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大庆市农业信息化发展优化研究

2023-12-29 00:14董大朋姜鹤飞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大庆市数字信息化

董大朋,姜鹤飞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大庆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黑龙江 大庆 163311)

农业信息化是数字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必然选择, 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径[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将农业信息化确立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和重点任务。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效显著,社会经济逐渐步入良性的高质量发展轨道,现代农业逐渐成为产业转型的基础支撑和重要方向,农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数字大庆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自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之后,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为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2020年,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将加快农业生产经营的数字化改造确立为发展目标;202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就“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在《数字大庆建设总体规划(2021—2025年)》和《数字大庆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也将“加快农业数字化改造”“加强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应用”作为重点任务,为大庆市以数字技术驱动农业信息化确立了明确的政策引领和保障。

(二)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信息基础设施是农业信息化的物质载体,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基础支撑条件。2022年,大庆市入选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百强榜,获评“2022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实现市区内5G信号全覆盖,县城及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达到98.5%。按照“数字乡村”行动部署,2023年底,将新建农业生产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30处,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三)信息服务网络逐渐形成

农业信息服务是消除城乡信息鸿沟的重要途径,承载着推动农业知识转移、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创新农业推广模式等使命,更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服务支撑[2]。大庆市在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上已经初显成效,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其中市级信息中心1处、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5处、乡级中心社49个、村级益农信息社490个。按照“数字乡村”行动的部署,到2023年底,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受益人群将覆盖全市80%以上农民。

(四)农业数字化转型初显成效

自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数字农业逐渐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其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把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3]。大庆市以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强县级电商平台和电子商务专业村建设,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形式服务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农产品电商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以信息数字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到2022年,“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发展到72个;通过落实、推进“数字乡村”行动,到2023年底,农村电商普及率将达到85%以上。

二、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发展环境相对不佳

尽管大庆市近年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农村互联网覆盖率等显著提升,但是城乡之间数字鸿沟并没有消除,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种养殖基地信息化终端设备不足,农业生产经营与信息化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新一代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加速,受乡村地区资金短缺和农民对新技术认知与应用能力的限制,更新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主动性不强,导致当前大庆市农业领域应用的主要是传统的信息技术,而已经在城市得到广泛应用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处于前沿的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推广和应用的难度依然较大,导致传统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无法适应新一代数据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当前大庆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环境相对市区而言依然比较滞后,对以信息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制约。

(二)信息化发展人才欠缺

从乡村内部劳动力供给来看,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阻碍了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推广和应用。依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大庆市县域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流,乡村劳动力基本以老年人为主,因其年龄偏大、学历普遍不高、对新技术的接受与应用能力较弱,很难满足信息化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深入推广和应用的需要。从外部专业技术人才供给来看,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人才供给不足。近年来,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凸显,大庆市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人员供给相对不足。尽管相关部门积极组织驻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与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推广信息技术知识,指导信息技术应用,但驻庆高等院校的农业、信息以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留庆工作的比例仍然不高,且在留庆工作的毕业生中,真正能够立足农村从事农业信息化推广应用的人数更是有限。

(三)信息化数据获取与共享能力不足

一方面,农业信息化数据获取与分析平台建设较为困难。农业信息化发展需要依托数据平台为载体实现农业大数据的监测与分析,而农业信息化数据平台建设以及持续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从当前大庆市农业资金投入结构看,农业生产资料购置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投入的主体,对农业大数据平台硬件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有限,而对于农业数据汇总、处理、分析以及信息检索和使用的软件平台建设投入更加不足。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数据缺少统一有效的整合应用,限制了农业数据的共享能力。由于农业信息化数据涉及政府所属的农业、信息、科技、气象、水利等部门以及涉农企业与农户等经营主体,这种分散碎片化的数据难以进行统一有效的整合、管理与共享,降低了农业数据的利用效率与要素价值,限制了农业信息化数据在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三、优化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改善农业信息化环境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推进新一代数字技术向乡村地区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改善农村数字发展环境,是以信息化驱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依据新一代数字技术要求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改善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硬环境。优化城乡新基建布局,加快乡村新基建建设,重点加快农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数据技术硬件设施建设步伐,增强农业对新一代数据技术的承载与应用能力,以数字技术提升农业信息化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农民信息化综合素质,改善农业信息化发展软环境。让农民接受并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关键。大庆市政府应进一步强化组织农业信息领域专业人员深入乡村,开展农业信息知识推广和应用技能培训,广泛宣传农业信息网络资源及其检索方式,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的认知与应用能力。

(二)强化乡村数字人才培养,增强农业信息化人才供给

强化乡村数字人才培养,增强乡村数字人才有效供给,是数字经济时代驱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乡村数字人才培养机制。对乡村地区从事农业数据监测、管理、分析以及信息服务的从业人员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和数据知识培训,讲授前沿的数字技术知识,提升从业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更好服务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完善乡村数字人才教育机制。强化大庆市政府与驻庆高校协同育人合作,重点对接在农业相关学科上具有优势的高校,建设人才协同培养长效机制,以优惠政策鼓励驻庆高校毕业生留庆就业并积极引导其到乡村工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数字人才;完善乡村数字人才引进机制。在薪资待遇、医疗与住房保障、子女教育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尝试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数字人才真正落户、扎根和服务于大庆的乡村,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数字人才补充。

(三)加强数字平台建设,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数字支撑

农业数字平台建设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需要政府统筹安排财政资金,除对数据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次性投入外,也要对平台设施维护给予稳定的资金支持,保障数据平台持续良好的运行。开拓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农业数字平台建设中。在财政投入和社会资本的参与下,搭建数字技术与农业信息化互动发展的硬件平台,运用数字技术构建农业数据监测、分析、应用、共享等农业大数据体系,以数据平台增强农业信息化动力;在农业数据监测、获取、分类、传输、共享等各环节,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以保障农业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依据科学可靠的农业大数据,引导驻庆高校与科研院所针对大庆市主要农产品的生长和市场运行开发分析预警模型,提升农业数据平台对农业信息的监测与预警效能;保障农业数据产出、服务与应用等参与主体的利益,完善农业数据利益分配机制,以农业数据应用市场化机制有效调动各方主体积极性,提升农业信息化成果的利用与转化效率。

猜你喜欢
大庆市数字信息化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月“睹”教育信息化
大庆市盐碱地治理措施探析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加快大庆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
大庆市房地产业供需现状与建议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