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制度体系探释

2023-12-29 00:14何爱爱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制度发展

何爱爱,雷 蕾

(湖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精准内涵、促进共同富裕应把握的原则、促进共同富裕总的思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精要鲜明、系统全面、科学深刻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作出了许多原创性贡献,形成了内容完备的理论逻辑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1],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急不得也等不得,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做大“蛋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分好“蛋糕”注重解决改革发展成果共享问题。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建构,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142为价值内核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主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完善制度,构建系统集成的共同富裕制度体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制度健全推进国家治理,以制度集成创新推动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一、政治保障: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根本领导制度

坚持和完善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根本领导制度,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政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8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就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确保国家始终沿着共同富裕的道路前进。共同富裕的每一步前进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实施“耕者有其田”,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准备了充分条件,无不彰显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时代确保有力推动共同富裕,必须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一要完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二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与监督效力。三要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中国共产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坚定不移推进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点抓“关键少数”,以“零容忍”态势惩治腐败,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体制。 四要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 要增强党的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等,不断提高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及领导水平。

二、制度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为“做大蛋糕”奠定制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2]143我国确立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既能确保最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又能充分调动各个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重要制度基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方面,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资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深入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关系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要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既能够有效遏制农村的两极分化,又能为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作出新的贡献。充分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盘活广大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内部治理结构。另一方面,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保障。非公有制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和生力军。一是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在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保护企业家等方面不断注入政策红利。二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开、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三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以优质的公共服务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从而与公有制经济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既巩固壮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发展态势,又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动力。

三、制度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做好蛋糕”提供制度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2]17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支撑,为“做好蛋糕”提供了制度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发挥政府作用,扶持和帮助贫困群体和落后地区,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效结合,着力破除市场壁垒,建设公平竞争、高效规范、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在有效市场方面,一要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如,完善产权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让市场环境更加公平。二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在有为政府方面,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监管效能。为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通过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群众参与的方式弘扬社会正气,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政府要将共同富裕理念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发挥先富带后富效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组织动员民营企业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及早干预,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的分配关系,缩小贫富差距,使欠发达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制度保障: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为“分好蛋糕”提供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2]144。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健全体现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分配制度,切好分好共同富裕的“蛋糕”。一是初次分配中要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鼓励勤劳创新致富,鼓励劳动创造价值,落实“以劳为本”的价值取向,注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以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为重点,着力解决再分配不优问题。一方面加大税收制度的改革力度,在总税率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税制结构,提高直接税占比,尽快研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税种;另一方面加强税收监管,进一步优化征税环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税务机关的信息来源,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源监控,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三是完善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公益慈善方式进行的第三次分配。既要完善慈善事业相应的激励体系、保障体系及立法机制,又要加强慈善组织的队伍建设,提升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化水平,弘扬公益慈善文化,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在自愿前提下“更多回报社会”,使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格局稳步形成,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与环境。

五、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制度,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注入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统一,是全面的富裕,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片面发展都不是共同富裕的价值导向。一方面,物质富裕为精神富足提供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另一方面,精神富足为物质富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新发展阶段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筑牢促进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理想信念上“缺钙”,人就会得“软骨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二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共同富裕的扎实推进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强不息、扶贫济困、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要完善文化资源共享制度。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繁荣文艺创作,推进文化资源共享,实现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供给,为人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食粮。四要坚持和完善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主流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及时澄清各种错误认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六、民生基础: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民生基础。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了守住“江山”,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和完善城乡统筹的民生保障制度是增进人民福祉的有力支撑,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使人民共享共同富裕的“蛋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一是完善教育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政策,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二是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制度。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度,加强基层疾病预防管理,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预警能力。把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慢性病协调防治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结合起来,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平普惠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构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提升农村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惠及全体城乡居民,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兜底保障作用。

同力协契,踔厉奋发。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以制度系统集成创新推动共同富裕,通过构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共同富裕制度体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在高质量发展中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秉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制度发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