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有效推进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2023-08-19 17:33张素萍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0期
关键词:群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张素萍

(涡阳县第二中学 安徽亳州 23360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习新的课程和新的学习方式。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最早由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赵镜中先生提出,他说群文阅读的载体是课文,要素是群文阅读的议题,在学生中开展群文阅读,让群文阅读成为学习的习惯,目的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开展群文阅读,就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深挖阅读内容的深度,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增强阅读效果。

一、群文阅读内涵分析

群文阅读,是指让学生阅读不同的文章,学生阅读文章后,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并能从不同的文章中找出一些相似点,当然这些文章中会有某些内在联系,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高中语文的群文阅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阅读,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因此,群文阅读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得到了提升。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策略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群文阅读的兴趣,每所高中都在实践着不同的方式。群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阅读,掌握与课文不同的内容,接触不同类型的文章,每种风格作家的作品学生也有不同的理解,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现如今,语文群文阅读已成为大势所趋,尤其是在如今新课改的大力推行下,群文阅读要把有联系的文章结合在一起,因为文章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学生会分析一篇文章,就能够举一反三,其他的文章也能准确分析,在长时间的积累下,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很快就能够得到提升。可以说,群文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

(三)培养学生高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的高速联通,人们收集信息的能力也有了提高。群文阅读的阅读量庞大,这对学生的高速阅读和信息整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群文阅读,根据一个任务指向进行筛选、归纳和整合,培养了学生信息群的处理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散,群文阅读的目的也达到了,学生也能够快速地从繁杂的信息中提取到更多有效信息。

三、当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群文阅读概念模糊不清

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不能够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在他们看来,增加阅读量就是群文阅读。这种理解当然是错误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师对群文阅读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其内涵还在不断完善中。我们知道群文阅读是一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独立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沉浸在知识海洋的过程,是教师教授代替不了的。

(二)学生对群文阅读教学兴趣不足

教师在讲解文学类文本阅读时,只是为了学生的分数,让学生应付考试,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也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传统的语文阅读理解以单篇阅读为主,内容单一,阅读量较小。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之后,面对内容繁杂的文章,学生完成不了阅读任务,阅读效率就会下降,内心产生抵触,成绩下降,身心疲惫。

(三)碎片化阅读严重

我们知道群文阅读如果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学生在课堂上只能随着教师的指挥阅读,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碎片化阅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所谓碎片化是没有系统的,满足不了学生整体性阅读的需求。很多文章是需要学生通读的,如果不能通读就没有意义,就理解不了文章的内涵,还有的文章非常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不完,他所体会的情感就会是片面的,品味不了文章的韵味。这样下去,学生就会跳读文章,对通读全文失去耐心,对文章的理解是碎片化的。没有好的阅读习惯,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最终只能停留在回答问题的阅读表面。对此,我们需要多鼓励和督促学生。

四、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有针对性地选择群文文本

选择恰当的阅读对象、确定合理的阅读范围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工作重点。在确定议题、选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制订完整的阅读计划,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合理地阅读,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学生能够在选文的精彩内容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品味人物的喜怒哀乐。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时应选择适当的文本。首先,选择的文本要有目标,目标要有指向性。其次,教师选择的群文阅读文本和所学的文章要有一定的联系。

以《致大海》《迷娘》为例。无论中国诗歌还是西方诗歌,“意象”即我们所说的物象。如诗歌中描写思乡,中国诗歌中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把思乡之情表达得委婉而含蓄;而《迷娘》中直接描写家乡的景物,热烈奔放地表达思乡之情。如诗歌描写大海,中国诗歌中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把江水描写得波澜壮阔,情感含蓄蕴藉。而《致大海》中的大海是汹涌澎湃的,象征诗人的自由精神,情感热烈奔放。王维的《山居秋暝》则借助月的意象来烘托作者超脱的情感。白居易的《暮江吟》则借残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作者孤独凄苦的情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通过月之景、月之思、月之情映射了对宇宙空间的思索、对情感的寄托,把人的情感和月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愫和睿智。每个诗人对月有不同的感悟。

