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绿色作业”评价方式实践探索*

2023-08-19 17:33袁建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0期
关键词:绿色作业评价

袁建华

(芜湖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安徽芜湖 241000)

为保证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效果及教学质量,优化小学数学“绿色作业”评价体系、创新评价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业过程评估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业评价效果。为防止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教师要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内涵,理解“绿色作业”的本质,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发展特点等因素,改革与创新作业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带领学生走进深度学习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地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

一、小学数学“绿色作业”概述

为改革与创新小学数学“绿色作业”评价方式,教师先要准确理解数学“绿色作业”的内涵与本质。“绿色作业”指的是以数学实践问题为载体,以小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型数学作业,改变了以往单一刻板的作业设计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型作业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强化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常见的数学“绿色作业”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学生可通过完成“绿色作业”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激发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其根本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减负提质增效的教学理念,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究性数学作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步带领学生走进学科深处。

二、小学数学“绿色作业”评价方式改革的原则

保证小学数学“绿色作业”评价方式成功改革必须要遵循相应原则。教师要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学生认知能力、数学基础、作业完成态度等多方面因素,以过程性评估为主要依据,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渐形成清晰严谨的逻辑思维,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学生主体原则

在小学数学“绿色作业”评价方式改革中,教师要始终牢记并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多给予学生展示自己和表达想法的机会。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参与作业评价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之一,改变以往教师单一评价的模式,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提高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保证学生作业完成效果。

(二)因材施教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在小学数学“绿色作业”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展现学生个性,不要以统一标准要求学生,要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教师在作业评价中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即使学生进步幅度很小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以轻松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保证学生作业完成质量。教师要以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不要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给予学生强有力的支持,构建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小学数学“绿色作业”评价方式的实施路径

在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及学生学习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在遵循相应原则的基础上改革与创新数学“绿色作业”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此外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真实反馈灵活调整作业评价方式、优化评价体系。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针对小学数学“绿色作业”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最基本的内容。在以往的作业评价中一般以教师作为主体,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及创新思维的发散。为改变这一不良现状,教师要努力构建以教师、家长和学生为主体的作业评价体系,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既能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也能减轻教师负担,提高作业反馈的及时性,促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反思自身学习能力中的不足之处。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能力现状划分评价小组: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负责评价难度较大的作业内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负责评价基础作业内容。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指出普遍性错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评价方法多样化

为成功改革小学数学“绿色作业”评价方式、优化评价体系,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刻板单一的评价方法,采取多样化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客观认知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首先,可以采取线上评价的方式,教师与家长提前沟通,达成合作关系,发挥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让家长监督孩子完成数学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将其上传到班级群内。教师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及教学软件进行作业批改,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批改效率,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辅助学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之处。其次,可以将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整合,从中选择优秀作业作为示范,让学生分析优秀作业的可取之处、分析解题思路,以此达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最后,可以采用半批半改的方式批改作业。以往教师主要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来批改作业,这种方式不仅会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加,而且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对作业中的不足认识不够深刻,而采用半批半改的作业评价方式可以解决以上问题。针对学生的作业,教师批改一部分,剩下的部分由学生自行批改,学生可以批改自己的作业,也可以相互批改作业。教师批改部分作业,能够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找出作业中的易错点。完成作业批改后及时向学生反馈相关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教师反馈的内容批改剩余的作业。这种方式既能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也能提升学生在作业批改过程中的参与度,而且学生批改作业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的过程,有助于强化学习效果。

(三)评价内容丰富化

教师要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创新评价方式,通过丰富评价内容为数学“绿色作业”增添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完成作业的思想状态和行为模式。一要丰富批改符号,在传统的作业评价中,教师普遍采用“√”“×”等符号进行作业批改,这种形式过于单调,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进而打击学生学习热情,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当学生在作业本上看到“×”时内心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因此,教师可在基础符号之外增添一些趣味性内容,如“笑脸”“小红花”等,以此表示对学生的表扬、肯定和鼓励;也可适当写下一些激励性批语;还可以适当写一些网络语言或画一些漫画表情,以幽默风趣的手段给予学生评价,丰富评价内容。二要保证评价内容的详细化,不能只用“√”“×”进行批改,而是要指出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如审题不清、逻辑混乱、小数点标注错误等,为学生改正错误指明方向。通过不断丰富小学“绿色作业”评价内容给予学生正确指导,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作业评价不仅要有横向评价,还要加入纵向评价,对学生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例如,在作业评价中,教师可以应用“↑”符号代表学生的进步。学生在看到“↑”符号时便可以认识到这是教师对自己这段时间努力的认可,代表着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另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个“大拇指”印章,表示学生的进步和教师的认可。这些鼓励性符号既能体现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也是过程性评价的体现,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应更加注重过程,学习结果只是一个方面,有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持续性。总之,使用多元化的纠错符号、鼓励符号及奖励符号,能够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的自信心遭受打击。教师应认识到作业评价不仅需要借助评价符号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还要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表现做出评价,给予学生相应的警示和提醒。

(四)评价层次多元化

在小学数学“绿色作业”评价方式的改革中,教师可依据题目难易程度和考查的侧重点不同进行分层设计,针对不同难度的作业内容设置相应评价标准。尊重和包容学生的个体差异,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绿色作业”以实践探究类型为主,教师可以以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方式设计数学作业,逐步提高问题难度,在进行作业评价时教师可依据问题难度将标准分层,根据学生完成各层级作业的情况进行精准、科学的评价。除此之外,为保证评价效果,体现评价层次的多元化特征,教师可设计评价量表,将学生每次完成作业的情况准确记录下来,在期末时将学生本学期的具体表现进行汇总,以客观视角分析学生此学期的进步幅度、学习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适当奖励,以此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自主完成数学作业的意识。

(五)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作用

小学数学“绿色作业”评价是重要的激励手段。但在以往的作业评价中,教师的评价方式与评语模式相对比较单一,通常都是直接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和存在的不足,因此评语多以负面和消极的内容为主,严重影响了作业评价激励作用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转变观念,秉持发展性评价观,给予学生鼓励,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使每名学生都能通过完成作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例如,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可以用相对温和的评语进行纠错,同时增加激励性评语的应用频率,多指出学生的进步,多应用肯定性评语激励学生。这样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使其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师的评价,并积极改正作业,同时有助于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除此之外,为充分发挥“绿色作业”的激励作用,教师还应多采用真诚的鼓励评语,对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做出充分肯定,有助于激发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在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综合性评价,将学生在作业中的优秀表现与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表现联系起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努力进行充分肯定,以激励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高度热情,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为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体现“双减”政策内涵,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教师要不断优化小学数学“绿色作业”评价体系,创新评价方式,以科学全面的评价手段给予学生正确指导,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数学学习水平与学科核心素养。在创新评价方式时,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真实反馈,及时调整评价模式,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之一,改变以往单一化的评价标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在潜移默化中带领学生走进深度学习领域,促使其在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扎实掌握数学知识、拓展数学思维逻辑。

猜你喜欢
绿色作业评价
绿色低碳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作业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