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白茶制作工艺

2023-10-03 14:20郭水勇
福建茶叶 2023年8期
关键词:银针武夷白茶

郭水勇

(福建武夷白茶业有限公司,福建 武夷山 354300)

1 武夷白茶制作工艺

武夷白茶主要是以武夷银针、武夷牡丹、武夷寿眉为主要类型,在加工工艺上较偏向于传统的白茶制作工艺,其基本工艺步骤为:采摘、萎凋、拣剔、匀堆拼配、干燥、装箱入库。

1.1 鲜叶采摘

武夷白茶在制作过程中对鲜叶采摘是有一定的采摘标准要求的,采摘是产出优质产品的首要一环,在采摘时间上,需要根据所制作的白茶茶树品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采摘时间。武夷白茶的采摘十分细致,要求极其严格,规定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其中,武夷银针需选择清明前采摘,采摘持续时间只有20多天,这种茶叶的产量极少,每亩地只能产武夷银针干茶一斤左右,是比较珍贵的茶叶品种。武夷牡丹的采摘时间需选择谷雨前,武夷寿眉的采摘则可在茶季生产季节任何一个时间。同时,在采摘茶叶鲜叶时,一定要遵从相关的采摘原则,必须确保原料符合要求,要有选择性的进行采摘,以武夷银针为例,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只采肥壮的单芽头。根据采摘时间和形态的不同,如晴天采摘、雨天采摘、上午采摘、下午采摘,采摘的芽叶、长、短、老的不一致,萎凋时间与温度控制难度会随着增大,出优质产品极其困难,目前采摘方式有人工采摘和机械半自动采摘两种方式。

1.1.1 人工采摘。采摘时间:鲜叶的采摘应选择晴天进行,上午九点后开始采摘,时间段:9:00-11:00期间,此时露水相对少一些更有利于萎凋,下午应在3:00-5:00期间。

采摘标准:武夷银针应采摘武夷大白茶树较为肥壮的单芽;武夷牡丹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三叶、四叶,采摘长度应控制在8cm内;武夷寿眉的采摘要求稍松,可采摘去芽后的鲜叶为主要原料,长度可放松至12cm之内。

1.1.2 机械半自动采摘。采摘时间:机械半自动采摘鲜叶时也要选择在晴天进行,时间应选择在上午9:30之后开始采摘。

采摘标准:机械半自动采摘目前无法达到武夷银针的采摘标准,因此武夷银针是不能使用机械采摘方式进行的;武夷牡丹机械采摘时鲜叶的采摘长度应控制在8cm内,鲜叶单袋不超过25kg,鲜叶采摘后应在2小时之内进行萎凋为宜;武夷寿眉机械采摘时采摘长度应控制在12cm内,鲜叶单袋不超过25kg,鲜叶采摘控制在2小时内进行萎凋为宜。

鲜叶采摘时,要注意选择符合要求的芽。待采摘完鲜叶以后,要注意鲜叶过度暴晒会发热变红。因而,要将采摘后的鲜叶存放在荫凉地方,进厂后按要求老嫩严格分开,为后续做准备,及时分别萎凋[1]。

在此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鲜叶采摘的嫩度,保证嫩度的适中性,如果采摘过嫩的鲜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茶叶品质,但是茶叶的产量就会大大降低,而且劳动效率不高;而如果采摘粗老的鲜叶,产量虽能得到保证,此时芽中有利的化学成分就会减少,最终茶叶成品的色、香、味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

1.2 萎凋

萎凋是武夷白茶生产的生命线,在白茶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武夷白茶的品质影响较大,青、涩、苦等异杂味匀体现在萎凋过程中,萎凋好坏充分体现工艺水平,萎凋并不是鲜叶的单纯失水,而是在一定的外界温湿度条件下,随着水分的逐渐散失,叶细胞浓度和细胞膜透性的改变,以及各种酶的激活,茶多酚、氨基酸、糖类、咖啡因、叶绿素等物质变化,从而形成武夷白茶特有的风味品质。目前为萎调方式有五种分别为自然萎凋;抽湿加温室内萎凋;日晒复式萎凋;姜凋槽加热菱凋;智能萎凋机萎凋。

