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幼儿园的游戏管理

2023-09-22 02:24顾佳甜
幸福家庭 2023年12期
关键词:活动室教师应班级

顾佳甜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导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放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幼儿会在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中,主动与游戏材料互动,进行自主探索。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加强游戏管理,用一定的规则规范幼儿的游戏行为,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专业活动室的管理,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还要重视对班级区域游戏与幼儿户外游戏的管理,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幼儿园教师要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统筹投放软件、硬件材料,助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对专业活动室的管理,给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专业活动室是幼儿园针对某个游戏活动专门开设的游戏教室。在专业活动室中,幼儿可以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自主探索。比如在美工活动室,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各种美术作品;在木工坊,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木工工具,创作木工作品;在编织坊,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编织工具,开展编织活动;在阅读室,幼儿可以翻阅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但是,由于专业活动室的材料较多,空间有限,幼儿园教师要加强管理,才能让幼儿玩得愉快,获得成长。

(一)幼儿专业活动室的管理

幼兒园的专业活动室一般是为了解决班级活动区域不足等问题而创建的游戏空间。比如,美工活动室是为了解决班级美工区域不足的问题而创建的场所。在美工活动室中,不仅有大量的水彩颜料、排笔、陶泥、超级黏土等游戏材料,还有适合幼儿进行美工操作的小桌椅,便于幼儿展示作品的各类展示台和展示架,可以用来冲洗颜料盒子的水池。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美工材料,激发幼儿艺术创作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创作积极性,满足幼儿的创作需求。幼儿园教师应对专业活动室加强管理,保证专业游戏活动室的常态化开放,不论是游戏材料还是班级幼儿的活动情况,都应记录下来。

(二)将专业活动室游戏与班本主题活动结合

大部分幼儿园都会开展园本课程,而各个班级会围绕园本课程内容,设计具体的班本课程主题活动。幼儿园教师应将专业活动室游戏与班本主题活动相结合,制订系统的游戏活动方案,提高专业活动室游戏的质量。

例如,在班本课程“探索植物的秘密”主题活动中,在美术活动室,有的幼儿用树叶印画的方式,展示树叶的纹理;有的幼儿用树叶拼画的方式,制作“猫头鹰”“小狐狸”“多彩的房子”;有的幼儿创意性地用玉米棒制作了“玉米小人”;有的幼儿用花生壳贴画的方式,制作了“花儿朵朵”。幼儿积极地运用自然材料,展示大自然的美,展现美好生活。在科学活动室,有的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树叶的叶片,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探索发现。同时,在科学活动室中,教师可以提供智能地球仪,只要幼儿轻轻一点,智能语音就会告诉他们,哪个地方有什么特色植物等。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幼儿能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在绘本阅读活动室,幼儿不仅可以翻阅各种有关植物的绘本,如《小种子》《彩虹色的花》《最棒的蔬菜》《有一棵植物叫龙葵》《奇妙的植物》等,还可以相互分享绘本故事。教师引导幼儿参与分享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知道更多有关植物的知识,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还可以将专业活动室游戏与班本主题活动结合,帮助幼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开阔幼儿眼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适宜的区域游戏环境,统筹投放硬件与软件材料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投放合适的硬件材料

小、中、大班幼儿的身高不同,如果不根据幼儿的身高安置合适的桌椅,势必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小、中、大班桌椅和柜子的高度应接近幼儿的身体高度。小班幼儿的桌椅、柜子的高度应该较低,中、大班幼儿的桌椅应当高一点,以免幼儿在绘画、写字时,出现压低头颅或者弯腰的现象。幼儿园教师应根据班级幼儿的需要投放展示柜、展示架、图书柜等,满足班级幼儿的需求。

(二)开展混龄游戏,投放角色区域材料

在区域游戏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落实,混龄游戏已经成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活动。幼儿园教师要以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为抓手,以提高游戏质量为目标,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观念,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例如,在混龄游戏“美食一条街”中,教师引导幼儿创设了“烧饼店”“烧烤店”等一系列美食店,并邀请幼儿设计商店标牌。在“美食一条街”游戏中,幼儿进行了混龄游戏,其中,小班幼儿选择了“用橡皮泥做烧饼”“扮演食客去用餐”等,他们在游戏中与中、大班幼儿互动,学会了用语言、动作、神情等与他人交流。中、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相对较强,他们选择扮演“早餐馆的经理”“烧烤店的烧烤师傅”“点心店的老板”等,站在店门口吆喝,吸引顾客前来品尝美食。混龄游戏是一种共享游戏,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扮演角色,与他人进行交流。这样的游戏没有刻意制定游戏目标,能让幼儿充分地享受自编、自导、自演的游戏过程,真正享受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

