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互动对话教学的运用

2023-09-22 05:46殷小红
幸福家庭 2023年12期
关键词:原则思维数学

殷小红

“无对话,不学习。”数学课堂应当是互动对话的课堂。互动是一种学习状态,对话是一种学习方式,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离不开互动对话。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很少与学生互动交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开展互动对话教学,不仅可以促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互动对话教学的意义

对话既是信息的交流,又是情感的沟通,其形式包括口头对话、书面对话和肢体对话等。在教学过程中,互动式对话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等。

互动对话教学是针对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一问题而提出的教学方法。互动对话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其目的是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实现共同发展。互动对话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促使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双向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互动对话教学中,教师既是对话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也是对话的引导者和倾听者,而学生是对话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建构者。

互动对话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教师开展互动对话教学,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焕发生命活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释放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互动对话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基于互动对话教学的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互动对话教学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平等自由原则

平等自由原则是互动对话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之一。西塞罗说过:“平等者最能与平等者相投。”平等是有效互动对话的前提。笔者认为,在传统课堂中,之所以没有互动对话,就是因为不平等。教师是课堂管理者,学生是服从者且不具有主动权,这导致学生即使有与教师产生互动的想法,也不敢与教师交流。

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才能进行互动对话。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平等相处,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还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包容学生的错误,并引导他们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此外,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对话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双向交互原则

双向交互原则是互动对话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双向交互,是指对话双方都可以进行信息的发送或接受,谈话过程是你来我往的,而不是单方面传递。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开展互动对话教学不仅体现在“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上,还体现在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向教师提出问题,甚至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质疑上。同时,教师要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其在与教师的对话中汲取知识,并进行观点的互换,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言之有序原则

言之有序原则是互动对话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想的外衣,其可以反映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互动对话教学主要以言语交谈的方式开展。笔者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会进行非常激烈的讨论,这看似对话互动性很强,实际上表达不够完整,缺乏一定的条理性,没有逻辑顺序。

数学表达力是学生关键能力的一种,在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开展互动对话教学要遵循言之有序原则,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使用数学语言的方法,使其在表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思维交锋原则

思維交锋原则是互动对话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训练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互动对话教学不应只有言语上的交流,还要有思维的交锋。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互动对话课堂中,思维交锋能赋予互动对话真正的意义。教师在开展互动对话教学时,只有遵循思维交锋原则,才能设计出丰富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构建思维交锋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提出符合学生发展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进阶。

三、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互动对话教学的策略

情感、问题、实践、评价是互动对话教学的重要元素,笔者围绕这四个元素,提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互动对话教学的策略。

(一)情感激发互动对话

“情感是心灵的翅膀。”互动对话是情感的交流,互动对话教学以情感为基础,积极正确的情感是互动对话教学的前提。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放松学生心情,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还可以讲授趣味化的数学内容,丰富对话方式,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作为对话内容,增强学生的熟悉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儿童化语言与学生进行对话,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一课时,笔者在讲解了乘法结合律的例题后,先举了一个例子32×125×8=32×(125×8),接着,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注意括号的使用,如“125和8是最好的朋友,因此,我们要用括号把他俩围在一起”“同学们也能说出几个类似的例子吗?”等。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帮助其他的数字找“朋友”,并让学生举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含义。虽然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尽量用简明、严谨的数学语言,但有时也可以借助儿童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二)问题引导互动对话

鲍波尔曾经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问题不仅是思维的引擎,还是对话的起点。提问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常常会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对话交流、学习知识。但是,小学数学课堂中仍存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缄口不言的情况,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提问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且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就要提出趣味性问题、思辨性问题、开放性问题。趣味性问题一般具有生活的味道,包含生动的情景;思辨性问题一般具有悬疑性、层次性的特点;开放性问题一般思路开阔,答案多样。教师运用优质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快速进入对话状态。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小明在袋子中放入红色和黄色珠子共4个,他一共摸了20次,摸到红色珠子9次,黄色珠子11次,请问红色珠子和黄色珠子各有几个?”该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大部分学生回答:“有2个红色珠子,2个黄色珠子。”但是也有少数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笔者提出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开展了互动对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随机事件”“可能”这两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实践助推互动对话

思维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实践是思维的支架,也是互动对话的支架。在思维导向的教学中,少不了实践活动,学生不能脱离实践体验。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与学生展开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互动交往的机会,并使其产生互动对话的话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互动对话安排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也可以将互动对话安排在实践活动结束后。例如,相遇问题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笔者设计了表演活动,邀请了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让他们分别扮演题目中的小明和小芳,并按照题目的描述进行表演。在他们情境表演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其他学生观察并展开讨论,如“他们出发的地点、时间、方向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等。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回答,如“他们从两地同时出发”“他们朝着同一方向相向行进”“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相遇了”等。教师开展情境表演活动,能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加深学生对“相遇问题”意义的理解。

(四)评价赋能互动对话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和激励的作用,既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等方面进行诊断,又能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起到激励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除了依托情感、问题、实践等手段的驱动,还可以采取评价手段开展互动对话教学。

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师不仅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让学生有对话的勇气,还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如对于胆子较小的学生,适当降低评价标准,对其开口行为予以赞扬等,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结语

互动对话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胆开口,想说、敢说、乐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从情感、问题、实践、评价四个方面着手,开展互动对话教學,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韬奋小学)

猜你喜欢
原则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