1.2.1 自然萎凋。将采摘的鲜芽、叶用传统开筛或手洒青摊晾于直径为100cm-105cm竹筛,每筛摊晾量视鲜芽、叶等级而定,大约是0.6-1.5kg鲜芽或鲜叶,以芽、叶不重叠为宜,而后将摊好茶叶的竹筛放入晾青架上,层高应为18cm-22cm,将晾青架置于通风通气处。视温、湿度情况而定,一般温度在23℃-27℃,鲜芽、叶萎凋36h-43h后,可进行第一次并筛,48h-58h后可进行第二次并筛,60h-78h萎凋完成。将完成萎凋后的武夷银针、牡丹、寿眉按大致等级集中堆放静置5-7天,堆高不超过35cm为宜,每隔两天翻堆次,部分茶梗中的水分可析出,自然萎凋生产回归自然、色泽墨绿、口感良好。由于自然萎凋是在阴晴不定的天气情况下,由茶艺工匠根据自身经验,合理规划时间进行的萎凋工艺,所以无法完成量产。

1.2.2 抽湿加温萎凋。鲜叶采摘后如遇阴雨连绵,气温低,湿度大的天气,以及不适合于自然萎凋条件等,则无法采用自然萎凋,此时可以采用加抽湿加温萎凋方式进行萎凋。进行抽湿加温萎凋的萎凋室应为密闭室内,需设置排气口、安装加温空调、抽湿机、吊顶及四周风扇、四周温度计。将鲜芽、叶用传统开筛或手洒摊晾至直径为100cm-105cm的竹筛中,每筛摊放鲜芽、叶0.6-1.5kg(以不重叠为宜),将摊好茶叶的竹筛放入晾青架上,每层高度应为15cm-18cm,设置室温20℃-26℃,湿度60%-75%。

将萎凋30h-36h的鲜芽、叶(以实际情况而定)进行第一次并筛,待萎凋至42h-46h后进行第二次并筛,直至萎凋完成下架,集中堆放醒茶,去其茶叶的青涩味。

1.2.3 日晒复式萎凋。日晒复式萎凋是以武夷大白茶鲜芽、芽叶或连枝鲜叶以不重叠为宜平摊地竹筛上,先放置晾青架上,将晾青架上的武夷大白鲜叶推至阳光下轻微日晒,日晒应在上午9:30至10:30或傍晚4:30或6:00之间为宜,且温度不高于18℃,经微晒后将茶晾青架移入室内继续萎凋至八成干后进行并筛,并筛后继续萎凋至九成即可下架集中堆放醒茶,使其去青涩味。

1.2.4 萎凋槽萎凋。目前现有萎凋槽有不锈钢萎凋槽和木制萎凋槽,将需要萎凋的茶叶鲜叶放入萎凋槽,厚度为10cm-18cm,鲜叶换入后即可打开轴流式风机吹风6h-8h待鲜叶软化后可适当加温,经36h萎凋后应对槽内茶叶进行轻翻,经48h,萎凋茶叶视含水量而定是否可以停止萎凋,然后集中堆放醒茶,去其清涩味。采用萎凋槽萎凋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可相对减少使用人工,但成品茶叶形态舒展不自然,有被压扁平感,只适用于做武夷牡丹、武夷寿眉级别的白茶产品。

1.2.5 全自动萎凋设备萎凋。全自动萎凋设备是目前生产需求较大的企业首选萎调方式,它能稳产、量产,确保产品质量相对一致,可以缓解用工压力,只需一、二个技术工人即可完成操作任务,姜凋时只须根据商品茶的要求植入相应的萎凋温度、时间即可。

