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数学

2023-08-19 17:33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0期
关键词:笔者数学孩子

王 超

(固镇县濠城镇中心小学 安徽蚌埠 233700)

当数学与文字邂逅,思维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就成为一首诗;当数学与绘画融合,成就不朽的作品,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中;数学与书法的那场相遇,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数与形的艺术之美。数学的教与学,不应是枯燥无味的。数学,更是多门学科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名从教二十余年的小学数学老师,笔者从未停止对课堂教学的探索,也有了些许收获、些许体会。

一、打造有趣、有活力的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控力还需要加强,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较短。如果用呆板的说教,一板一眼地讲解,教学效果必定不尽如人意。教师一节课的声嘶力竭,换不来孩子的全神贯注。

笔者的课堂上常常是“花样百出”。打造有活力的数学课堂,从新课导入开始。笔者经常会带着学生做些数学游戏,当然这都是有“预谋”的,游戏结束后就直接进入到新课教学。记得在教学“奇数偶数”一课时,笔者提前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奇数、偶数的定义,当笔者看到学生茫然的表情时,瞬间意识到预习效果甚微。当笔者宣布要玩一个小游戏时,教室里一片欢呼雀跃。在宣布游戏规则时,笔者发现孩子们专注且认真,我介绍道:“第一个同学说1,下一个同学就得说3,再下一个同学就要说5;第一个同学说2,下一个同学就要说4,再下一个同学就要说6……”话音刚落,各组开始了游戏,孩子们兴趣盎然,一个个瞪着眼睛生怕逮不到说错的同学。我并没有强调要记住奇数、偶数,但是在游戏中反而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中间我还不时换个玩法,比如说2的倍数、3的倍数。情绪可以提高人的理解力,笔者赞同这个观点。接下来的新课教学变得容易多了,课堂上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只要我们老师用心,数学课堂也可以变得很有趣。只要我们课下多花点时间认真备课,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快乐。喜欢是一种积极的情感,特别是孩子,当他们喜欢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不是个难事,也不会那么枯燥乏味。

让孩子爱上数学课,对于孩子的长期发展是很重要的。在教学“元角分”的时候,由于现在电子支付的普及,纸币对于孩子来说,就显得有些陌生了。纸币远离了他们的生活,在教学时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笔者就在课堂上模拟情境超市,当孩子们在班级超市里,真正地用五分、一角、两角、一元钱买来对应的物品时,不仅会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已经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下课了孩子们意犹未尽,七嘴八舌地告诉笔者:“老师,我觉得数学课太有用了,如果不学习的话,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于是,笔者就接着启发他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数学?孩子们的小脑瓜转了起来,有的说和家长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就会用到数学;有的说妈妈要买一个新的沙发,也用到了数学,拿出尺子量尺寸;有的说数学书上有好多图形,平常在回家的路上都能看到了。这一刻,笔者觉得所有的用心都是值得的,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辛苦也都是值得的。

对于孩子来说,想象力真的很重要,想象力比一本本教科书要重要得多。而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更为重要,这代表着喜欢,这是爱上了数学的表现。也许他以后不会从事高深的、与数学有关的工作,但是这份喜欢一定会从童年持续到其成人。在之后的数学教学中,笔者更愿意去想、去思考怎样能够让数学也变成美妙的音乐、优美的舞蹈,也让孩子们流连忘返,也能够深深地打动他们。在学习“钟表”的时候,笔者尝试编了一个顺口溜:个子高高,跑得最快是秒针;个子矮矮,跑得最慢,是时针……带着他们唱顺口溜,孩子们高兴极了。这样的教学形式,孩子们感到很新奇,记起来也比较容易,效果自然很好。笔者把“一三五七八十腊”带入课堂,教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记忆某个月对应的天数。也常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让数学课堂更加形象化。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最常见的就是摆小棒,让孩子们利用小棒学习加减法。到了中高年级就可以将小棒摆成相应的图形,这样的辅助教学,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各种图形。学习要杜绝“纸上谈兵”。如果一节课从头至尾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老师出示练习、检查批改,这样的课堂肯定是索然无味的,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肯定会丧失。数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宽广,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认识不到的,所以数学课堂更需要有活力、有趣。当一切都变得有趣味,学习就会水到渠成,孩子定然会爱上数学学习。

二、巧用数学故事,让孩子爱上数学

笔者是一个喜欢文学的数学老师。笔者爱读书,书是笔者精神上的老师。笔者的心里有许多故事,我的数学课堂中也有许多故事,笔者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够喜欢上这些故事。笔者会给孩子们讲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从数学名人身上汲取营养,使其幼小的心灵得到震撼。在讲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时,孩子们听到华先生是那么的刻苦努力,夜以继日地演算,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到达数学王国的顶峰;听到华先生一心装着祖国,拒绝国外的高薪厚禄,回国报效国家,一生为国家做出了诸多的贡献。教室里静悄悄的,笔者想此时的他们已经学会了思考,数学家的故事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启迪。他们中的某一个,也许以后会追随华先生的脚步。这就足够了,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个故事。我们努力奋勇前行,我们积极让故事充满阳光。在笔者的数学课堂上,让孩子从故事中明白道理、掌握知识,未尝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笔者会将大自然的各种启示融入数学的教学中。笔者会给学生讲解大雁飞行,每年的冬季大雁会飞到南方过冬,它们总是会年复一年地保持同一种队形。而在数学上,这一种“人”字形就有许多的优势。“人”字形的夹角及其度数,虽然在小学阶段不会过多涉及其中的知识点,提前了解也未尝不可。当孩子们知道原来大雁南飞也与我们的数学有关时,都觉得不可思议,因而对数学心向往之。其实还有很多地方有数学的踪迹,喜欢旅游的同学,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如果用心体会,就会发现那些自然的美其实都包含着数学知识。比如比例为几分之几让我们的视觉感受最为舒适。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数学知识的完美呈现。学生在感叹这么一项伟大工程的同时,也会感受到数学独有的魅力。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就采用了最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互相支撑,所以看不到一根立柱,这也是数学的完美应用。就连我们平时最常见的蜘蛛网中也有着奇妙的数学之美。数学知识出现在蜘蛛网上是很惊人的,有三角形,有平行线段。这些数学知识就是一个个数学小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数学知识,可以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孩子们心里对数学课堂有所期待,数学学习中才会趣味横生。

