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始终坚持
——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二卷相关论述

2023-12-29 00:14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道路特色

邓 亮

(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2023年4月,党中央作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下简称2023年主题教育)的重大部署。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著作选读》的出版发行,更是把主题教育进一步引向了深入。其中,第一卷《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以及收录在卷首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重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等重要篇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党的伟大成就与人民立场相统一,坚持党的历史自觉与历史主动相统一的深邃意蕴。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1]84-8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57。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培育并拥有这种珍贵的、优秀的理论品质,无论是披荆斩棘进行伟大革命斗争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还是自力更生、艰难求索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无不彰显我们党这一珍贵的理论品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我们党继续弘扬这一优秀理论品质,从不断发展的实际出发,进行国家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在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带领人民踏上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由理想变成现实,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是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树立大历史观,“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2]419,创造国家民族的更美好明天;我们要坚持大历史观,用历史的、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伟大成绩证明指导理论的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直在实践中继承发展,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着的新的实际相结合,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带领人民奋斗、创造和积累的重大成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要认识今天的中国,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1]2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个结合”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巨大成功;“两个结合”,既有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又有民族灿烂文化的结合,亦是形成发展于党和人民的伟大探索实践。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始终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1]282。我们党领导人民能够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胜利,是因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福祉为最高价值取向,是因为对“民为邦本”的笃信,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发展成绩,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在团结一心进行革命斗争的征途中,在众志成城进行新中国建设的奋斗中,在坚持真理寻求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中,我们党始终坚持“第二个结合”,带领人民走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4],这个“具体化”就是结合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再次提出“具体化”要求,要实现“第二次结合”,并确立“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化建设方针;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中央将传统文化的“小康”概念进行创造性转化,对其内涵进行了科学阐释,使之成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的阶段性目标,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调动起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当今之中国离不开历史之中国;始终坚持“第二个结合”,就是既不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方向,又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蓬勃生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必然如期实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党的伟大成就与人民立场相统一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已经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1]255党领导人民在艰苦卓绝中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直推向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探索的实践中,虽历经曲折但仍不断向前,为开创中国特色主义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由此开始,这是在之前28年党和人民努力奋斗成果的基础上所开辟的新的发展道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坚持走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道路,再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社会发展全过程,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10年革命性伟大锻造,10年历史性光辉成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入国家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必将一如继往,领导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变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1]337。百余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到筚路蓝缕的社会主义建设,再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探索,尤其是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变革,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做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得到人民发自内心的信赖与支持的,是实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殷殷期盼的,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正确选择。“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2]483,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最伟大的成就。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命题,从党的十三大开始,到党的二十大,历届大会主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这是我们党在实践中找到的能够让人民实现美好向往、能够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正确道路。历史已经证明、现实正在展现,党和人民共同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2]494。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党的历史自觉与历史主动相统一

总结历史是为了使全党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2]550-55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典论治国之要,明确指出学史明理、确立历史思维、增强历史自觉的重要性。什么是党的历史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就是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要知道“中国共产党人是干什么的、已经干了什么、还要干什么”[5],要时刻提醒自己有这样一种历史感。在小小红船扬帆起航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勇敢肩负起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这是救人民于水火、民族于危亡的历史自觉;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求索中曲折向前,这是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夯垒台的历史自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领导人民在严峻考验中深化改革开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是为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积势聚能的历史自觉;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2]438,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民小康,这是为实现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的伟大目标向前大步迈进,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这一棒[2]549的历史自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一次次伟大胜利,都是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历史自觉。正是因为我们党时刻保持着这样的历史感,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后来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曾所追求的革命远景已然展现在我们面前,今日之中国,当如是,未来之中国,定如是。

关于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说明的重要讲话中三次强调提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一次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2坚定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二者内在地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开辟一条利国家和民族正确道路的伟大探索之中。“历史发展有其规律, 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2]419,我们要清楚过去为什么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锚定奋进方向,始终把握历史主动、乘势而上,在新征程上再展新作为。在不断推进民族复兴与强国建设伟大奋斗的时代进程中,我们党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始终是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致力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主题教育,特别是开展的2023年主题教育,对于统一全党思想、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以强烈的历史自觉,掌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篇章。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道路特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