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途径

2023-09-22 05:46赫小燕
幸福家庭 2023年12期
关键词:猴子小学生游戏

赫小燕

在新课标背景下,减负增效成为小学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可以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改善教学环境,在保持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具有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意义,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探索,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情感、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发展。因此,在新时代,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和体验式学习的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有目的地融入教育游戏,挖掘游戏的深层次教育价值,推动“教”与“学”的融合。基于此,笔者思考了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途径,以供参考。

一、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设计并运用教育游戏,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能够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一)有助于改善数学教学环境

教育游戏融情感、娱乐与教育于一体,符合小学生贪玩、好动的特点,其能够把握小学生的心理,改善数学教学环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融入充满娱乐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游戏,不仅可以创设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促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游戏中积极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今后主动地学习数学。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游戏之所以能吸引学生,是因为它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心理需要,能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例如,“传话”“指指点点”“对号入座”等游戏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计算大挑战”“小学数学口算游戏”“奥特曼学数学”等游戏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斗志。可见,教师将教育游戏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有助于体现学生的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都具有一定的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掘每一名学生的潜力,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最适合小学生的游戏是在尊重小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设计的,尤其是按照难易程度、挑战难度来划分层次的教育游戏,适合不同兴趣、不同能力的学生参与,能够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求,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例如,针对“小学数学口算游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和计算速度,设计不同的游戏形式,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适合自己的游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途径

(一)课前融入教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当在课前融入适合学生的游戏,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热身活动、课前导入活动,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思考,深入学习。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引入“猜你心中想的数”这个游戏,与学生进行互动。该游戏的规则是让学生先想好一个数字,再经过加减乘除运算,最后把自己的运算过程、结果告诉教师,让教师猜出自己最初想的数字。一个学生说:“我把一个数字乘3,加上7,再减去9,最后减去所想的数,结果是10。”之后,教师可以告诉他,他想的数字是6。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简易方程”的学习,让学生发现这个游戏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保证课堂“教”与“学”的效果。

(二)课中融入教育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重、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小学生心理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融入教育游戏,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探索一切知识的钥匙,也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教育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小学生探索学习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改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的智慧,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猴子分饼”问题情境:“动物园里的猴子要吃猴王做的饼,猴王很快就做了3张同样大小的饼,它把第一张饼平均分成了4块,给了小猴子1块。大猴子看到了非常不满意,表示自己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大猴子2块。老猴子看到猴王给了大猴子2块饼,它表示自己最大,要3块饼。猴王只好拿出第三张饼把它平均分成了12块,给了老猴子3块。那么问题来了,你们知道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谁吃得最多吗?”学生将刚才在课堂上学到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相关知识与这个问题联系起来,回答道:“它们吃得同样多”。接着,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帮助学生明白猴王用了什么办法让三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把学生带入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深化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设计闯关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各种计算内容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不断地练习,而计算练习又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若是只让学生一味地做题练习,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能力,在各类计算练习中为学生设计“永攀高峰”游戏,在游戏时间、游戏难度、题目数量上逐渐提高要求,激起学生的挑战欲,使学生对计算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三)课后融入教育游戏,提高复习效率

课后复习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考查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做到课后复习有效果,教师就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在课后复习中融入教育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巩固知识。

教师可以在课后小复习中融入“角色扮演”小游戏,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感受知识、丰富学习体验的同时,巩固课堂知识。例如,在完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类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元、角、分”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正确运用人民币的能力。教师组织“小小收银员”游戏,让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购物,在“小超市”里认清每个商品的价格,选择自己需要购买的商品,并用“学习专用人民币”付款,让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收银员,计算“顾客”选购物品的总价。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买卖”中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还能够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人民币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安排阶段性的综合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为了让综合性复习更好地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在复习环节融入多种多样的教育游戏,让学生边玩边学,在游戏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一数”游戏,让学生一个个闭上眼睛听着音乐在地上画的小圆圈内原地跑步,在音乐停止以后数一数还有几名学生在圆圈中。又如,教师可以开展“加一加”游戲,询问学生:“小猴子过生日,动物园里来了好多动物,小猫熊一家有4个、小老虎一家有5个、小袋鼠一家有3个、小松鼠一家有7个,请问小朋友们,小猴要准备几份食物啊?”

教育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搜集教育游戏资源,将其运用在适当的教学和复习中,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教育游戏的设计是遵循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心理需求的。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科学地融入教育游戏,不仅能够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神奇魅力,爱上数学,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前、教学中和复习环节,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融入恰当的教育游戏,向学生传递知识,启发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发展式学习”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阳坝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猴子小学生游戏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猴子出海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我是小学生
永远的新猴子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