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2023-09-22 06:44马瑞芳
幸福家庭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建构

马瑞芳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和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提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选取合适的课外读物

语文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语文学习既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技巧,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广泛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未来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世界充满好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兴趣爱好,提升文学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的课外书籍。优秀课外读物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学生通过阅读优秀课外读物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提及许多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和书籍,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富有童趣、充满想象力、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文章和书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各不相同,教师在挑选阅读材料时,需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若教师没有与学生充分讨论就确定课外阅读材料,可能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无法实现教育目标,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书籍进行课外阅读,满足自身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提升文学素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重点知识、精彩片段、精彩故事。通过做笔记,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时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自身文学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阅读总结工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课外知识积累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十万个为什么》这类科普图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

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世界。教师可以在班级角落设立图书角,并投放合适的课外读物,创设有利于阅读的环境,让学生有机会阅读,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帮助学生发展自主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不断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视野,教师应当突出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性,挖掘课外阅读的潜在教育价值,为学生建构全新的课外阅读学习模式,使学生深入思考,并完成对已有文化知识的融会贯通。基于核心素养育人视域,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外阅读指导形式。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的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或录制成音频,阐述一些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和学习,使其加深对课外读物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开展课外读物《中国地理百科》的导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相关内容的课件或视频、音频等,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点,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或者展示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开展课外读物《中国神话传说》的导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夸父逐日》的动画片,并询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些学生看到夸父是巨人后会好奇地问:“老师,夸父为什么长这个样子啊?”还有一些学生会问:“老师,为什么夸父死了以后他的身体会化为高山、湖泊和星辰大海呢?”由此可见,动画生动地展示具体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开展课外读物《朝花夕拾》的导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重点讲解《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故事引入课堂,为学生播放相关动画视频或者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划分小组分享阅读体会

学习能帮助学生挖掘新的知识。教师可以组织阅读体验交流活动,开展阅读比赛、小型竞赛,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并发现自身在课外阅读方面的不足之处。小组合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所观察的事物。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部分教师会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教师应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并在课堂上提供指导,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导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座谈会,让学生分享课外阅读经验并及时总结。对表现突出和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应进行恰当的赞扬,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沟通的艺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书中论述的沟通技巧,如语言的运用、非语言的交流等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阐述观点或阅读课文时更加流畅。

四、帮助学生形成生成性课外阅读思考

在知识建构学习维度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时,应当使学生进行生成性课外阅读思考,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能提炼其中的文化精粹,并进行吸收消化,进而完成文化知识树的建构,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在学生文化知识树的建构过程中,学生能形成一定的知识建构理论,为今后的语文学习与成长提供有力支持。教师可以围绕教材的名著导读要求,引导学生制订名著阅读的学习方案。教师可以基于知识建构维度,让学生在阅读中及时做笔记,并根据相关笔记梳理名著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行生成性课外阅读思考,使学生体会名著的文化思想,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综合学习能力。阅读学习是一个提出问题、发展思维、概括反思、总结升华的思想成长活动。为了通过课外阅读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閱读理解,让学生发现新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主观感知,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文化体验,让学生沉浸到阅读文本描述的意象场景当中,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与文化体验,在课外阅读中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形态,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五、以生为本维度下的课外阅读指导

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学习成效,教师应当突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精准诊断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最近发展区,进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学习进行精准辅导,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辅助学生设定阅读计划、每日打卡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助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时,教师应创建人文艺术环境,使学生的心智情感受到熏陶。为此,教师可从家校合作方面入手,统一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课外阅读教学理念与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与引导,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到阅读的精神世界,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例如,教师可以围绕课本中“快乐读书吧”教学板块进行延伸,为学生创设民间故事的课外阅读主题活动,将家校合作作为活动开展的切入口,让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了解更多优秀的民间故事,从民间故事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使学生形成文化意识形态。在挖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潜能时,教师可基于线上教育平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成效进行点评,给予学生持续的激励,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结语

大量的阅读能够让学生接受优秀的文化熏陶,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课堂学习。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并提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具体策略。为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改革创新时,应当不断引进教育新理论、新理念、新模式,结合学情,为学生建构具有特色的课外阅读学习模式。

(作者单位:甘肃省东乡县达板镇科妥小学)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建构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