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视角下美术课程教学研究

2023-12-03 15:32艾孜买提·吐尔汉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术教育

艾孜买提·吐尔汉江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宝,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各地区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美术课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文化润疆角度阐述高校美术课程的文化价值,以昌吉学院为例分析当前高校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与措施。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润疆;美术教育

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2019年7月,在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组长身份出席的汪洋提出:“要扎实做好文化教育援疆,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20年9月,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了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刻阐释了包括文化润疆内容在内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通过教学活动在各民族大学生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文化润疆工作指示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滋养各民族高校学子的心灵,更好地发挥文化润疆工作在高校学生群体当中的影响力。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在高校学生内心深处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一、高校美术教学中文化润疆的价值体现

(一)思政价值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在高校专业课程前期可以通过课程思政模块,将政治大背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再将二者融入专业课程当中,例如: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等基础课程中,可以通过课程思政模块,向学生讲述国家当前重要工作之一的乡村振兴的背景,引导学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结合地域文化或建筑特点进行设计构思,让学生在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再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响应国家的各项战略方针。这种教学模式比起只讲解专业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能更切实际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站位和文化自信,增强当前社会需要的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既能在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还能鼓励学生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润疆的战略方针,加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树立文化自信的价值

通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在教学活动中建立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是建设文化润疆工程的根本任务。美术课程在展示传统文化方面相较于其他工科类课程更具有直观性和针对性。以昌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为例,作为新疆综合类院校中的普通二本学校的下属学院,其与专业性更强的新疆艺术学院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更突出的新疆师范大学相比,不管是在教学的专业性上还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上,都与前面二者存在一定差距。要想在课程教学中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在美术学专业或与中国传统艺术相关的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可以取得绝佳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优秀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引导学生从全球视野看待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昌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主要有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三个专业,在这些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可從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美术学专业的课程当中,以绘画技法类课程为例,除了讲授作品的构图、颜色搭配和绘画技法外,还可以结合作者的创作时代、创作背景、想表达的含义、人物刻画的细节等方面进行讲述,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绘画作品背后的历史和当时的文化,能为学生以后的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第二,在制定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时,可以将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手工艺文化以及传统工艺作品融入课程当中,通过讲解其结构、颜色搭配、寓意等,引导学生提取传统文化中的元素进行再创作,由此建立中国设计文化的“民族性”,弘扬民族精神。第三,在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设计相关的鉴赏类课程中,通过展示经典古代建筑,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建筑文化艺术,感受古人的伟大智慧和蕴含在建筑中的匠人精神,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第四,在材料与施工课程当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学习传统手工艺,结合传统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对材料类型和设计风格进行归纳和设计,更好地运用材料和构造方法针对设计对象展开“历史文脉”与“文化意境”方面的构思。

二、目前新疆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社会需求认知不完善

在学生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制定方面,部分新疆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仍存在人才培养计划不完善、不充分等问题。首先,一些高校按部就班地选择老旧培养计划,没有根据社会需求实时更新人才培养计划,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岗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次,虽然当前一些高校开始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更新,但是制定教学计划之前没有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也没有契合人才市场的需求,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当前社会就业环境根据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许多传统行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开始转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更要具备相对应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国际视野,若教师还是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环境的变化,不仅会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停滞不前,也不利于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也是近年来美术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二)课程设置单一,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新疆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美术课程与美院及专业艺术类院校相比,课程内容的设置相对单一,培养手段较少,依然用结课作业或设计作品等传统方式结束课程,总体上缺少时代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新疆部分开设美术类专业的高校和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计划设计方面相对落后,很多课程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有些甚至仍在用十年前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设计方面,还是一如既往地采用第一阶段讲述理论知识、后期指导学生完成结课作业的模式。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几乎所有课程都是以CAD图纸、效果图等为标准去制定结课作业。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进行完成任务式的学习,甚至出现一套作业稍作修改用在多门课程的现象。

其次是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对比分析新疆地区高校学生和其他地区高校学生的专业作业,可以发现其他地区高校学生的作品更多元化,表现手段也更丰富。许多其他地区高校的学生会尝试采用各种手段,比如在设计方案中采用插画风格、实体模型展示、虚拟化场景再现等,与之相比,新疆地区高校学生的作品大多仅用一张展板表现,具有较多局限性。另外,新疆部分高校中的很多课程没有在文化润疆的大环境下进行更新完善,顽固地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新颖感,导致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而不是真正想通过课程来提高自己专业能力。