(三)开展户外区域游戏活动,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

幼儿园教师应合理划分户外场地,创设适宜的户外体育游戏区、户外玩沙玩水区、户外美术活动区、户外生活体验区、户外野战区等,最大程度地发挥幼儿园地理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价值,让资源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例如,在户外建构区域,大班幼儿搭建了“城堡”“舞台”,小班、中班的幼儿进入“城堡”参观,并用小树、小花、车辆等装扮“城堡”,丰富了“城堡”的构造。幼儿在搭建活动中进行了户外角色扮演游戏,表演了《小美人鱼》《王子与公主》的故事,满足了社会性发展的需求。这样可以发挥建构游戏的作用,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使其在户外游戏中体验交往的乐趣,提高交往能力。

幼儿园教师要从专业角度准确地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的亮点,正确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园教师还要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分析出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思考如何投放下一步的游戏材料,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三、重视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推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提出,教师要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日常情境中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自身各领域发展水平和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教师应加强游戏观察,正确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

观察是教师的基本技能,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某一游戏区域开展连续的跟踪性观察。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该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幼儿实际水平,幼儿的游戏状态是否积极等。在区域游戏中,幼儿有时候会发生一些矛盾,当矛盾发生时,教师要发挥观察者的作用,看幼儿是否能正确处理矛盾,是否能通过协商等手段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观察记录方式可以是视频或者照片,也可以是文字与表格相结合,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观察记录方式。

观察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幼儿的游戏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因此,当教师观察发现游戏材料不充足、幼儿之间因材料不足发生争抢时,教师应及时增添相应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同样,当教师发现幼儿对某一区域的游戏不感兴趣时,应与幼儿沟通、交流,了解问题症结,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重新激发幼儿的游戏动力。

四、进行幼儿游戏管理的研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游戏管理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积极阅读专业书籍,与其他教师研讨游戏管理案例,以推进幼儿游戏的进程,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一)转变教育理念,让课程游戏化成为常态

幼儿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思想,积极学习有关课程游戏化的理论知识,将游戏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适合班级幼儿的区域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实现进步与发展。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应是灵活多变的。在幼儿正常游戏时,教师不能打扰幼儿;在幼儿缺乏材料时,教师要及时提供材料支持;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要积极地回应幼儿的问题,指导幼儿游戏的进程,让课程游戏化成为常态。

(二)阅读专业书籍,提升理论素养

幼兒园教师要加强对游戏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认知水平。在专业成长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午睡后的时间,进行线上阅读,如有针对性地阅读《倾听着的教育》《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观察读懂与回应儿童》等专业书籍。幼儿园教师要与时俱进,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将习得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游戏管理中,提高自身的游戏管理水平。

(三)进行班级间的观摩学习,实现全方位的进步

幼儿园教师应观摩与研讨幼儿园不同班级的集体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如幼儿自主到园、自主签到、晨间运动和早操等。在观摩后,幼儿园教师要进行半日的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习心得和提出改进建议,从教研活动中受益。

(四)参加课程游戏化方面的讲座,进行专业化学习

幼儿园教师可以参加著名学者开展的讲座,进行优秀案例赏析、实践视频赏析、专题文章阅读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专家的指引下,掌握前沿教育理念。同时,幼儿园教师要自主阅读与班级管理、教师业务组织相关的文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关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发展动态,重视常态化教研活动,提高游戏管理能力。

结语

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空间资源,让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幼儿自主游戏的场所。幼儿园教师还要积极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将专业活动室游戏与班本主题活动相结合,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游戏需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虹西幼儿园)

猜你喜欢
活动室教师应班级
8个教室
班级“四小怪”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不称心的新班级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活动室隔断
关工委主任五四建文化活动室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