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文创交互茶具设计研究

2023-10-03 14:20高宇航
福建茶叶 2023年8期
关键词:茶马茶具古道

高宇航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文化产品消费,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实际消费为1万亿元左右,[1]这巨大的消费数字也印证着文创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而在各种IP的文创产品发展如日中天时,作为南丝路的茶马古道却发展缓慢,如何写好茶马古道在互联网时代的故事、结合新技术、符合新时代,而且还能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到这维护各民族团结、充满文化底蕴的古路,是本文探索研究的重点。

1 茶马古道与文创设计之间的联系

1.1 文创产品现状分析

身为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经济不断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背景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蒸蒸日上。不仅文创产品相关企业在2021年突破了一万家,同比增长65.3%,而且随着民族意识增长、文化自信加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普遍认可,国潮风格兴起。文创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为我国文创产品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正可谓市场之大、群众之广。从消费市场上的比重来看,文创产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文创产品在文化类购物消费中的占比超过了一半。“文创+非遗”的组合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很多传统IP都以文创产品的形式和广大消费者见面,其不仅促进了文化传播,还提高了国民文化认同,为文化消费增长提供了支撑。

但我国文创产品发展历程较短,文创设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在创意点融入、品类特色化、设计创造力等方面仍有待提高。首先是文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面上有一些不错的设计,但价格偏高消费者并不买账,反而一些便宜但缺少内涵的产品却有着不错的销量,使得文创产品陷入误区。其次则是产品设计方面同质化较为严重,自身特色不足,很多文创产品设计一味模仿,不注重对自身设计点的挖掘,市场上的热销产品都有着同类功能、相似样子,缺乏创意。最后是文创产品商业味重、缺乏创造力,比如景区文创雪糕,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文创文化宣传;比如考古盲盒在文创方面做的较好,虽然是玩具但是做到了寓教于乐,符合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让买家体验考古挖掘、宣传历史文物,一举两得。如何在新时代对文创产品进行创新,如何更好地提取文化特色,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文创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化的,在信息数字化的时代,文创产业将以“文化+科技”的形式发展。其一是内容更注重体验,文创产品设计理念是以用户为中心,以文化为创意内容和媒介。现有的文化、造型、纹样,这些直观的内容表达已被挖掘得比较完善,那么更好的体验感就成为了文创产业的发展方向。其二是呈现集聚式、虚拟技术结合发展,消费者的眼界和需求不断增长,人们对于文化需求呈现出个性化、聚集性,新的数字技术下虚拟文创博物馆、文创社区、文创小店成为文创产品需求的集中区。互联网虚拟AR、VR技术极大地扩充了展现形式,丰富了消费者感官体验,使得传统文创形成个性、虚拟体验、聚集的新态势。其三是传承艺术特点、创新动态发展,文创的特色在于不断创新的形式和具有文化艺术的特点。文创产品设计具有艺术性,新时代的文创产品要不断创新,将新创意、新技术、新艺术进行统一结合,不断适应新的文化消费群体,做到传承文化艺术的同时与时俱进,实现动态发展。新时代的文创产品是一个更具有文化底蕴、精神内涵且内容有深度、广度的文化产业。如故宫博物馆文创就是挖掘了千年文化的积累,结合馆藏资源进行了贴合新时代的设计,很受欢迎,这说明好的创意是基础,我国文创设计产业需要更多优秀的设计师来进行发掘和传承。

1.2 茶马古道的背景和发展

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商贸通道,起源于唐代。因当地人民生活需求等原因,从而以马队为运输工具来进行茶叶和马匹的交易。

茶马古道主要分布在云贵川三省,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地跨四区,外延达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2]茶马古道的存在推动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凝聚了各民族的精神,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团结。[3]茶马古道地处丝绸之路的南半段,是古代西部最有名的贸易路线,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茶马古道是中国统一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4]茶马古道地势差异大、环境结构复杂,气候多变,且山脉纵横、路险道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险峻的古道之一。

茶马古道兴起于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因生活习惯所导致的贸易行为,游牧民族不适宜种植蔬菜等作物,且饮食习惯多荤腥,所以对方便携带、便于饮用的茶叶需求量很大,于是一条连接内地和藏区的贸易路线被开辟出来。茶马古道历史悠久,从汉代出现,到明清成为茶马主要贸易区,期间古道沿途各地的经济快速发展。因为有了民族交流沟通,文成公主入藏等政治事件的发生,在宋代“茶马互市”被政府认可,茶马古道的贸易更加规范化,“以茶易马”的互市制度也广为人知。

茶马古道不仅是作为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商道,而且还是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纽带,在增进贸易往来的同时还促进了文化交流,是推动民族和谐相处、维护地区稳定的团结之道。