1.3 拣剔

拣剔是把关产品流向市场形象的重要一环,是一个技术活,在具体操作中拣剔一般分两个步骤,首先将萎凋完毕经集中堆去青涩后的茶叶半成品,置于黑底捡剔台,将杂草、树叶、粗老梗、黄片等非茶类的物质等剔除,通过拣剔的茶叶半成品装入专用的袋内。拣剔时,还要做到手快,分拨茶叶时,要保证拨、扒操作同时进行,快速挑拣白茶。在这过程中,需要要注意的是,相关参与拣剔的工作人员上岗之前必须具有健康证,拣剔工作开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而且,动作一定要轻缓,尽可能的避免出现芽叶断碎或叶张破裂等问题,为白茶成品的最终品质提供保障[3]。

1.4 匀堆拼配

为保证最终茶叶产品的品质保证,匀堆拼配工作的有序推进非常重要。根据商品茶市场等级的需要,将生产时间相近,花色等级相符的半成品茶叶,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需求比例进行匀堆拼配,匀堆至少两人同时进行,反复匀堆三次以上。

1.5 干燥、烘焙

在传统白茶的制作工艺中,有一道独特的干燥工艺——炭焙。据史料记载,在民国时期,出口外销的福鼎白茶(主要是白毫银针)就必须在上船运输前进行炭焙干燥精制,保证在航海运输中茶叶不易受潮、不易变质。白茶的炭焙干燥,与乌龙茶的传统炭焙工艺相似却不相同,武夷岩茶、潮汕乌龙茶的炭焙工艺是高温炭焙,而白茶,特别是高等级白茶的炭焙是长时间的低温炭焙。白茶的炭焙是在完成干燥的基础上,通过炭火来实现白茶内部物质的转化,是一项非常有技术含量的白茶精制工艺。

烘焙目的是使茶产品达到销售存储需求干度(含水时4.5%-8.5%),确保白茶能够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中要求的含水量,以便于更好的储存。茶叶的烘焙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为焙笼炭焙和电焙。在实际烘焙过程中必须切实注意的是,必须将卫生、洁净以及无异味作为茶叶烘焙主要坚持的原则。

炭焙是用竹制焙笼放置笼焙房焙坑上,每笼放置茶叶1.5-2.5kg(视叶等级而不同),温度为60℃~75℃,时间2h~2.5h。烘干时要对火温进行合理控制,并将摊在焙笼上的茶适当翻动,待其含水量在4%左右时进行装箱。精良的炭焙工艺可以促进白茶内部具有“青质气”或“青味”物质的转化,提升茶香和茶汤的浓厚度,提高白茶的口感,改善茶叶品质,利于茶叶的长期存放和转化。若炭焙过度,会使白茶中出现焦糖味、焦糊味、烟味,使茶叶品质劣化,透支白茶转化的空间;若炭焙不到位,白茶含水量偏高不利于后期存储,口感中青涩感去不净,不能充分发挥茶叶原料的潜质,起不到白茶精加工的作用。武夷白茶装箱要趁热,在实际包装过程中要将茶叶的里层装上铝袋,外表面加上一层加厚的薄膜袋,外层纸箱进行三层包装,这样既可以为后续包装提供便利,保证其平整性,又能防止茶叶破碎情况的发生。

电焙是将以匀堆拼配后的茶叶放入履带式烘干机进行烘培,一般视茶叶等级而适当调整烘培温度和时间,通常以110℃,25min为宜。

电焙具有产量大、品质稳定、易于操作要点的优势。炭焙则可以相对精准的控制茶叶精制的关键点,相对可以制出口感相对更优异的白茶,但是手工炭焙工艺难以掌握,品质控制相对不太稳定,产量低,难以大批量生产。炭焙、电焙都是白茶干燥的工艺,各有优、劣势,只要使用得当,两种干燥工艺都能制出好白茶。

