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2023-08-19 17:33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0期
关键词:法治内容探究

盛 锋

(合肥市翡翠学校 安徽合肥 230000)

引言

新时代小学生在成长中的特点更为突出,其思维活跃,学习能力较强,且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其思维过度活跃,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制力差,课堂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塑造小学生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和道德法治教学的质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是需要小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课题。从长期的教学效果来看,将小学数学与道德法治教学有机融合,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对提升小学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第一道大门,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做好启蒙工作,而且要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其培养解题思维,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一、法治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法治意识

根据教育现状来看,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重视理论内容的探究,在情境创设和游戏教育形式的影响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很快。但法治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情况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当下法治对于自身来说较为深奥,且距离自己很远,他们认为这是初中才要接触的知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重视法治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自主探究法治内容的意识。虽然其行为受到道德的影响,但是在缺乏法治知识的情况下,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也缺乏相应的“辅助剂”。学生不仅在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学习中缺乏法治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是很少发现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法治元素”,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有意识地渗透法治教育,但效果并不理想。

(二)教师缺乏渗透技巧

渗透是比讲授和引导更为高阶的一种教学技能。在长期的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在义务教育阶段渗透立德树人理念,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这些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因此,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就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升自身能力。法治教育对于当前的教育来说,是渗透的主要难题。其一,法治知识较为晦涩难懂,其不像道德通过讲解和引导就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其内容;其二,因为教师在渗透过程中,虽然让学生在数学中思考法治,但是法治教育和数学教学之间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学生的思维只能在其中一边进行思考,导致数学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法治内容的渗透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法治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一)丰富数学课堂建构形式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建构中,教师总是以讲授法建构课堂,因此数学课堂形式单一、枯燥。教师将道德理念渗透其中时,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了故事元素,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法治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到法治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且在生活中学会运用并实践数学内容。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还能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知识探究中,能自主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此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令学生在接下来的数学知识探究中逐渐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令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扩大教师建构高效数学课堂的效益。

(二)落实全面培养学生的目标

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生活素质则很少关注。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些都是生活教师和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殊不知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不断渗透,学科教育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也成了当下教育的主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并且合理渗透法治教育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学科,并且了解法治内容,认识到我们的国家是用法律来稳定社会秩序的,并且使其初步认识法治内容的精髓,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法治内容在数学教育中的渗透,帮助学生从法治的角度去了解道德内容的实践,既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帮助学生在接下来的知识探究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三、法治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一)深挖数学教材内容中的法治元素

目前,学生吸收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和对教材内容的探究。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法治教育时,可以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挖掘其中的法治元素并放大运用到数学课堂的建构中。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能客观认识法治知识,并且能完成数学基础任务,其数学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以此才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看教材中的内容,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人民币的理解,在与学生进行初步的交流过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出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并且给学生普及人民币不同面额的背景图,让学生了解人民币设计的由来以及其中渗透的爱国元素。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以此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并学会勤俭节约。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还通过教师深挖数学教材中的法治内容,让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节约水平均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接下来的知识探究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数学教材中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教师通过深挖其中的法治素材,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使学生既能了解数学知识,又能探究法治相关内容。

(二)在数学课堂建构中创设法治情境

情境的创设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难度较大,但在新时代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活跃,因此更容易接受以情境为主要形式的数学学习。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的建构中,将数学情境和法治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对法治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法治探究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探究中,教师就可以在数学课堂建构过程中创设法治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公司,然后让学生去了解我国当前的税法制度。之后教师再通过相应的引导帮助学生运作所创设的公司。在公司的运作完成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计算所应缴纳的税金,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知识探究中不仅对知识形成记忆,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初步认识到我们当前所做的努力,目的是以后为国家做出相应的贡献,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大多数学生在经过本次学习后了解到数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法治教育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影响深远,这就会促使学生端正对法治探究的态度。

(三)合理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渗透过程中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教育专业素养得到快速的发展,教育部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运用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渴望在数学探究过程中看到画面、听到声音的需求,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高效教学,并且渗透法治教育内容,从而使其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高效掌握数学内容,并且愿意自主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例如,在“位置与方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运用3D建模技术带领学生了解学校消防设备的布置与安全防范措施的设计,再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形式绘制简单的平面图,这不仅能引导学生实践在课堂中所学的内容,而且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能够了解我国法律出台的意义,那就是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促使学生在心中更加坚定地相信法律。大多数学生在经过本次的学习后,不仅数学建模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运用信息技术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促使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的内容,延伸数学探究视野。

(四)结合“双减”政策改革数学课后任务

“双减”的本质为“减负”和“提质”。“双减”政策对学生的主要影响是帮助学生在课后通过完成富有趣味性的任务,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可以结合“双减”政策改革数学课后任务,将法治内容渗透其中,以此令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准得到有效的提高,也令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在结合“双减”政策改革课后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微课布置作业,或者让学生进行自主统计和调查,促进学生数学实践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克与千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普及节约的相关法律规定。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在生活中准备两千克水,让学生运用这盆水。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最为节约的用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实践过后,教师再让学生对比这次水的运用和日常生活中水的运用有哪些不同。于是,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要节约用水,虽然一天只能节约几百克水,但是长期积累下来也能节约十千克、百千克,甚至数吨水。在本次任务中学生既能降低自己在课后完成任务时的负担,又能提高数学学习质量,促进自身法治思维和道德思想水平的提高,延伸教学综合效益,帮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自主思考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五)将法治融入创新的数学评价中

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且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探究数学知识的自信,但当前数学教师过于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诊断的本质。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可以将法治意识设计成数学评价的标准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实施多元化评价,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自己,并在教师的建议下高效学习数学、探究法治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将法治内容设计成课后任务,运用到数学课后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与法治。在第二节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在第一节课堂中的表现以及课后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法治思维的发展,给予其客观、合理的评价。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在提出表扬的基础上,给予其自制奖章的奖励,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学生认识到了解法治的好处之后,再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让其在讲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学习的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其他学生点燃学习法治知识和数学内容的斗志;对于表现有所欠缺的学生,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在法治内容中的见解和数学探究中的优秀表现,给予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在其学习情绪稳定后,再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后,教师通过制订相关计划让学生执行,以增强其法治意识、改善其数学探究习惯,使学生既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又能树立对数学知识自主探究的信心。

结语

教师将法治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仅是符合新课标的一种表现,更是教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然趋势。教师除了要运用好以上教育策略以外,还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自己,并且在教育中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以此让学生在掌握数学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对法治内容的自主探究,进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和讨论,并且与社会联系,找到相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实现三位一体式的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运用与实践的结合,让其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法治内容探究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主要内容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