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探索

2023-12-29 00:14孙争艳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模态大学

孙争艳,张 蕾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一、多模态与多模态素养

模态(modality)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和音乐等符号系统。[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领人际沟通走出局限于语言的单一的模式,通过多种模态实现人类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这些模态强调了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在人际沟通中的参与度。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在1996年提出了“多模态素养”(multiliteracy)(或译作“多元读写能力”)这一术语,并指出:“本质上来说一切生成意义的过程都是多模态的”。[2]多模态素养包含多模态信息的识读能力和多元文化的识读能力。他们认为,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应该向多模态素养方面发展,不能仅限于原始的培养方式,现代学生的多模态素养应该是既能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类的交流文本,还能识别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非语言符号所构成的多模态文本。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多模态素养势在必行。

二、探索大学英语读写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延续着初高中英语语言教学的责任,同时还肩负着新时代外语人才的社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使命。[3]大学英语读写能力是衡量大学生英语输入输出能力的重要指标。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要求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大学生英语的多模态素养的形成与具备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英语读写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探索,是高校对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有效的改革与创新,有利于高校英语人才的培养。

1.有利于大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由于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大学英语往往按综合教程教学和视听说教学来划分,综合教程的教学涵盖了阅读与写作。就现阶段高校对英语教材的使用情况来看,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基本上以单元话题为主线,以阅读语篇为主要手段对英语语言展开学习,虽有单元性语言表达任务,但并没有独立的写作课程,这使得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发展不均衡,在常规的英语学习任务中,读与写二者没有做到互相促进、相互提升。利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将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达到以读促思、以思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有利于大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

2.有利于大学英语读写教育水平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材的不断更新,肩负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来实现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往以语篇分析形式为主的英语读写教学, 形式上较为单一和枯燥,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收效甚微。尽管已经在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创新,利用多媒体等技术辅助教学,但是大部分的成效仅体现在吸引了学生的关注度,而对于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自主思考以及自发创作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多模态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的刺激,能够自主产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发其对于阅读的渴望,进而产生创作的灵感和欲望,真正做到读之有感、言之有物,从根本上提升大学英语读写教育的水平。

3.有利于大学英语人才与世界接轨。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上话语权的日益增加,高校需要向社会输出大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大学生来说,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首先要能够理解不同国家、种族之间的文化及其内涵,才能进一步做到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利用多模态的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培养大学生的多模态素养,使其掌握识别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语言以及非语言文本的技能,并培养其使用这些语言以及非语言文本与世界沟通的能力。换句话说,通过多模态的大学英语读写教学,大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与其他文化进行有效交流,从而实现大学英语人才的与世界接轨。

三、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多模态构建内容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多模态素养,结合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在原有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调整,形成新的多模态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大学生多模态素养的培养需求。然而,多模态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好可以把学习者的注意力真正集中在知识点上,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处理不好则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易对知识点的记忆形成干扰,导致瞬间“热闹”而事后“空空”之感。[4]因此,多模态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构建需兼顾知识模块的构建、教学模式的设计以及考核机制的完善等方面。

1.构建多模态高阶知识模块体系。根据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社会对英语人才多元化需求,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重新设计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构建多模态英语读写高阶知识模块体系,使课堂内容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将单一的知识模块转变成多模态的高阶读写知识模块,使学生达到沉浸式英语读写学习的目的。高阶读写知识模块体系不仅要包含读写技能方面的知识,还要包含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在英语读写学习基础上为学生的思辨提供理论的支撑,有效促进学生对所读语篇的思考,进而完成高质量的文字创作。

2.构建沉浸式教学交互模式。在原有的主题模块教学的基础上,构建沉浸式交互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构建多模态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英语读写学习过程中将自身带入到语言使用环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语言运用的效果。英语读写能力的提升主要来源于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真实语境中的模拟训练是提高英语读写能力的有力保障,沉浸式教学交互模式能够为英语的读与写提供训练的空间,使学生做到即学即练,即时感受并掌握所学的英语读写技能。

3.创设多模态读写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创设多模态的英语读写教学模式,全方位激发学生的英语读写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读写热情。利用信息技术和多种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利用多模态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英语读写学习创设多元化学习条件,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多模态读写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使其对所读篇章能够边读边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使原本单一的输入变成思辨性的输入,从而促进有效的输出,即促进写作的提升。

4.完善英语读写课程考评机制。配合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多模态教学模式,英语读写课程考评也需要多模态化,需要拓展学生英语读写考评的维度,从而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多模态素养。除了原有的考评元素,教师还要根据多模态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学生的多模态数据对学生进行英语读写课程的综合考评。多模态化的考评机制能够使学生读写课程考评多元化,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对英语读写课程的学习自信,从而保持对英语读写的学习热情。

四、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英语有效输入输出的能力,多模态教学英语读写课程则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多模态素养,使学生在使用英语这门工具语言的时候实现英语语言的高质量的输入与输出。“为了更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实施多模态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模态结构配置,利用各种媒介,整合教学资源以及适当干预,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5]在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中,主要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互动三个阶段。

1.课前准备。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布置课前的预习任务。教师选取将要学习的读写相关的多模态内容(如视频、音频、文本等材料),通过多模态线上平台(社交平台、教学平台、资源平台等)发布给学生,供学生预习和讨论,或选取与上课内容相关的报刊、杂志、书籍等多元化文字资源线下布置给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阅读并讨论。教师注重学生在这个阶段的预习反馈,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内容通过线上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理解或见解。在预习过程中,多模态预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思考和总结,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线上反馈的方式,一是锻炼学生将所见所感以语言输出的形式表达出来,二是相对于课堂反馈可以缓解学生的语言焦虑。多模态的英语学习预习素材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足够的准备,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课堂学习。多模态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按学习需求,采用人与多媒体互动、人与内容互动、人与人互动等多模态互动方式。第一,人与多媒体互动,包含教师与多媒体、学生与多媒体互动。教师通过学习方向上的把握,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思考,了解篇章作者的创作意图,从思辨的角度指导学生学习读写课程。第二,人与内容互动,包括教师与教学内容互动、学生与学习内容互动。教师通过教学PPT、图像、视频等向学生展现讲授的英语篇章内容,通过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篇章进行理解与思考。学生通过教师教学内容的展示,对所学篇章内容进行吸收与整理,进而总结和消化,从而转化成自己语言输出的理论支撑,为写做好技术准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读文识字、分析结构、理解内涵,从读写技能的角度指导学生学习读写课程。第三,人与人互动,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互动,这种互动意在将所读之内容进行思维加工,经过学生认真体会和思考之后再以写的方式呈现出来,做到言之有物。教师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代入写作场景,转换作者与读者的身份,进而探寻创作灵感,从创作思维的角度指导学生学习读写课程。

3.课后互动。教师通过社交平台进行答疑和反馈,将课上学生反馈较好的多模态资源内容(如视频、图片等)分享给学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点。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读写作业,并及时给予反馈,通过多模态平台向学生推荐优秀作业,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互相学习。学生通过多模态平台,对课上的学习内容进行思辨性的总结,将课内学习的内容加以延伸,灵活运用课内所学进行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指导,促进读写知识的活学活用。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后注意收集与本课程任务相关的多模态数据,做好记录,以便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多模态评价。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模态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英语学科读写能力培养与思辨能力测评衔接研究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