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之乳腺导管原位癌

2023-10-19 06:02李晓君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副主任医师
食品与健康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三苯氧胺芳香化原位癌

■李晓君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副主任医师

乳腺导管原位癌是发生在乳腺导管内部的非浸润性肿瘤,肿瘤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内,尚未向周围组织扩散,及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否则,该病可能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即癌细胞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间质,危害性更高、治疗难度更大。目前,随着医疗检测技术的进步,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了解基础的乳腺导管原位癌知识,既能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联合诊断确诊病情

不同患者的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病理学特征、病变表现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所以,临床医生进行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一般需要通过多种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判断,以准确地确定病灶,避免误诊。

乳腺导管原位癌多表现为导管内的微钙化。乳腺钼靶X线检查能够发现微小钙化灶,展现患者的钙化分布状态,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检出率比较高。但是,部分患者的病变不伴有钙化,或者钙化分布不均,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乳腺磁共振能够起到补充检查的作用,避免漏诊。

病理学检查是制定手术方案、进行辅助治疗的重要依据。肿瘤一般都有比较典型的组织学形态,医生能够据此进行明确的病理学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常见类型包括筛状型、粉刺型、乳头状型、实性型等,医生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形态特点进行病理分型,指导后续治疗。乳腺导管原位癌与乳腺非典型增生的相似性比较多,病理检查结果能够帮助进行诊断和区分。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治疗措施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而且技术的成熟度也越来越高,多数患者经过治疗能得到治愈效果。

1.手术治疗

手术是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主要分为全乳切除术和乳腺肿瘤切除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和手术切缘(手术切除组织的边缘是否存在肿瘤细胞)决定具体的手术方式。

全乳切除术是一种治愈性的治疗方法,适合于大范围病灶、多中心病灶、钙化弥散性分布的患者,或者是经过保乳术之后复发的患者。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接受全乳切除术治疗,复发的可能性比较低。但是对于病变范围比较小的患者来说,采用全乳切除术有过度治疗的风险。

保乳手术是完整切除肿瘤和周围的部分腺体,保留乳房完整形状的治疗方式。对于部分病灶范围较小,发觉较早的患者而言,保乳手术能够保留完整的乳房外形,满足患者的健康诉求和心理需求。保乳手术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切除局部肿瘤组织和周围的部分腺体,术后配合进行放射治疗(放疗)。从临床经验来看,保乳手术配合放疗的预后比较好,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与全乳切除术基本一致。

2.放射治疗

放疗方式包括加速部分乳腺照射治疗、保乳术后全乳放疗和瘤床补量放疗。放疗患者会出现脱发、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等多种不良反应。长期进行放疗的部位,由于射线照射,会导致轻微灼烧感,照射部位会发生色素沉淀。加速部分乳腺照射治疗只照射肿瘤和周边的一部分组织,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针对性。瘤床补量放疗能够减少高危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

所有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原则上都必须进行放疗。但考虑到放疗的不良反应较大,主治医生有必要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部位、发病范围进行详细评估,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如果综合评估确认患者症状较为轻微,则局部手术后并非必须进行放疗。

接受全乳切除术的患者,如果出现高危复发的征兆,也需要接受放疗。一般是针对胸壁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这两个比较常见的复发区域进行照射,以降低复发风险。

相信很多读者会提出疑问,为什么治疗其他癌症需要放疗、化疗同步进行,但乳腺导管原位癌一般只在手术后进行放射呢?这是因为,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化疗在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实际治疗中没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因此,化疗一般不用于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治疗。

3.内分泌治疗

人体内的某些激素有促进肿瘤细胞增长的风险,比如雌激素、孕激素。因此,医生可借助药物抑制或减少这些激素的生成,从而遏制肿瘤的增殖。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接受手术、化疗联合治疗外,可应用内分泌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措施,以帮助减缓肿瘤生长,降低复发风险。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芳香化酶抑制剂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需要注意的是,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医生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观察患者状态,调整用药剂量与时间。

(1)芳香化酶抑制剂

依西美坦、阿那曲唑等芳香化酶抑制剂,能阻止雄激素通过芳香化酶转变成雌激素,但该药并不抑制卵巢对雌激素的分泌。绝经后患者的雌激素主要由雄激素经过芳香化酶转化而来,所以这种药物多用于绝经后的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三苯氧胺(又称他莫昔芬)常用于辅助治疗女性功能性不孕、月经不调、乳腺癌、乳腺癌术后预后治疗,以及由于长期服用避孕药引起的闭经。三苯氧胺的抗癌机制是:竞争性地与肿瘤细胞的雌激素受体结合,阻断雌二醇吸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癌症的复发风险。

进行手术之前,医生要与患者及时沟通术后方案,让患者明确知晓三苯氧胺与放疗联用是保乳术的一部分,并确定是否进行三苯氧胺与放疗联用。此外,患者应明确,乳腺导管原位癌作为一种癌症,治疗后有复发的可能性,术后一定要按时复诊,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

猜你喜欢
三苯氧胺芳香化原位癌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暗纹东方鲀芳香化酶基因的结构及表达分析
术前粗针活检低估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钼靶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原位癌是“不动的癌”吗
原位癌是癌吗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疗法中应用来曲挫与三苯氧胺的对比研究
雌激素受体及芳香化酶在牙龈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三苯氧胺配伍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
益气解郁汤联合三苯氧胺片治疗乳腺增生症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