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浇灌情感之花

2023-09-22 05:46刘彩蝶
幸福家庭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乐曲故乡情感

刘彩蝶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情感教育与音乐教学相互融合,让学生带着情感演唱歌曲,能够培养学生的气质,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改变传统观念,调动学生情绪

部分音乐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不能准确地解读歌曲中的情感,导致学生对音乐缺乏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优化教学内容,让音乐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教师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音乐情感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应以饱满的情绪、平等的态度影响学生,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教师缺乏热情,学生就会产生懈怠的情绪,难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要用热情去关爱学生、影响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苏少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希望与你同行》这一首歌时,教师可以进行情感引导:“今天是我们进入初中的第一节音乐课,见到大家真高兴,欢迎我加入你们的集体吗?(播放《校園多美好》背景音乐)让我们谈谈对新校园的感受与感想。在新的集体中,我们站到了新的起跑线,我们将风雨同舟、结伴而行!下面请大家一起聆听歌曲《希望与你同行》。”听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对这首歌的初步印象,思考歌曲的基本情绪。在学生跟唱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从情感、声音、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自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聆听时进行想象,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与情感,让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校园与崭新的中学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情感素质,引发情感共鸣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动作也能传达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所带来的情绪。音乐教师要积极学习情感教育的理念,用乐观的态度与人交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情感素质。

例如,在教授苏少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和你》这一首歌时,教师的导入可以从时间较近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追溯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并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共同演唱的奥运主题曲《我和你》,让学生静心聆听,感受现场环境所营造出来的音乐氛围,并说说两位演唱者置身于什么样的环境中。学生认真聆听,能体会到音乐传递出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学唱的兴趣。

三、优化课堂语言,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歌曲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音乐之美。

(一)关注内容情感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提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还要将语言艺术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让学生体会作品情感,感受音乐之美。

例如,在教授苏少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念故乡》这一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播放《念故乡》的音频,向学生提出问题:“刚刚的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从古至今,描写故乡的诗句层出不穷,你知道的有哪些呢?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诗,请同学们读一读。”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念出《念故乡》的歌词,并提问:“念故乡这首词的作者是中国学堂乐歌最早的推动者之一——李叔同,他还写过《送别》。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这首《念故乡》,仔细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思考一下,这首歌具有什么特点,想要表达什么内容?”学生通过聆听和演唱,能够重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关注歌曲内容,体会歌曲的旋律,感受音乐之美。

(二)感受乐曲情绪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乐曲内容,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感受乐曲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乐曲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与乐曲相关的视频片段,并提出问题:“走进这片如海的竹林,你听到了什么?欣赏这首乐曲之后,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并提问:“欣赏过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你对葫芦丝的音色产生了怎样的印象?你们觉得这首乐曲想要表达什么内容?”在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后,学生可以感受葫芦丝音色的飘逸、轻柔、优美、亲切,体会它给人带来的含蓄朦胧之感,并对乐曲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试唱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并哼唱旋律片段。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聆听歌曲,配以视频舞蹈画面,让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内容和演奏乐器的音乐特点,感受傣族人的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并引导学生模仿傣族舞的基本动作。学生通过再次欣赏,能够全方位地丰富情感体验,感受乐曲的情绪,体会音乐的旋律之美。

(三)教师语言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积极的评价,能让学生得到语言的鼓励,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在评价时应运用积极的语言,真切地对待不同学生,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爱,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初中生内心细腻且丰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呵护学生的自尊心,用富有审美的、艺术性的语言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学习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能积极地感知音乐,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同时,由于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基础存在差异,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审美差异,通过语言鼓励学生进行审美观察,采用灵活多样的语言评价学生。对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去尝试、创造,并用语言予以激励;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独特的思维路径,给予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

四、建立和谐关系,促进共同发展

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协作,彼此支持,能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采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对话,使其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不能只依赖于课堂,教师还要将音乐课堂向课外进行拓展,让学生有更多接触音乐的机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五、激发体验动机,满足情感需求

苏少版音乐教材选入了大量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的机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一)激发情感体验的动机

动机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情感教育的质量,还要引导学生与音乐作品对话,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授苏少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冊第六单元《欢乐颂》这一首乐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乐曲《献给爱丽丝》的相关视频,以优美、抒情的音乐导入新课,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受,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贝多芬,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后人对贝多芬有如此高的评价?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紧接着,教师可以播放介绍贝多芬生平的短片,以贝多芬的经历感染、鼓舞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后,教师可以范唱歌曲《欢乐颂》,并提出问题:“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旋律、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由此,教师运用情感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模唱、练唱,能够帮助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真正理解作品。

(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初中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音乐作品是创作情感的集中表达,教师可以利用通俗易懂的歌曲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故乡的小路》这一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诗朗诵《乡愁》、男声四重唱《故乡的云》、管弦乐合奏《自新大陆》交响曲等作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然后,教师可以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带领学生回忆童年,抒发对故乡和童年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哼唱旋律,感受节拍韵律和两个乐段的情绪,并让学生对比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异同,使其感受到第一段叙述的亲切和深情、第二段的思念以及尾声的情感升华,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爱。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兴趣爱好会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影响,在面对同一教学内容时,学生往往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欣赏、对比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升华情感。教师可以运用提问、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避免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偏离目标,从而培育学生的正向情感。

结语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重知识传授、轻情感体验的倾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塑造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梳理初中音乐在情感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加强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丰富学生的体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培育学生的正向情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乐曲故乡情感
始乱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