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一课的教学时,在布置作业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活动或者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真正处于社会的大环境中来感受遵守社会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进行社会调研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制作调研问卷,走进街头,真正融入社会大环境中去感受书本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是怎样的状况。通过社会调研,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的实际情况,学生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进而督促学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更加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促使学生成长为一个道德素养高的人,达到学生能够自我督促的理想的教育目的。学生在这样的社会调查中,能够先明确个人所要调查的内容,再回顾课堂上所学过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个人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投入到社会调查之中。接着,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不断地吸收与个人课堂所学有关的知识,并且提高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水平。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作业。学生能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发现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社会秩序问题,也能够理解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意义,并督促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规范自己的社会性行为,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二)作业设计多样化,给予学生选择空间

教育者的作业设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路径。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实现作业的多样化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思维。多样化的作业设计给予了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让学生时刻保持对于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进行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一课的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多样化的作业设计。教师要注意在布置多样化的作业之前,要为学生布置一项统一的作业,以实现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复习巩固。之后,就可以考虑为学生布置多样化的作业。比如,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手抄报制作,也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中国少年的纪录片、电影或者挑选相关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写观后感或读后感。学生在观看纪录片或者看电影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较为深刻的学习记忆,充分感受当时的背景环境,自然而然地结合在课堂上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不仅如此,学生在读后感写作的过程中,也能够结合纪录片或是其中的观点,有效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进而形成个人的所思所想,并用较为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进而提高个人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培养一定的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学生的心理世界,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并据此进行作业的合理布置,以多样化的作业设计来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者在进行多样化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要注意每项作业完成的情况要尽量做到一致,做到每项作业都能让学生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三)作业设计视觉化,给予学生鉴赏空间

教育者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传统的书面作业,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能够让学生对教材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做到让学生产生乐学善学的学习欲望,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将学生原本拥有的课外活动时间还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相对于传统的书面作业来说,丰富的作业形式也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作业设计的视觉化,给予学生鉴赏的空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一课的教学时,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体会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局限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创新作业的布置形式,如可以考虑作业设计的视觉化,以创新作业形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节目,或者组织学生搜集影视资料,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作业布置的视觉化设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鼓励学生弘扬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传承下去。作业的视觉化设计,一方面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方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给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增添一份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同时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教育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在保证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同时,降低学生的学业压力,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教育者双减布置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