三、因材施教,保护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笔者认为,数学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更需要因材施教,在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数学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在这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得到了体现。有的学生可能在计算方面掌握得很好,他也能够做到认真听课,能够熟练地记忆所有的定理和公式,但是解题时却不够灵活。在笔者的数学课堂上,笔者始终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定制最适宜的教育。笔者始终坚信:班里的孩子就像花园里的花儿一样,有属于它盛开的季节。不能因为向日葵的热烈,就看不见梅花的淡雅。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季节。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只要有学习数学的信心,只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他总能有属于他的春天。对于思维灵活的那部分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会注意对他们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能力训练,加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平时也会给他们布置一些拔高题,要求他们尝试用不同的解法解题,从而满足这部分“吃不饱”的孩子的学习需求。而对于大多数孩子,笔者会注重其对更为基础的知识的掌握,会培养他们的审题习惯,巩固学过的知识,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平时的训练从题目中找出条件开始,甚至逐字理解题意。长此以往,就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不至于造成学习上的脱节。比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笔者就实施分层教学。对于部分学生笔者会教他们运用公式法,让他们将掌握的公式代入题目中,从而求出兔的只数和鸡的只数。而对于思维灵活的那部分同学,笔者会让他们用几种方法解题。孩子都有一个生长期,可能在这段时期,对于这样的难题,他确实无法做到透彻地理解题意,但是你不能否定在某个时期,他就可以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题。特别是到了初中之后,运用代数方法就更简单、清晰地解决这类问题。因材施教不是放弃学生,分层教学不是歧视学生,恰恰相反,是尊重、爱护学生。学生在某个时期落了几步不是落后,相对于人生这场长跑真的不那么重要。当教师用爱心去浇灌心灵,去守护成长,就能保护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孩子就有可能厚积而薄发。

四、从成功的喜悦中唤起对数学的热爱

成功是收获后的喜悦,从成功中能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当数学学习进入高年级之后,随着知识难度的不断加深,必然会出现一部分学困生。而要想让他们不放弃对数学的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使其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不都是懒惰的,只是对数学有抵触心理,可能是他的学习方法不科学,也可能是他的理解能力不足。这时,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比数学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引导和关注学生的能力。笔者的课堂上从来不缺掌声,学生考了100分、90分会得到掌声,考了50分也会得到掌声。在笔者的眼里,只要孩子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愿意去学数学,并且能够取得一定的进步,他就值得鼓励、赞赏。笔者乐于看见每一个孩子的进步,也一直在不停地努力创设机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进步。进步是自己跟自己的较量,无关其他。笔者只是想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有一个成绩一直都很稳定的孩子,在上了六年级后学习上突然慢了半拍。六年级数学以解决问题为主,数学知识相对于整个小学阶段而言,也有了一定的难度。这个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稍显不足,但是比较踏实。几次测验之后,一度成绩不及格。孩子比较灰心,上课不再看着笔者的眼睛,目光总是躲闪。笔者深知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愿意敞开心扉,才能够解决其学习上的问题。笔者偷偷地观察这个孩子,发现他课堂上听课不再那么认真,常常走神,课下也不再和同学说笑。笔者分析后认为,应该是成绩的退步让孩子不再自信。在之后的课堂上,笔者会注意把一道应用题分解为几大步,设置挑战赛,从三星到四星、五星,其实也就是难度的不断增强、加大。而对于这个孩子,笔者会多提问他,选择难度相对较小的问题让他回答,及时地给他语言上的鼓励,而涉及计算的问题,会让他到黑板上去演算,及时地进行指导,这样他在黑板上的演算都是正确的。在得到鼓励和肯定之后,他也是很开心的。课下笔者会单独找时间对他进行个别辅导。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成绩慢慢地有所提高,最难得的是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笔者想这就是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笔者还会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有个孩子,很爱读书,书法也出众。在课堂上笔者就有意识地对他的课堂作业进行展示,虽然是数学作业,但是其数字的书写都是很标准、很规范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信心倍增,所散发出来的光芒,让其在数学成绩上减少了与别人的差距,不再容易受挫。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作为老师就是去接受差异、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花园里的园丁顺应四时在耕作,努力让每一株花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绽放,我们不也应该如此吗?老师的鼓励就是最好的养料,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养分。在小学高年级,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上的差距日益显著时,数学老师要做的就不仅仅是讲题、训练,而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可以接纳每一个孩子的胸怀,有赞美鼓励的语言,让孩子相信并执着地等待属于他的那一季、属于自己的盛放,让每一个孩子在数学世界里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进步、成功。

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生发出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是势在必行,是重中之重。热爱是一种向上的能量,是你愿意并能够为之坚持的动力;热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生活路上凄风苦雨下的温暖。笔者会秉持初心,在教学的道路上继续探索,致力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笔者数学孩子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孩子的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