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判断 理智思考
——《逻辑与思维》原创优秀试题展示

2023-08-28 00:50阚维娜,孟志清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3期
关键词:本题选项考查

1.2022 年7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 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央处理香港事务,从来都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加以考量,从来都以国家和香港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考量香港事务体现出的科学思维方式有( )

①创新性思维方式

②系统性思维方式

③辩证地看待问题

④内容真实形式正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思维的模式塑造人的认知行为。中国的学生们从小在密集的测验和考试环境中长大,不敢去质疑课本,思维模式主要是“记忆公式—模仿练习—扩大应用”,而不是在理解吸收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质疑—发现问题—创新理论”。但年轻人思维模式从模仿型向创新型的转变,关系到中国社会向创新型知识社会的转变。年轻人的思维模式从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 )

①必须完全摒弃旧有思维方式,进行创新性思维

②要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发展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③是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充要条件

④需要敢于质疑、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一些名句中蕴含的哲理往往令人深思,启迪智慧。下列名句与其蕴含的思维方式相符合的有( )

①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以前瞻思维科学谋划

②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以求异思维打破定式

③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以整体性思维解决矛盾

④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以辩证思维扬长避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4.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新时代,我们更应以科学思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这就需要做到( )

①以战略思维统筹社会治理全局

②以底线思维抓住社会治理关键

③以法治思维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④以辩证思维防范社会治理风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与选项分析】

1.【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知识,素材来源于学习强国网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落实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选项分析】中央始终坚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考量香港事务,并非此次进行的创新,①排除;从全局角度考量香港问题,属于从整体出发、系统的思维方式,而且正确处理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看到香港和全局两点,又抓住了处理香港事务的重点,属于辩证的思维方式,②③入选;内容真实,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不是其具体内容,④排除。故本题选C。

2.【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知识,素材来源于学习强国网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落实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选项分析】旧有思维方式未必全是落后的思维方式,不必“完全摒弃”,而应辩证地看待,①说法错误;模仿型思维缺乏独立意识,思维模式从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要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发展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需要敢于质疑、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②④入选;是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③排除。故本题选D。

3.【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知识,素材来源于学习强国网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落实科学精神核心素养。

【选项分析】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是说听觉灵敏的人,人家未说之前已经耳有所闻了;目光锐利的人,在事物还未出现之前,就已经觉察到了,说明智者透彻事理,富于先见之明,与前瞻思维科学谋划相符合,①入选;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强调出奇制胜,与求异思维打破定式相符合,②入选;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强调境遇虽然困苦,但意志更应坚定,既体现辩证思维,也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但不强调整体性思维,③排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强调倡导从师的风气,不强调扬长避短,④排除。故本题选A。

4.【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知识,素材来源于学习强国网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落实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选项分析】战略思维统筹全局,从整体上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①入选;抓住关键需要辩证思维,②错误;法治思维有利于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效能,③入选;防范风险需要预见性,底线思维可以防范社会治理风险,④错误。故本题选B。

【作者姓名、单位:阚维娜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1.2022 年5 月5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如果此时麻痹、松懈,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可能会前功尽弃,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也可能会得而复失。由此可见( )

①坚持折中思维,防止前功尽弃的不利质变发生

②只要掌握好适度原则,就会保持疫情防控成果

③“松气歇脚”可能会使我国疫情形势发生质变

④只有重视量的积累,才能实现疫情防控质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2.早期遥感的应用,更多的是基于定性描述,也就是通过可视的地物颜色、纹理、形状、大小等要素来对地物的各种属性进行推断并进行应用。但是,随着需求的发展,定性遥感越来越难以满足科研和应用的需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通过定性描述能够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

②定性描述把感性具体作为思维活动的起点

③定性描述是对地物外部特征的直观认识

④定性描述形成的认识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与选项分析】

1.【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质量互变规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落实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选项分析】如果此时麻痹、松懈,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可能会前功尽弃,说明“松气歇脚”可能会使我国疫情形势发生质变,同时也说明只有重视量的积累,才能实现疫情防控质的飞跃,③④符合题意;折中思维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①表述错误;会议主要强调的是疫情防控不能“松气歇脚”,体现重视量的积累,而不是掌握适度原则,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落实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选项分析】定性描述就是通过可视的地物颜色、纹理、形状、大小等要素来对地物的各种属性进行推断,难以满足科研和应用的需求,说明定性描述把感性具体作为思维活动的起点,其形成的认识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②④符合题意;定性描述是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认识,这种认识是零散的、片面的,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①表述错误;定性描述是通过对地物外部特征的直观认识进行推断,不是感性具体,而是是思维抽象,③表述错误。故答案为C。

【作者姓名、单位:孟志清 山西省介休市第一中学校】

猜你喜欢
本题选项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跟踪导练(四)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摆放套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