1.3 茶马古道的文创设计

虽然在“文化强国”政策的大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但是茶马古道的文创产品却是少之又少。首先是理论方面缺少文献,有关茶马古道的论文文献一般都是在论述其历史、路径和文化资源的梳理、旅游开发的可行性策略、宗教和民族文化等相关内容为主,而与“茶马古道”文创开发为主题的先期论文却很少。[4]这也是我国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所有的资源都聚集在大IP,像一些不出名的文化民俗则无人问津,曝光度不够、产品卖不出去,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再者则是线下门店缺少设计且分布较少,相关景区的创新能力不足,这使得这些店铺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都销量低迷,而且和主题不搭,就是随处可见的茶叶包装,吸引不了消费者。整体而言,茶马古道的文创设计鲜为人知,茶马古道需要更多的文化创意来曝光和宣传,对其进行文创设计时需潜心研究、细心挖掘,将茶马古道中的精华、中华劳动人民奋进的意志传承下来,将茶马古道文创IP创新设计,做出有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创产品。

2 交互应用在茶具设计中的意义

2.1 交互设计的应用

交互设计是优化人与人造系统功能相互动的行为,是注重人与产品的关系,以人为本的系统服务设计。其注重用户的体验,实现用户对产品信息的可识别性、可用性、指示性等方面的理解。交互设计虽然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根据市场反馈来看,我国产品市场对于交互设计的需求程度比较高。交互设计对于消费者是非常有利的,交互设计希望了解让用户愉悦的交互方式,了解用户的心理,从而改善自身,使产品变得更易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随着交互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的交互方式不断出现,人们更注重交互体验,交互设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后疫情时代,伴随着防疫持久攻坚战,旅游出行的人群越来越少,旅游行业的文创产品深受打击。但随着交互方式VR、AR等新型技术的不断完善,文创产品以一种新的形式和大家在互联网上见面。比如VR数字博物馆就深受欢迎,人们足不出户也能体验到故宫紫禁城中的千年文化。所以交互设计已成时代潮流,将交互设计应用在文创产品研究上是符合发展方向的。

2.2 交互与茶具设计的结合

现有的茶具设计比较平庸,其设计领域无外乎功能设计、材料设计、文化设计这几类,这是浮于表面的。功能设计和材料设计,例如防烫、环保材料,这些是它能称之为一款产品的基本要求,而加上设计一词,那一定是要拔高的。而且对于文创的结合也仅限于包装、外观这些方面,对于茶文化的挖掘则是浅尝辄止。就算是那些销量高、所谓有设计感的文创茶具,也单单只是视觉上的美,没有覆盖到其他感官上,单从这点论是单一且无趣的。所以说如果茶具设计能有视听效果,甚至其他感官如声音、触感反馈,那么这将是一种革新。在那些喜好旅行但只能居家的用户心中,拥有一套可与之互动的文创茶具是一种慰藉。试想一下,每次泡茶行为皆可随着交互身临其境,想象到山深林静、鸟鸣声悠的场景,在口中品尝到遍野碧绿的茶田,这种多感官的盛宴就不仅仅是一次泡茶行为,而是一场美妙的精神旅行。交互设计的茶具市场上应用得很少,可研究的空间很大,笔者想以这种方式来实现对于茶马古道IP的文创设计。

3 茶马古道文创交互茶具设计实践

3.1 茶马古道文创背景调研

茶马古道现有文创产品具有产品数量较少、产品覆盖面较小、产品类型较为单一等问题。茶马古道相关联的产品设计浮于表面,比如各种打着茶马名号的茶叶专卖店,只是单单把茶马古道的路线印在包装上。再比如“茶马云南”民族手工艺饰品卖店,不可否认该品牌对于宣传茶马古道民族工艺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对于茶马古道文化的挖掘也就止步于此,提取深度远远不够。茶马古道文创产品对比线下卖店而言,线上网店更是惨淡。目前在购物网站上进行茶马古道文创的关键词搜索,只能查到茶叶包装以及相关书籍等商品,文创设计产品几乎没有,线上注重流量、热度的销售模式让茶马古道这个襁褓中的IP无法生存。茶马古道理论研究方面倒还有迹可循,但是在文创设计领域,文献涵盖广泛度还远远不够。对于茶马古道文创设计的文化提取,笔者认为应该更深入茶马古道文化元素,将茶叶文化和马匹贸易的精神内核结合起来,深度探究总结茶马文化,将古人们奋进、勇敢、奋发的茶马精神体现在文创产品里。

