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的综述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2023-11-02 09:06吴志红
科学咨询 2023年16期
关键词:文秋芳外语教学导向

吴志红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产出导向法(POA)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文秋芳教授提出,旨在克服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学用分离”的弊端。近几年来,学界将此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旨在探索更加符合汉语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一、产出导向法的理论概述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简称POA)是以文秋芳教授为首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团队创建的,旨在克服中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2017年5月的“首届创新外语教育在中国”学者提议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用分离”问题同样存在于我国基础外语教学领域,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外语教学最本质的问题之一,更是新时代基础外语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要解决“学用分离”问题,必须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两个层面着手:首先,要在理念层面明确“学”与“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内涵,包括学什么、怎么学以及用的目的是什么;其次,要在实践层面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流程,即怎么教。2017年5月“首届创新外语教育在中国”的国际论坛召开,在会上学者提出建议将POA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同年9月正式进行教学实践,其结果初步证明了POA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为了让POA体系在中国教学中更加地完善,文秋芳教授还对此进行一系列研究论证,最后将完整的POA 理论体系呈现出来并应用到日后的教学中。针对POA理论体系的实施,文秋芳教授更加强调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和关键能力说。“学习中心说”是“学习者中心说”,该理念认为“学习”才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且有所收获,就不需要拘泥于谁是课堂的中心,要关注的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另外“学习中心说”相对于其他教学理念的实施看起来更具有特殊性和灵活性,这种教学理念对于师生来说共同受益。“学用一体说”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输入与输出之间不允许有很长的时间间隔,学一点,用一点,学与用无缝对接。“文化交流说”的提出旨在正确处理目的语文化与学习者本土文化的关系。“关键能力说”指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文秋芳教授对于POA 理论体系的研究发表一系列论文,学界也纷纷对这个新的理论进行一系列研究,其中孙曙光《“师生合作评价”课堂反思性实践研究》对文秋芳教授所提出的“驱动—促成—评价”环节中的“评价”步骤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得出“‘评’不是‘为评而评’,而是‘评以促学’”。教师在评价时,要时刻把“促学”放在首位;毕争《“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的解读与应用》对文秋芳教授所提出的“产出导向法”从理论背景到理论体系进行进一步阐述和解读,总结出三条该理论运用于基础外语教学的建议,这三条建议也同样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二、国内学者对产出导向法的研究现状

(一)产出导向法在外语界的研究现状

张文娟在《“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行动之研究》中,从分析大学英语教育现存的弊端出发,在产出导向法下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做到边学边用,同时对汉语学习者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在教学效果的呈现中通过对产出结果的分析,发现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大幅度提升。

秦雅芬在《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将产出导向法与翻转课堂相结合,通过作者的课堂实践教学总结产出导向法运用于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

张文娟在Effects of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on EFL Learners’Writing Performance in China’s Tertiary Education中用为期两周的时间考察了POA 对大学生二语写作表现的影响。通过数据的对比得出与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的精读相比产出导向法对大学生二语写作的发展更加有优势。

孙曙光在《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评介》中对该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然后评析该书的主要特点,以期为我国外语教师提升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提供参考。

除了对英语界的影响,产出导向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二语教学。刘琛琛、冯亚静在《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日语口译”课程教学实践》中将产出导向法与日语教材《中日同声传译技能技巧训练》相结合,针对杭州师范大学2016级的本科生进行教学,发现POA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作者认为只要结合不同语言的特点进行合理设计都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刘芳在《“产出导向法”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韩语教学中的应用》中探究如何将产出导向法与中外合办模式下的韩语教学相结合,但是作者并没有付诸教学实践,因此该方法对韩语教学的影响也有待考证。

(二)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教学界的研究现状

文秋芳在《“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中论述了学界建议将产出导向法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并对POA理论体系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朱勇、白雪在《“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产出目标达成性考察》中通过对马来西亚留学生产出结果的分析得出了POA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存在一定不适,需要进一步完善。

桂靖、季薇在《“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材料改编》中对《博雅汉语-冲刺篇(I)》进行了POA 化的处理,得出POA化处理的教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凸显教材的重难点,明确产出的任务,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汤玲、胡承佼在《“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证效果研究——基于POA化处理的中级汉语口语教学》中同样将教材POA 化,作者选用的是《发展汉语》中的一篇中级口语教材,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对比发现POA体系下的多次产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POA化的教学程序存在浪费时间和成本等问题。

鲁文霞在《产出导向法在汉语口语教材编写中的应用研究》中,对《新时代口语教材》(待出版)进行POA处理,也进一步展现POA化教材的优势。

王骏在《“教课文”抑或“用课文教”:“产出导向法”的课文观》中论述了“课文”的起源,以及如何理解POA中“用课文教”这一问题。

由此可见,学界对POA体系的研究始于外语教学界,而后向对外汉语教学界进行延伸。对POA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也多偏重于理论与教材和具体教学案例的应用研究,通过采用POA 体系编排具体教学案例,总结得出POA 体系阿紫实际操作时的可行性。

三、产出导向法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一)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材编排有效结合

产出导向法所提出的“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环节,在对具体的教学科目进行编排时可以有效利用三个环节对汉语知识进行学习并且加强巩固。学生在每一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将每个环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文秋芳教授总结POA的中国特色时谈到,POA融合了课程论和二语习得理论视角,克服了西方两种理论割裂、两个领域学者缺乏对话的弊端。这一点也建议教师在进行编排的时候要创设真实有意义的产出环境,换句话说就是让教学与实践更加贴合,这不仅可以增加有效产出也体现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有话可说”。

产出导向法划分的三个教学环节在编排的时候教师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一切为最终的产出目标做好铺垫。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编排时,对文章的重难点进行细致推敲,最后按照逻辑顺序细分每一个子任务,在编排时注重结构、内容和语言都是学生产出最终目标所需的。

(二)教学的过程充满趣味性与关联性

产出导向法在体系上更加注重完整性,每个环节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进行,为达到最终的产出目标做好充足扎实的准备。教师在备课编排时也要兼顾内容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编排综合课时可以在每个环节的子环节或多或少安排“你画我猜”“你问我答”等游戏,学生“在乐中学”,也能方便学生更好地完成子任务,促成最终产出目标的实现。

(三)产出导向法注重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实践,为更好地产出效果打下基础。产出导向法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自我认同感,在“驱动—促成—评价”的三个环节中学生时刻参与。POA体系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评价”,讲究“以评促学”,这个环节中的学生不仅可以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和不足,也能够在互评的过程中收集总结同伴之间的值得学习的地方。师生互评也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关系,减少传统教学下“师尊生低”的畸形现象。这一环节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也让产出任务的完成更加顺畅。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点,整个环节的时间耗费可能相对较大,教师在实施的时候要做好适当的调整。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文秋芳教授产出导向法的理论,并着重归纳总结了国内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现状。此外,基于该理论,笔者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启示,客观评价了产出导向法在汉语教学中对语言输入和输出问题的推动作用。当然,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实践应用相对较少,并且在应用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吸收该理论的优秀之处。尽管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不足,但是对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作用,对对外汉语教师在具体教学实施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便于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文秋芳外语教学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偏向”不是好导向
Application of “Process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Writing-Teaching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