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2023-09-22 06:44方艺群
幸福家庭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双减协同育人

方艺群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目前,我国大力提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理念。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其对小学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学校应积极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深入研读“双减”政策,努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以促进小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影响

(一)使家校合作更加紧密

“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同时为学校加强家校沟通合作、构建家校互动平台奠定了基础。在此背景下,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如辅导学生作业、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还可以为家长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指导。加强家校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得到高质量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二)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

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往往强调功利主义,部分家长会过度干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双减”政策的落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兴趣爱好,让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探索。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过度干预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并开始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中各方的需求和期望

(一)家长的需求和期望

家长期望学校能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更多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他们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也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家长还期望学校能够与自身保持紧密联系,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教师的需求和期望

教师希望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还希望家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社会的需求和期望

社会希望学校能够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如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成长空间。社会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力度,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策略

(一)增强信息共享意识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育人上需要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增强信息共享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家庭、学校、社区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协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家庭、学校和社区应该增强信息共享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沟通交流、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教师可以开展家长会议、家访活动,与家长建立起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服务。学校可以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并通过线上平台及时更新和维护,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之间应构建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加强沟通与合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在信息共享时,家庭、学校和社区应该加强育人知识的普及,提高各方的育人水平和能力。不同的育人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育人方式,家庭、学校和社区各方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育人责任和义务。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交流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社区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的育人意识。

(二)构建合作互动互助机制

学校可以借助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服务。家庭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议,积极配合教师的家访活动,与教师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高效协作需要畅通的沟通渠道,这样才能及时传递信息,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各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沟通渠道。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委会、家长会议,记录会议结果并反馈给家长。家长可以向班主任或学校教师提出意见、建议,并主动配合教师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学校和社区可以联合建立微信群,及时分享活动信息、展示成果等。

育人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之间构建长期有效的互动机制。每学期末,班主任可以為每个学生编写一份综合评估报告并进行家访,与家长共同商量学生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其他方面的评价。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社区志愿者来校给学生教授一些特殊技能,将社区活动融入学校教育,加强与社区和家庭的联系,达到三方协同育人的目的。

此外,家庭、学校、社区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和反馈机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学习进展,及时回应其需要。数据化管理可以提高效率,优化决策,使三方均受益。教师可以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历程、课堂表现等,并及时反馈给家长,方便家长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学校可以收集和分析教师记录的各项数据,用于优化日常管理,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加强对周边社区资源的利用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应注重与周边社区的合作,积极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可以邀请社区文艺团体、科技机构等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文艺演出、科普展览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得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熏陶。教师可以与社区志愿者合作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如义务植树、义卖等,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共同实现协同育人目标

家庭、学校、社区应该共同承担育人责任,共同实现协同育人目标。家长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教师要注重课程建设和师生互动,社区工作人员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1.家庭的责任。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树立良好的家风和家训,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要教育学生遵守道德规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等综合性教育。

2.学校的责任。学校是重要的教育机构,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致力于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加强校内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同时,学校需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体系,降低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时向家长反馈重要信息,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更深入的了解。

3.社区的责任。社会是育人的大环境,在家校社协同共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社区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关爱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安全有保障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社区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拉近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

(五)广泛开展多元化育人特色实践

在“双减”政策下,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已成为当下小学教育工作中关键的一环,而广泛开展多元化育人特色实践是这一机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家庭、学校、社区应该从不同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富有特色的教育内容和服务。

1.课内外多元育人。家庭、学校和社区应该注重课内外多元化育人特色实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给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课堂教学外,教师可以开展社团活动、文艺比赛、科技竞赛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表达、思维、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建立各类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促使他们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

2.师德师风育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者,他们的言传身教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师德,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学校可以开展规范化的师德教育,帮助教师坚定教育信仰,让他们做到爱学生、爱教育,尊重学生、尊重教育,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同时,学校要与家庭、社区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完整而丰富的学习环境。

3.改革创新育人。教育工作应当与时俱进,探索新的育人途径和方法,是广泛开展多元化育人特色实践的必要条件。学校可以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学生打造高质量、便捷的育人服务平台,推出新的教育方式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推动教育的创新,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已经成为小学的当务之急。家庭、学校和社区应相互配合,共同推進协同育人工作。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家庭需要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和作用,学校和社区要继续加强学校教育、社区服务等工作。在此基础上,三方要增强信息共享意识,构建合作互动互助机制,增强协同育人工作的效果,共同实现协同育人目标,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作者单位:云霄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双减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