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生阅读能力及习惯的培养

2023-08-19 17:33王军花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0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教师应阅读教学

王军花

(萧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安徽宿州 234000)

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技能。学生在学习任何学科时,教师都要大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全方位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语文教师应采用合理、科学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阅读逻辑,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不合理

阅读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当人们在读同一段文字时,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并结合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个性化阅读要求,合理选择阅读教学模式。但到目前为止,依旧有部分语文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课堂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阅读并学习相关内容,使学生养成了在课堂学习期间依靠教材及教师讲解去理解和被动学习相关阅读内容的习惯。如果学生观点与教师观点发生冲突,那么就会使学生对自身阅读感受产生疑问,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愿将真实情感与思想表达出来,从而导致学生失去阅读思考意识,最终无法顺利完成课堂阅读教学目标。

(二)教学主体不明确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阅读喜好也存有区别。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首先应了解学生阅读基础,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正确认识并了解学生眼中的世界,充分认识学生的阅读喜好,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环节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以自身价值观衡量文章或作品的实际价值,有时还会强迫学生阅读某一类型的书籍或文章。此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且与学生现实生活及情感需求相悖,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真正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还有可能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有所下降,从而对语文阅读产生抵触心理,对提高课堂阅读效果极为不利。

(三)教学观念较落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以提高学生考试阅读分数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堂阅读教学实践环节中,仅仅向小学生灌输阅读素材大意、主旨及教学思想,或者要求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背诵有关知识内容,使学生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即只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展开阅读和理解,就能够顺利完成相应阅读任务。此种阅读教学方式陈旧落后,会导致阅读教学失去审美意义,并且学生在理解文章主题及情感时,往往会表现出模式化倾向,无法将自己有效带入文本中,使阅读成为一种任务,并逐步失去趣味。

二、小学语文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价值

(一)有利于掌握基础知识点

每个语种都具备特殊意义及表达方式,构成每个句子的词汇及语法也都有其特殊使用标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规范使用相关词汇和语法,并有利于学生积累相关基础知识,全方位分析和理解文章主旨。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渐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考核标准之一。

(二)有利于锻炼表达能力

语文表达能力主要分为写作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表达能力的根本。鉴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环节,要求语文教师先阐述和分析整篇文章,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确保学生在表达期间能够掌握某种语言技巧,并开展循环训练,从而逐步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表达能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订原则

(二)分层制订教学目标

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先全方位了解班级学生整体阅读水平、兴趣及整体素质,再将班级学生划分成几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科学制订相应的阅读教学目的。

(二)以培养兴趣为目标

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兴趣爱好,积极寻找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素材,并基于学生视角,科学设计并制订学生个性化阅读学习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以培养阅读能力为目标

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当前阅读教学方案及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合理分配课外阅读任务,并及时与学生展开沟通和交流,确保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全方位了解并掌握当前学生对阅读教学模式的看法,促进所制订的阅读目标与学生具体情况相一致,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和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四、新课标理念下学生阅读能力及习惯的培养

(一)巧用信息化技术,丰富班级阅读形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微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微阅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自主阅读习惯。然而,由于微阅读教学模式发展时间短,并且具体实践应用不够深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环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微阅读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中。一方面,在开展微阅读教学活动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向学生详细讲解微阅读模式基本开展流程,并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基础及理解水平,为学生合理挑选阅读素材。另一方面,在学生形成微阅读思想后,小学语文教师应基于小学语文教材主要内容,深度挖掘阅读资源,并为其找到开展微阅读学习的突破口,从而确保学生顺利进行微阅读。

例如,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麻雀》一课时,可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标注出不理解的地方,再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教师还可安排学生在课后活动中利用网络平台收集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在互动平台中与其他同学进行深入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注重课堂引导,丰富阅读体验

由于小学生对学习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应针对学生实际心理特点积极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此外,小学语文教师也可通过设计趣味性强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期间找到相关答案,从而确保阅读有效、有针对性。在当今时代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抽象化课文内容具象化,使其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理解能力,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开始逐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培养并发展学生语文阅读技巧,也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阅读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及效率。对此,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展开沟通与互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而在与学生交流互动期间,小学语文教师应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和探索相关阅读素材,使学生全方位理解文章意义,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感受,从而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中也要促进教学内容与教育阅读目标相结合,适当在课堂教学实践期间向学生提出探究性强的问题,确保顺利开展语文阅读活动,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及积极性。

(三)教授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真正提高学生语文整体阅读技能,就必须不断加强对阅读技巧及阅读方式的讲解。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践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各种不同阅读方法及技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生活方式。

例如,当学生阅读散文或相关文学作品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学生阅读期间正确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文章中所暗含的情感,要求学生将文章中优美诗句或段落摘抄下来并进行仿写。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有效指导学生全面分析和研究文章写作方式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对于小说类阅读文章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可要求学生先通读文章,掌握文章大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核心内容,再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主旨,最后教师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及相关主旨内容。

(四)加强字句联系,了解真实情感

词组构成句子,句子构成段落,段落构成整篇文章。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环节中,应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积累和了解词句,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和句子,从而促使学生真实表达情感。此外,在阅读期间,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尤其是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语句和词汇,更应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并掌握,有利于学生全方位了解文章表达的真实情感,并提高自身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环节中,要想学生真正领会课文中的“情”,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阅读水平,就需要充分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空间。此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更为重要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字句间体会文章情感,帮助学生将自身感情投入阅读中。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还能引发学生的审美共鸣和情感体验。

(五)引导续写课文,锻炼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可采用相对简单、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师讲解完文章后,应要求学生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自身想象力续写文章。在此期间,小学语文教师无须过多干预,也不要规定写作题材,不向学生提出写作要求。在写作完成后,小学语文教师可选取几篇优秀文章与班级学生共同赏析,并鼓励学生分享自身观点和看法。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六)加强课外阅读,深化阅读能力

在小学课堂阅读教学环节中,课外阅读不容忽视。目前,尽管小学语文教材涵盖诸多优秀作品,但是在数量及形式方面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学生阅读学习的实际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可适当向学生推荐并介绍针对性强的阅读课外书籍,从而帮助学生科学制订相应课外阅读方案,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知识储备,从而保障学生后续能够高效写作。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小学语文教师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有一定难度。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始终坚持阅读。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仍需提高,不建议小学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展开课外阅读,但可以鼓励小学生延伸课内阅读课文,不断提高自身阅读能力。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文章,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然而,当今图书种类繁多,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认真辨别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思想性、文艺性及难度低的文章。

结语

阅读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在小学阶段,教师是整个阅读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及参与者。在课堂阅读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及时调动学生课堂阅读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阅读学习中始终保持活力。另一方面,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可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确保阅读环境轻松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高效阅读。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教师应阅读教学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