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绘本开展幼儿园戏剧表演的策略

2023-09-22 01:17吴家奕
幸福家庭 2023年12期
关键词:戏剧绘本幼儿园

吴家奕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绘本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它既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可以通过丰富的内容带给幼儿更多的遐想和乐趣。幼儿可以在充分理解绘本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情感,产生表演兴趣。

表演课程是激发幼儿动手、动脑和想象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教师利用绘本开展幼儿戏剧表演,能够进一步提高表演课程的质量,让幼儿更加快乐、自由地学习与成长。利用绘本开展幼儿园戏剧表演是当前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内容,广大幼儿工作者也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尝试与创新,旨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绘本阅读的教学经验,或是在表演课程中没有充分调动幼儿的表演兴趣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本文探讨了绘本在幼儿园戏剧表演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了依托绘本开展幼儿园戏剧表演的具体策略。

一、绘本在幼儿园戏剧表演中的作用

(一)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师不能仅仅引导幼儿学习理论知识,而要通过多方面的引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戏剧表演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行动能力等,帮助幼儿成长。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特点选择各式各样的绘本素材,开发出更多有特色的戏剧主题课程,来满足幼儿对戏剧表演的需求。除此之外,绘本素材中丰富多样的图片、文字等能够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为每一名幼儿积极参与表演活动提供保障。

(二)创新和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的戏剧表演大多是教师选择教材中的固定主题,开展方式较为单一,幼儿难以在活动中体会乐趣。首先,利用绘本推进戏剧表演,可以丰富活动主题,让幼儿具有更多的选择;其次,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更多的绘本素材,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补充,从而保证绘本内容不断创新,使幼儿保持兴趣;最后,基于不同绘本的戏剧,其表演方式也不一样,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各项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一种让幼儿终身受益的能力,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创造力。戏剧表演的本质是将自己理解的内容以动作、歌唱等方式表演出来,而在绘本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感受、思考、体会绘本中不同故事的情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将绘本内容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演绎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创意运用动作、表情、语言等表现绘本内容,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二、以绘本为主题开展幼儿戏剧表演的策略

(一)精准选择绘本,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的性格特点等各不相同,因此,要想充分调动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让戏剧表演课程顺利进行,教师就要精准选择绘本素材。教师应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绘本,方便幼儿充分理解绘本内容,以激发其表演欲望,让每一名幼儿都能认真参与其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不够重视绘本选择,导致幼儿的参与兴趣较低,其能力也难以提高。在当下开展幼儿戏剧表演活动时,教师要在绘本选择上下功夫,凸显精准性,并注重表演形式的多样性,做到灵活多变,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体会更多的乐趣。例如,小班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较低,无法理解较为复杂的内容,教师应选择内容简单且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绘本。这样,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从而主动参与其中,保证表演课程顺利进行。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强,教师可以选择内容多样、故事情节丰富且蕴含一定道理的绘本,引导幼儿在表演中领会其中的道理,这样能使表演课程更具趣味性,给予幼儿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教师只有真正地根据幼儿的需求与特点选择绘本,才能够有效地推进表演课程,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够适应表演课,从而充分发挥绘本的教育功能。

(二)设置戏剧主题课程,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

在选择好绘本后,教师应结合绘本内容设置戏剧主题课程,充分发挥绘本的作用。戏剧主题课程是指教师依据绘本素材设置专门的表演课,包括教学内容、课堂环境、上课氛围、气氛烘托等,让幼儿沉浸在課堂情境内,尽情地表演与展示自己,从而更加快乐与积极地学习。

