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一体化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2023-10-21 04:33张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香山实验小学
体育风尚 2023年18期
关键词:积极性设置教学内容

张艺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香山实验小学

新课程标准提及,要推动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体育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科目,在其中的价值和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是将‘学’的部分,‘练’的部分和‘赛’的部分连贯在一起的教学模式,它是从前分散式教学的总和,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学后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和课堂的整体教学成效。在这个环节中,学是指学生接受和了解知识的环节,练是指学生为了解或掌握知识而做出的一系列练习,赛是指通过比赛将学生所学所练的知识付诸于实践的一种检测,是对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落实与否的一种评判。为保证此模式的教学效果,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分析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中各个环节的作用,也要有效探究将其结合在一起的办法,从而真正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推动学、练、赛更好的施行

(一)营造良好的学、练、赛氛围,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

新教学思想的形成要有良好的先决条件,这样才能渐次改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态度,才能使学生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中快速的进入状态,获得最切实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在体育教学中营造氛围的方式很多,对此教师要依照班级学生的特性以及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内容,针对设置,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新式体育教学更好的开展和运行[1]。

以“慢跑”为例,教师在进行此项运动时,为学生高效参与,在学习如何正确跑步期间,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基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在练习期间,为每组学生都能有效练习,可以为学生播放一首低缓柔和的音乐,来抚平学生重复练习期间的烦躁感,使其以更轻松自在的心态进入活动,另外,教师也可以添加进奖惩机制,给最快学会的小组以奖励,最后完成的小组以惩罚,激发小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更有趣,学生为得到更优的成绩,注意力和合作积极性也能愈加强烈。在后面赛的环节中,教学氛围的设置可以从个体或是群体各自出发,在个体上,要让学生给自己加油鼓励,或有节奏的默数一二三,以将慢跑运动进行到底,其间也要提醒学生牢记慢跑要求,如保持身体直立、双臂放松,跑步过程中呼吸要缓、速度要匀、发现自己不能适应跑步强度时要及时报告,以免出现运动风险等等,只有在这种意识与运动结合的状态下,学生才能真正的记住慢跑的注意事项,才能收获到最有用的慢跑知识和技巧,促进自身慢跑能力的提升。在集体氛围的营造上,教师可以在一些学生比赛时,将剩下的同学分成与比赛人数相等的小组,让小组各自以呐喊助威或是歌唱助威的方式,激发参与跑步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营造一种青春健康活泼的体能训练氛围,为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更好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2]。

(二)明确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教学内容和目标,落实教学效果

想要切实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开展前精准把握学情,对应设置教学内容和目标必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但要实实在在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使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活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及身心需求,那在教学前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的身体情况、学习水平、兴趣爱好、教学需求,设置学生看得懂、听的明白、能感受到乐趣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与之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明确具体,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切实将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教学实效发挥到位,实现体育育人的教学目的[3]。

以“跳高”的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为例,在进行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前,教师要先对班级的学情,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就会发现本堂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肌肉的弹性、器官和骨骼的发育尚不完善,那么教学内容就可由简至难徐徐展开,这样既能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学生的体能以及各肌肉组织在强度上也更易接受,教学目标可以对应设置成锻炼肌肉柔韧度、促进骨骼发育和生长,使肌肉更发达、结实、健壮和匀称。

2、对于跳高,许多小学生都有参与,但是如何正确跳高、怎样才能跳的最高、如何跳才能不受伤等学生却了解的不甚清楚,所以为使教学效果更好,教学内容中要充分囊括这些元素,以让学生收获到最全面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则可以设置为掌握正确跳高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等等。

3、跳高的形式较为单一,若练习的时间过长,易引发学生的厌烦心理,导致教学效果负面发展,对此教师还要就教学模式对应添置些趣味元素,如跳跃其间密切观察学生的跳跃效果,并予以认可和反馈,对于积极性淡薄的要亲切的询问和鼓励,或将教学模式设置成游戏形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持久。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为:(1)注重学习、练习和比赛过程的有效性;(2)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乐趣;(3)有实际的教学收效等等。

二、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使教学成效更好

(一)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体育认知和技能更丰富

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会牵涉到比以往教学更多的环节,所以教学量会更大,所花费的时间也更多。许多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可能会通过缩减教学内容来使学、练、赛更好的融入。这种措施会在无形中削减一体化教学的效果,使一体化教学过于形式化,而为有效改进,教师要针对问题做出探究,要想为什么将学、练、赛结合教学后时间就骤减了,其间是什么因素影响导致,而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保证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有序开展,保证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有效落实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体育认知与技能全面系统发展的教学目标[4]。

