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与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

2023-12-29 00:14金浏河王旭君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认同感礼仪仪式

金浏河,王旭君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国家认同教育属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国家认同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指受教育者能够对自己的国家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从中国角度来讲,就是指在教育工作中,增强受教育者对祖国的疆域认同、对祖国的文化认同、对祖国的各种制度和政策认同等等。国家认同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凝聚力,让隶属于国家的各民族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对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工作的重视,加强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工作的创新和改革。

一、仪式与仪式感概述

仪式是一种程式性的行为,从人类的角度来讲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行为。仪式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存在,比如,在很早之前人类的祭祀、重大节日以及婚丧嫁娶都会有特定的仪式。举行仪式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尊重与崇敬,代表着人们内心的一种情感。从古至今,人类学家对仪式一词进行了十分宽泛的研究,并没有给出特定的概念。有的学者从早期人类仪式中了解到人类的仪式多数都是为了祈福,因此,将其解释为人类的世俗行为;有的学者结合当下社会发展背景,将其解释为人类的基本社会行为;有的学者则从一种理想化的角度将其解释为人类最纯净的行为,在仪式中不应包含个人的目的或者企图;有的学者认为仪式虽然属于人类社会行为范畴,但其并不是指一般的社会行为,而是指一些关于重大事务的形态[1]。从不同的角度对仪式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总的来说,仪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人类社会行为,其需要具备一定的程式化特征。

仪式感是一种能够带给人特殊情感体验的仪式活动,也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有效方式。在各种重大的事务或者节日中营造仪式感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优秀传统。比如,在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中,还有孩子满月、老人过寿等都会举行具有仪式感的活动。仪式感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重要的承载体。在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仪式感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在各种重要的事件以及节日中,会举办各种大型的庆典活动,这些活动在人民群众中起到了鼓舞民心、增强人民群众国家认同感的作用。这些重要的庆典活动就可以看成是国家的一种仪式,能够起到唤醒民众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2]。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应融入一些带有仪式感的活动,比如,升国旗、奏国歌、领导讲话、教师讲话、学生发言等,典礼仪式能够唤醒学生对国家对民族发展历史的记忆,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3]。

二、仪式感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但是, 在以往的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工作中,由于多数采取的是课堂教学中的理论教育形式,缺少情感的激发与熏陶,学生只是从理论层面了解有关国家和民族起源和发展的相关文化内容,不足以让学生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较弱,不利于实现学生对于国家及民族的准确认知。将仪式感融入到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开展以国家认同教育为核心的仪式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仪式活动,切身体验与感受国家的文化、民族的精神,感受国家在不断的繁荣富强,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努力做新时代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接班人。

(二)有利于提高国家认同教育实施的质量

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增强大学生爱国之情,对促进大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以往的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存在流于形式、浮于口号的问题,致使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一方面,一些高校对于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没有构建相对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灌输的形式来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导致学生对国家认同教育印象不深。而在仪式感的融入下,让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工作形式变得多样化,而且实现了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在高校校园活动中,各种重要的典礼仪式,也能够发挥一定的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作用,在高校内部形成了“三全育人”的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格局,在丰富多样的仪式活动中,逐渐提高大学生对国家认同教育的参与度。

(三)有利于规范学生的爱国行为

规范学生的爱国行为是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思想意识上的教育和指导,归根结底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行为规范,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感,还要让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做出有利于国家建设与发展的行动。而规范高职学生爱国行为是需要在一个程序性以及规范性的仪式活动氛围下逐渐实现的。大学生通过周期性的参与以国家认同教育为核心的仪式活动,能够树立良好的心理道德准则,并以这些准则来规范自身的行为。由此可见,在高职学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有效地融入仪式感对于规范大学生的爱国行为有重要的作用。

三、仪式感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传承优秀传统仪式,创新新时代国家认同教育仪式

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流传下来丰富的传统礼仪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礼仪值得继承和发扬。在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教师要结合教育工作的需求,合理地传承优秀礼仪文化,挖掘优秀的传统礼仪资源,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对传统礼仪资源的内容进行创新与丰富,使其能够更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相关需求。同时,既要对优秀的传统礼仪资源进行继承与发扬, 也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礼仪文化, 不断丰富我国优秀礼仪资源,确保礼仪活动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参与这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礼仪文化的仪式活动中,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4]。要加大对仪式活动的创新,改变传统形式化的仪式活动,让学生在仪式活动中有更好的参与空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利用新技术开发与拓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仪式阵地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仪式感的融入要做到与时俱进,利用好先进的技术和平台,拓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阵地。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等,开发网络仪式阵地,在网络平台中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基于国家认同教育的仪式活动。互联网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以及交流的主要空间,学生在网络中的活跃度越来越高,如果高校只是按照传统的方式举办仪式活动,将很难满足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提升与发展需求。因此,要做好网络仪式阵地的开发与建设。比如,高校可以利用好微信、QQ及微博等软件,发布有关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仪式活动相关的信息,做好仪式活动的宣传,使大学生能够感受到仪式活动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仪式活动的兴趣。高职学校还可以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形式,借助视频和图片等资源,给学生讲解有关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以及先进的理论思想等,使学生通过网络渠道具体地了解国家发展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此外,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举办一些具体的国家认同教育仪式活动,比如,在各种节日期间,在网络开展相关的文化知识竞赛或征文比赛,也可以组织开展传统节日礼仪的实践活动,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礼仪演示活动等,这种仪式活动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5]。

(三)以制度机制建设促进仪式感在国家认同教育中的融入

仪式感是一种程式化的活动,是需要通过组织、策划、实施、反馈等多个环节才能顺利开展,达到理想的仪式活动效果。首先,需要校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高职学校的领导以及管理人员要组织学校的教师共同制定有关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校园仪式规章制度,明确仪式活动组织策划以及实施的负责人,并明确仪式策划流程,确保在规章制度下让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仪式活动能够顺利开展[6]。其次,要做好仪式活动经费的投入和管理。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仪式活动开展的相关设施设备建设。最后,要完善仪式活动的评价反馈机制。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仪式活动需要具备健全的反馈评价机制,通过反馈发现问题,并不断实现仪式活动的优化与创新。

(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健全的国家认同教育仪式体系

仪式感在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的融入可以进一步拓宽国家认同教育的实施范围,高校可以形成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核心的国家认同教育仪式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对高职学校全体教师的国家认同教育理论培训和教育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强在各学科教学中国家认同教育仪式感的创建。比如,通过教学环境的营造,让大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氛围仪式感中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此外,要实现全方位的国家认同教育仪式体系的建设,除了课程教学以及校内仪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外,还要加强社会实践仪式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比如,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成立红色文化宣传队,到社区以及各个乡镇进行红色文化的宣讲,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认同感礼仪仪式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Talking strategies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