部分教师在组织表演主题课程的过程中,常常将注意力放在表演内容上,忽视了活动的铺设,导致表演主题课程的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认真布置活动场景,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例如,当教师结合绘本《小红帽》开展表演课时,首先可以带领幼儿装饰班级环境。《小红帽》的故事背景是在森林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做一些手工花草,贴到教室墙壁上。其次,该故事中不同角色有着不同的装扮,小红帽戴着一顶红帽子、大灰狼长着凶狠的獠牙、猎人手里拿着长枪等,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做一些简单的手工头饰,让幼儿在装扮的基础上进行表演。最后,在表演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应景的音乐,如到紧张的情节时播放充满紧迫感的音乐,在小红帽开心走路时播放欢快的音乐等,帮助幼儿尽快地进入状态,从而沉浸在表演的喜悦中。在幼儿表演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讨论绘本内容,如角色的心理、神情变化等,引发幼儿主动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播放一些其他幼儿园小朋友的表演视频,帮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绘本故事,降低表演难度。

(三)丰富表演形式,增强教学活动效果

表演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基于绘本开展戏剧表演课程不能限制幼儿的表演形式,否则会导致幼儿产生抵触表演等情绪,教学成效也难以提高。因此,在表演课程中,教师要大胆丰富表演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来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当下,部分教师在开展表演课程的过程中,设置的表演形式过于单调,幼儿在一节课上所学的知识非常有限,容易失去对表演的兴趣。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当丰富表演的形式,争取每一个表演主题都有不同的表演形式。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小故事,将班级幼儿进行分组,采取小组合作演绎的方式进行表演,这样既可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也可以让幼儿在合作中集思广益,创新表演形式。又如,教师可以在同一个绘本主题下丰富故事内容,针对故事的不同情节让不同幼儿进行表演,如有的可以唱歌,有的可以跳舞,有的可以朗读,有的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感情等,这能够更具针对性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在还原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场景,并引导幼儿围绕剧情进行深入讨论,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情节、台词、动作、表情,从而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

(四)给予综合评价,构建长效机制

幼儿的学习与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而评价正是引导幼儿树立自信心的基础。因此,在基于绘本推进戏剧表演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一名幼儿进行综合评价,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表演的认可,同时要指出幼儿的不足之处,从而为接下来的教育引导提供方向。

教师在对幼儿表演进行综合性评价时,要从标准和形式两方面着手展开。第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评价标准仅仅是针对幼儿表演的好坏,而忽视了幼儿在表演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和表现出的创意等因素,这样的评价方式会限制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当运用综合标准评价幼儿,为幼儿各项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第二,对于评价形式而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教师对幼儿的单向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很容易让教师忽视教学中的问题,难以发现幼儿在学习中的更多需求。

例如,某名幼儿在表演过程中,虽然形式动作演绎得不够完美,但是该幼儿能够根据对绘本的理解表达出丰富的情感,教师就应给予幼儿正向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表演信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保障。教师除了要评价幼儿,还要让幼儿进行自评,如询问幼儿是否满意自己的表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想要在下一堂课中表演什么样的故事和角色等,以此为基础选择绘本素材,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方向。教师还可以积极地联系幼儿的家长,如定期邀请家长到園内与幼儿一起参加表演活动,以增进亲子关系,增强幼儿的表演信心。在表演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家长发表自己的感想与建议,以此作为不断完善教学的依据。由此可见,构建综合性的评价机制,能够确保绘本在表演课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形成长效机制。

结语

在学前教育阶段组织戏剧表演课是顺应幼儿园教学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有利于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途径。为了提高戏剧表演课的教学质量,笔者从激发幼儿表演兴趣、创新幼儿教学形式和激发幼儿创造力三个维度阐述了绘本主题在戏剧表演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以绘本素材为依托推进戏剧表演的有效策略:第一,精准选择绘本素材,切实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第二,精心设置绘本主题表演课程,进行活动铺设,激发幼儿表演兴趣;第三,绘本的设置要灵活多样,进一步丰富表演形式,让课程更加生动趣味;第四,教师应针对幼儿的表演给予综合评价,形成绘本主题教学的长效机制。上述教学方法还需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改进与完善,从而实现良好教学成效,推动幼儿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常熟伦华第一幼儿园)

猜你喜欢
戏剧绘本幼儿园
有趣的戏剧课
绘本
绘本
绘本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爱“上”幼儿园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