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2023-09-22 09:33王晓晨
幸福家庭 2023年1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探究

王晓晨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体系。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带动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并从教学实践出发,不断地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体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等。基于此,笔者阐述了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應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可行举措,以供参考。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

传统授课式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常常会采用讲授式、灌输式教学向学生输送学科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较为枯燥,师生之间的距离较远,师生之间缺少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机会,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小组合作学习落实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了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心理、情感、态度变化,发挥了其在教学中的纽带作用,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

(二)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堂

开展差异化教学

教师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能够转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改变学生原本沉闷、消极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转变原本统一的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到发展,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有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探究性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深入探究基本观点,深入学习道德知识和法治思维,使学生学习不再是浅尝辄止,而是能够在小组内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有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探究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与内涵,在课堂中未能实现与学生之间的高效互动。初中生普遍存在求新求异的心理,对新颖的事物有很强烈的探究欲望。但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缺乏了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互动方法。当今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部分教师未能实现“互联网+”和教学的紧密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未能合理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导致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另外,部分教师未能形成宏观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做好知识拓展,未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形式进行结合,限制了小组合作学习作用的发挥。

其次,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存在形式化的问题。部分教师在课堂中过分强调自身的权威地位,盲目地要求学生提高学业成绩。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应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而,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并未带领学生讨论开放性的问题,导致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于死板、僵化,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再次,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没有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未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从而没有达到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效果。部分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未能照顾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心理,未能主动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难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高。

最后,学生表现机会不均等。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但部分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并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这必然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效果。此外,部分教师设置的某些教学环节无法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使得部分学生容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同时,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地争取表现机会,难以获得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一)做好小组合作学习准备工作

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做好角色定位。教师不能采用惩罚的方式强调自身的权威,这不仅会降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还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抗拒、叛逆心理。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明确培养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思想意识。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对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要求,注意课堂中自身使用的教学语言,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在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综合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讨论。最后,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个人性格、学习基础等方面出发,考虑小组组员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确保组内成员能够积极地进行思想交流,顺利地配合开展探究活动。每个学习小组应安排四名成员,如果成员过多,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表现机会,如果成员过少,组内成员之间难以高效地交流互动,成员的活动任务过于繁重。教师要以具体的探究任务为依据,引导组内成员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发挥各自的特长。

(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模式

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构建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模式,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和长处,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反馈,引导学生自觉地总结和反思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推动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时,教师要综合使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书面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做好动态评价,实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组织学生小组之间开展互评,使小组组员之间互相监督、相互检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进行教学评价之后,对于部分学习中存在局限、不足的学生,教师应当适当地提醒,督促学生纠正和改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奖项和个人奖项,进一步增强学习小组的凝聚力。

(三)合理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任务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和教师的态度、行为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希望获得教师、同伴的认可。为了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能够自觉、和谐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師应当提前带领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并设置小组学习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事件和前沿政策。在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问题时,教师要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合理地控制学习任务的难度,让学生以各个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并选出一名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开展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任务安排,并及时地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保证每名小组成员都能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对于合作难以推进的小组,教师也要适当地给予点拨,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和交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设置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参与度不高的成员,教师应当用心观察,注意分析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不足的具体原因,从学生的症结入手,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帮助学生顺利地突破学习障碍。

(四)适当布置课后小组合作探究作业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设置的课后作业往往是书面作业,作业内容较为乏味,缺乏趣味性,学生会感到作业任务繁重,产生厌烦、抗拒的情绪,这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对此,教师应为学生适当布置课后小组合作探究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关心国家发展”这一小节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小组合作探究作业,让各组成员利用课后时间查阅资料,根据各自的分工完成相应的活动探究任务。在分配任务时,教师可以让小组组长进行协调,让每位组员从兴趣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任务。如:组员A习惯利用互联网,可以上网查找资料;组员B喜欢读报纸,可以从报纸上找到相关的信息内容;组员C喜欢阅读图书,可以在图书馆查阅专门的书籍。之后,小组成员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内容进行整合,制作成PPT提交给教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突破了传统授课式教学的局限,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能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以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