最后,新疆高校美术课程缺乏合理性。以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为例,虽然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课程思政在近两年取得了明显的发展,育人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当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的融合程度仍然有待提高。一些高校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大多是现代风格,没有办法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导致课程思政的开展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分析课程,探索该如何将课程思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紧密结合。

(三)教学模式老旧,形式单一

多年来,新疆部分普通高校的美术课程教学中一直存在教师“吃老本”“一次备课,五年不愁”的不良现象,且基本仍在沿用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导致了上课模式单一、考核内容单一、学生作业表现方法单一等问题。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理论课的教学依然采用讲授法,学生上课多是打发时间式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师在上面一直讲,学生在下面干坐着,甚至玩手机、睡觉等现象也会出现。在专业课方面,以室内材料与施工工艺这门课程为例,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条件与设施有限,教师大多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介绍各种材料的特点和施工方法,但是若想真正让学生掌握材料与施工工艺,必须结合实际,让学生自己着手实验,探究材料的特性、市场价格以及加工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只有这样,学生步入社会后才能与设计公司接轨,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笔者认为,在设计类课程当中,如果学生一直缺乏实践性的经验指导,必定会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中举步维艰。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每一门专业基础课都与学生今后的就业息息相关。传统的理论讲述与让学生自行完成结课作业无疑就是闭门造车,会导致很多学生因为对实际工作环境和工序、材料等不了解,虽然能通过设计软件做出方案,但是后续会出现无法实施、结构不合理等基本问题,其更不会考虑设计方案在实际生活当中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对室内设计方向的学生来说,闭门造车的学习方式对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极其不利的。笔者通过和目前正处于实习阶段的学生及实习单位负责人的沟通了解到,学生在进入实习公司以后大多只能胜任量房子、电话沟通等基本工作,对于更进一步的设计任务,则因为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根本无法完成,这样就给学生今后的就业带来了困难。

三、昌吉学院美术课程教学的路径

(一)深入研究教育目标

在校领导的指示下,昌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领导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暨自治区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分享交流活动。学院定期组织对美术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使教师更深入地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同时鼓励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践教学紧密融合,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文化润疆的大环境中。

(二)完善课程内容设置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引导下,昌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积极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严格要求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的融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做好准备工作,发挥好美术课程教学的美育作用。

昌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首先应加强课程与思政的紧密结合。三个教研室根据自身的课程特点,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文化元素、思政元素、红色元素,创作适应新时代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课程的有效融合。任课教师在传授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应该注意通过专业理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向学生分享与传播传统文化,通过与专业课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为学生艺术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深化教材中提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先辈们的智慧和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最后,各个教研室可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鼓励和引导学生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力,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感受、鉴赏作品的能力。

四、结语

随着文化润疆工作的开展,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研究力度成为文化润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当前文化润疆的大背景下,高校美术专业教师应当立足于课堂实际,更加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更深入地挖掘民族美术资源,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专业课程教学发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在今后教学环节的案例选择和实践操作上,多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民间美术、国内优秀设计作品等,更加努力地为高校美术课程教学营造更好的氛围,撒播民族美术文化传承的种子,刻下民族美术文化审美情趣之烙印。

参考文献:

[1]石家赞.文化润疆视角下高职院校美术课程教学研究:以新疆职业大学为例[J].艺术评鉴,2021(22):123-125.

[2]刘剑明.红色文化润疆的逻辑结构、实践探索与优化路径:以可可托海干部学院为例[J].克拉玛依学刊,2022(1):39-48,2.

[3]王悦.以评促建,依托人工智能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合式金课建设:以大学英语写作金课建设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1(9):98-100.

[4]毕国忠,张伶聪.媒体融合时代传统文化传播探讨[J].戏剧之家,2019(31):226,228.

[5]朱向峰.论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2.

作者简介:

艾孜买提·吐爾汉江,硕士,昌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新疆少数民族民居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术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教孩子画画——放手,让孩子获得精彩
浅析实用性和艺术性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结合
浅论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