以“打篮球”为例,既往在教学篮球时,教师常只有一套教学逻辑和方法,有时甚至为学生更快的进入练习环节,会忽视学生篮球技巧的掌握度,所以总体而言,很多小学生在学习完篮球后,属于模棱两可的状态,这样不仅不易提升教学效率,于学生的运动意识和打篮球的积极性来说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学、练、赛一体化融进教学之后,为推动新教学模式有效运行,并同时改变以往低效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教师可以提前预设好教学内容和目标,多样化教学方法,如在教学篮球环节,运用完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教学后,还可以适当为学生提及其它的打法,这样即可以缓解课堂的乏味度,使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也可以提供给不同个性的学生选择方式的机会,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又如在练习环节,当学生将一个动作练习成功后,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展开新方式的练习。因为前一个篮球技巧的完成已经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成就,所以在接下来的练习里,学生的积极性会有较大的提升,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篮球技巧,使其对打篮球有更深刻的认知,也能让学生耳目一新,产生愿意参与学习的意识并高效的完成相关动作。当然,除了以新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学习、练习和比赛的形式出发,使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如可以在学习期间,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教师自己也要请一位有经验的学生来一起演示,让学生跟着动作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学生间还能相互教学、纠正和鼓励,有利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在练习和比赛环节,也同样可以以小组为形式,如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一同练习,让同水平的学生参与对战,前者可以让学生间的打球方式竞相绽放,能让高水平学生带领低水平学生认知和技能提升,高兴趣学生激发低兴趣学生运动兴致,使篮球练习氛围和效果更佳,后者属于让学生在同一水平线上展开比赛,这样不容易让学生比赛积极性缺失,学生间各有所得,各有所失,能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心态上平等和谐,能够使学生更踊跃的参与体育和体育类相关比赛。

(二)分层展开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推动学生各自发展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基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长和发展环境,所以学生在运动上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比如有些运动能力好,有些运动能力差,有些爱好运动,有些却排斥运动。这些情况有的是学生性格所致,有的是家庭环境影响,那么为使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更契合学生所需,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体特征出发,分层设置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收获到最适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对学生潜力的发掘以及学习意识和态度的改变和优化[5]。

以“压腿、踢腿”为例。我们知道小孩子的柔韧度要比大人更好,这是因为他们的关节面比较大,关节面软骨厚且关节内外韧带比较松弛,而好的柔韧性表明这个人的关节活动度很好,这不仅可以大大提升这人的运动训练效率,且也更易在运动上获得突破。但这种与生俱来的优势并不能长久维持,而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能训练中要针对此问题设置运动模式,帮助学生有效训练柔韧度,为后续各种运动的有序展开奠定基础。在分层设置上,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全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运动水平、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层级,如在运动水平方面可以分成高、中、低三个层级,而后对应设置不同难度的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各自发展;在性格方面,对于安静内敛,喜欢安于现状的学生可以先进行暴露量不大的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等,随着经验的丰富,班级参与度的提升慢慢扩充运动圈子,对于性格活泼外向,乐于挑战的学生则可以安排些集体性活动或具备挑战性的活动,这样以各自的特性为基进行分层设置,不仅能充分发掘学生的运动潜力,也满足陶行知所说的“什么样生活就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的教学理念;目前的教学主张全面发展,所以很多教师教学时都不会从学生兴趣出发来长期设置课程,怕学生局限在一亩三方地而停滞不前,那么为避免这种问题发生,根据兴趣爱好设置分层教学的任务可以设置在体能教学之初,之后再循序渐进的为学生培养新的兴趣,扩展运动种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除了上述根据学生而设的分层教学,教师还应立足在学、练、赛层面来进行分层,如关于学、练、赛三个部分在时间上要有侧重,如学部分的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占用后面两环节的时间,练部分的时间可以尽量多,要让学生学好学精,赛部分的时间需居两者之间,既要让学生有效展现出自己的训练效果,也要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成就和快乐,以增加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后续的一体化教学做好铺垫。

三、注重学、练、赛期间的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运动主动性和积极性

评价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重要保障,同样也是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本前提。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相对以往体育教学来说,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运动中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对自己的信心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运动环节中教师要使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掘与发挥[6]。

以“单脚跳”为例。首先,教学中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予以平等的态度,要认可学生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步进步和成功,要尊重学生的内在想法,给予学生发言与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要切实将班级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教师评价的内容不能只有关运动效果,还要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运动中自主探究的能力、敢于进取和挑战难关的品质、学生间合作的能力以及竞赛精神等等,只有将这些部分全都囊括在内,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他们才能在运动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对体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另外,想要评价切实发挥它的价值,那评价的涉入就不能过于单一,而是该渗透到学、练、赛一体化模式的整个过程,这样既能使教学各个环节更加紧密,也能保证评价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同时这也能有效活跃教学和比赛氛围,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

四、结语

现代社会中,体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学生成绩和生活水平再好,若没有良好的体能做基,都无法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基于时代和教育需求而制定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体能,改变学生体育态度上有着切实的应用价值。只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新式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会接受到很多的困难,这给体育教学内容、模式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均予以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分析与体育与学生相关的各种因素,展开积极全面的尝试,既要充分发挥学、练、赛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效果,也要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得到明确的提升,以推动学生的全面提升以及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积极性设置教学内容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