1.6 装箱入库

将烘干的茶叶按要求进行称量装箱,并贴上相关信息标志,然后进行产品入库。

1.7 保存

白茶经长时间存放后就成为老白茶,茶叶的内质会缓慢发生变化,其多酚类物质不断氧化,转化成更高含量的黄铜、茶氨酸的等成分,汤色变红,滋味愈发醇厚,此时的药用价值也就更高。当然,前提是要存储得当,否则容易变质。

我国的国土面积大,气候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在南方空气是比较潮湿的,在北方空气又比较干燥。因此,对于白茶的储存条件是有很大区别的,白茶的储存环境也是多种多样。在北方,白茶能够进行长期的保存,但其中的化学成分难以发生变化。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储存白茶的最好方式是将其不改变生产地保存3至5年,然后将其放在干燥的北部长时间保存[4]。

长时间存放白茶时,白茶会因吸附环境中的水分、气味发生变质。储存老白茶关键点是茶叶一定要干燥,含水率要低,(茶叶的含水率,国家标准为7%,但要长期储存的武夷白茶,含水率一定控制在5%以下)通常使用PE锡箔纸包装茶叶,可以避光,密封保存。茶叶用大包装比小包装储存的效果好。对于茶叶罐的选择,以锡罐最佳,铁罐、纸罐次之,能较好的满足茶叶密封需求,并且能够在存储中避免压碎的问题。

光线直接照射,会使茶叶表面出现氧化现象,叶绿素等化学成分,会引起变色,从而降低茶叶的品质。因此在阴暗处进行存放也是白茶储存的重要前提。即使在低温及无氧条件下保鲜的茶叶,一旦受到强光照射,仍会使茶叶色泽劣变。所以,要求茶叶从加工后,到饮用前都要避光,对白茶的包装还需要使用具有遮光性能的材料。

白茶一般无需放置冰箱存放,通常放于室温下存放即可,白茶不能接触太高的温度,但是在环境温度过低的环境下,存储的白茶也是难以进行转化的,所以白茶储存的适宜温度是在10℃~33℃。高温会使茶叶的内含物质氧化加快,促使茶叶陈化加快。所以在夏季高温期间,要尽量保持仓库里的气温不超过30℃,还要采用既能隔热又能密封的容器储存茶叶,在这样的环境中储存的茶叶,就能避开高温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很容易把周围的异味吸收到茶叶中。白茶中含有很高的棕榈酸和萜烯,对空气中的其他气味很容易进行吸附,所以需要防止与其他气味接触。茶中含有棕榈酸、结构疏松、孔隙率高、吸附性能非常强,可以最大程度地吸收空气周围的各种味道。在储藏期内需要注意的一件事是:请勿与其他产品(尤其是调味产品)一起存放,加工、储存和操作过程中不能使用芳香以及有毒气体[5]。所以在储藏保管时就要特别注意,不能与其他商品,特别是有气味的产品存放在一起。

武夷白茶的保存,要符合两大条件,做到八个细节。这两大条件分别是存茶容器和存茶房间要符合条件,具体到实处,那就是遮光(存茶容器)、密封(存茶容器)、干燥(存茶容器、房间)、无异味(存茶容器、房间)、阴凉(存茶房间)、适当通风(存茶房间)、离墙、离地。

制茶多年,要想做出一款好茶,得看天做茶,看茶做茶,因地制宜,武夷山相对于其它地区,做茶季阴雨天较多,室内萎凋更为常用,配上武夷山独特的炭焙工艺,细火慢炖,最终做出了不一样的武夷白茶。

猜你喜欢
银针武夷白茶
《武夷天下秀》
心驭银针彩线,手下万千风华
绘本
武夷学院
雨(一)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运动场上夺金牌
ANIMATING ‘IP’COMICS AND EMOJIS BECOME ENTERTAINMENT BRANDS
君山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