举例来说,在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红烛》《致云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和本单元的第3课《百合花》《哦,香雪》这两篇小说组合在一起,单元议题是“青春的价值”。其作为单元性的任务,分析思考青春的价值,让学生完成创作青春的诗歌,同时还能够在群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下开展教学活动。任务驱动以语文核心素养为重心,让其可以由基于阅读逐步转向指向阅读的形式,分解单元学习任务,其带有较强的典型性,并且分解之后学习活动的代表性也会比较强,深度挖掘带有群文教学价值的学习内容。在开展新课标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起点拨作用,让学生参与进取才是最主要的,激励学生,在情感中陶冶,让学生多领悟课本内涵,这样学生才能够对内容提出自身的见解。

(二)尊重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重在自身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学”。学习是主动的过程,教师代替不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群文阅读中,教师要认识到这个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群文阅读,而不是被动地去学习。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本剧的方式参与到群文阅读中。比如在讲授《鸿门宴》《包身工》《雷雨》《茶馆》等经典篇目时,教师可以采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走进作品、走进剧本的情感,深入体会,演绎作品的主角,充分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我在教学《包身工》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制作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参与进来,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通过朗读关于“芦柴棒”的描写文字,陶冶学生情操,认识到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最后请五位同学到讲台上表演,特别找了一位男生反串“芦柴棒”,更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虽然表演时间很短,只有八分钟,但是表演很成功,受到了同学和听课教师的好评。学生在“以演促学”“以演促教”的活动中,不仅能感受到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更能在浸润于经典作品的同时,给出自己的精彩演绎。这节课给我的感悟很深,因为《包身工》这篇课文很长,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会感到很枯燥,整节课的课堂气氛也会很沉闷,但在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整节课的过程很流畅,整节课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得到了落实。

(三)抓住文章共性,进行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参与到阅读中去。高中语文教师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确保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抓住文章的共性,串联相关的文章进行教学;学生有选择地对文章进行分析,可以提升其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如将《项脊轩志》《与妻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三篇诗文整合,围绕“怀念妻子”这一共同主题展开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诗文的魅力,体验作者独特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感受力、思辨力、表达力。课本中有共性的作品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挖掘、去探索,抓住文本的共性,得出文本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去总结,动手能力和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拓展群文阅读书目

群文阅读的本质即是围绕一个或许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有联系的文章,进行比较和拓宽阅读。我们所说的群文阅读,有一个共同的主线,在这个共同主线的引领下,阅读与主线有关的文章,思维不断地跨越,持续发展地阅读,相关文章的阅读就完成了,自然地就完成了对文章的正确解读。

例如,我们学习沈从文的《边城》,讨论翠翠这个人物形象时,可以将《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进行比较阅读,这三篇文章告诉我们身为人要做到“真”“善”“诚”。也可以和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阿Q进行比较,鲁迅侧重于揭露社会的丑恶,对社会中的假恶丑进行犀利的批判;而沈从文侧重于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为我们构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思辨,在学习中提升能力,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

(五)创设真实情境

群文阅读的学习任务需要合理地设计,设计的好坏影响群文阅读的整体性,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学生的阅读现状,研究调查结果,要以学生具体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作为情境设计的切入点,这种学习情境可以是符合生活逻辑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借助这部分情境,选择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这有助于学生深度思考语文知识。以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是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是对青春的吟唱,关注同伴,书写青春,让青春在先辈们的引领下绽放光彩,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青春,并利用其所学习的诗歌创作形式开展创作。这一任务的设置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学生在这种学习情境下,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领悟诗歌的美和创作技巧,增强学生个性化学习体验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格品质,使得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结语

群文阅读重在学生的阅读,群文阅读的出现为高中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最是书香能致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深入领悟群文阅读重要性的基础上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指导,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就会更加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外,还要将课本内容融会贯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阅读不同作家的作品,多一些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多一些语言品味能力,多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这是单篇阅读所不能达到的高度,需要学生不断领悟,不断阅读,在阅读中提升,在提升中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理解能力,这是家长的目的,也是学校的目标。品味书香,在书香中传承,传承优秀文化,传承文化经典,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猜你喜欢
群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