3.2 交互设计在茶马古道文创茶具设计中的应用

交互设计在茶具领域是比较难融入的,因为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用器皿,是一个承载着沏茶、泡茶、饮茶功能的陶瓷、金属、玻璃或者竹制品。因为关乎直接饮用,所以对其设计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比如方便冲泡、材质保温、防烫伤、耐高温等。所以如何巧妙且简约的融入交互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

在创意提取方面,笔者认为茶马古道的意境是高远的,其中不单有古人砥砺前行、不畏艰难、勇敢生存的茶马文化之道;也有存在上千年的古道贸易、各族人民交流的团结之道;并且还承载着跨国路线贸易、各国文明交流、中华文化传播的民族复兴之道。

在茶马古道文创交互设计前期构思中,有两种场景语义。其一是倒茶时有马铃声,铃声是不会影响日用的轻响,其有一种西南古路风萧萧兮的情感。将使用者带回古时,马队经过身旁,突然马铃一响,才发现茶马商队已扬尘远去,那一瞬间的马铃声很轻但又很有质感,这种声音是有故事性的。其二是可以在壶托上做设计,当茶壶放到茶盘,壶托与茶壶发生碰撞,发出清脆的马铃声。茶叶盒也可设计交互结构,其和茶叶贸易装载用的茶包有很多相似点,产品性质较为合理。手工铜马铃作为一个连接起各族人民茶马贸易的标志性物品,是一个很好展现茶马文化的语义,但是交互的形式还要有所创新,单单一种声音交互还不足以将茶马文化的精髓尽数体现出来。

将使用者代入茶马年代的技术实现方式可选择使用温感变色原理。该原理其中的感温变色颜料是一种可因温度变化而变换颜色的色粉。感温变色粉是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其可实现从有色到无色的变化,平均直径在2~5微米,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较多。感温变色材料可用于塑料注塑,可混入树脂、玻璃等材料,以及作为油墨颜料所使用,具有耐高温、抗氧化等特性,但储存时需注意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长期在高于75℃的温度下工作。

3.3 茶马古道文创交互茶具设计实践

在对于茶马古道文创交互茶具设计的过程中,有一些思考。首先是茶具的造型,造型方面应较为古朴,提取于茶马古道路经云贵地区特产的普洱茶具。在茶具造型设计上融入茶马古道的特征,比如茶马路线、茶包马匹、茶马古道蜿蜒崎岖的地势等。壶身加入温感变色图案,图案内容要和茶具造型相得益彰,带给使用者茶马古道的饮茶体验。

交互设计方面有两种方案,其一是茶壶把手的产品语义是远山,把手前端系一个铜马铃,温感变色图案的内容是茶马和路线。交互过程则是:当使用者倒入热水泡茶,茶壶壶身图案显现,古道图案和茶壶把手交相呼应,形成一幅茶马画卷。使用者在端详画卷的过程中茶泡好了,拿起茶壶,把手前端系着的铜马铃被摇响,将使用者带入茶马交易的年代。该方案的茶壶形态和壶身图案虚实结合,带给使用者临场体验。对于铜马铃的触发条件还需再设计,容易触发也会产生麻烦。

其二是将茶杯盖做成铜马铃,铃藏于盖下,盖上有茶马暗纹铜刻,壶身同样着温感变色图案。其交互过程是:倒入热水泡茶,壶身图案显现,古道图案和铜马铃杯盖刻纹交相呼应,形成一幅茶马古道画卷,等茶泡好倒茶,铜马铃倾斜、铃响,将使用者带回茶马交易的年代。该方案交互严谨,但材质是否可行,铃铛在壶内是否会因热水蒸汽而侵蚀、导致其失灵等问题,还需实验对照。

其三则是更加大胆的交互,将铜马铃铛放在茶壶底部,同样壶身上有温感变色图案。其交互方式在于:品茶时壶内有茶水,水没过铃铛所以不会发出声音,但当把这一壶茶喝完,再拿起茶壶,铃铛就会被摇响。一方面提示使用者茶该蓄水了,另一方面又暗示喝茶只是短暂的休息,休息过后马铃响起,又要启程了。该方案在构思上最为贴合茶马古道精神内涵,这种积极向上、为生活不断前行的思想态度是茶马文化的精神核心。但是传统铃铛放在茶壶中是否会影响使用,传感器和发声模块可否实现同样的效果,关于交互技术还需要思考。

4 结语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茶马古道身为其中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一员,曾经为地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如今,其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在提升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层面仍具有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5]本文的设计思考与实践研究比较独特,还存在一些问题。好的文创不可能是单枪匹马设计的,团结合作、集思广益是成功之道,在文创产品如日中天的今日,如何做好茶马古道IP设计、讲好千年古道故事是我们设计师的责任。

猜你喜欢
茶马茶具古道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走古道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茶马古道
美轮美奂的茶具
作品四
骑行“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
访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