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系变迁与上合组织再扩员

2024-01-01 16:05高焓迅
北方论丛 2023年5期
关键词:成员国伊朗俄罗斯

高焓迅

对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而言,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出现的新事物。从“上海五国”机制到上合组织的成立,再到上合组织吸纳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后完成首轮扩员,上合组织成员国始终以“上海精神”为导向,以新安全观为实事求是解决地区冲突的基本出发点。2021年9月上合组织杜尚别元首峰会,上合组织启动接纳伊朗成为正式成员国的程序,根据《上合组织接收新成员条例》等要求,伊朗预计2023年正式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伊朗加入上合组织是上合组织影响力扩大的体现,也是国际体系深刻演变的结果。国际秩序的深刻变化对上合组织的诞生与发展影响深远。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的两级格局瓦解,打破了原来相对平衡的力量结构。两级格局的瓦解导致非西方国家在实力上显著削弱,而且在制度之间的斗争上迫使转入守势。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手段向非西方国家施压,加速构建所谓“单极格局”,鼓吹所谓“文明冲突轮”“西方优越论”和“历史终结论”等强化西方价值观合法性,极力打压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平崛起,成为全球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最为重要的外部原因。

一、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上合组织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由“美苏两极”变为“一超多强”,美国妄图构建“单极世界”维护其霸权体系。这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战略,如老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克林顿的“参与与拓展战略”、小布什的“先发制人战略”、奥巴马的“巧实力战略”、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战略”,拜登的“更好重建战略”。这些“战略”的根本目的是确保美国领导世界的霸权。构建美国为权力金字塔顶端的世界霸权体系为核心目标。

西方有学者提出诸如“霸权稳定论”等理论学说,以维护“单极世界”的合法性。以“霸权稳定论”为例,该理论认为,霸权国能够自我克制,实行开明的自私自利。霸权体系是居于领导地位的霸权国主动提出并接受规范限制,霸权国为实现国际体系的整体稳定而自我克制。[1]这一论断的前提假设是,即便由霸权国“自我克制”地建立一套由其主导的国际体系,霸权国仍受到来自其他大国的制约和抗衡。为降低领导成本,压制其他大国的竞争能力,霸权国必须不期主导的国际体系中使用“特权”,即不受制约使用实力,由此导致其他国家的不安全感急剧上升,霸权国的所谓“挑战者”不得不寻求其他有效的对抗手段,如拥核、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以便在实力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抵御霸权我的安全威胁,反之也给霸权国造成“不对称”威胁,由此,“安全困境”应运而生。“霸权稳定论”自提出以来饱受争议,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不受制约的美国实力会反倒会构建一个更加反美的国际体系,美国难以从此获取利益。(1)G.Ikenberry,”America’s imperial ambition”,Foreign Affairs,09/10 2002.

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来三十余年的国际关系发展实践来看,“单极世界”严重缺乏必要的道义基础,体系稳定只能更多依赖实力和共同利益。需要指出的是,以军事、政治同盟性质的国际关系已经过时,同构建“单极世界”的霸权主义逻辑如出一辙,由军事政治组成的国家间联盟实际是以第三国构成的威胁为假设,迫使他者与其他国家联手与之对抗。历任美国历届政府提出的“战略”都痴迷推行构建单极世界秩序的战略,维护其单极世界霸权。美国的这一“战略”点燃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热战、在中东和中亚掀起了“阿拉伯之春”和“颜色革命”两场地缘政治博弈。

与之相应,冷战结束后,苏联,这个曾与中国陆上接壤的最大邻国不复存在,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突然性和旧有国际秩序的坍塌,新的国际秩序又尚未形成之时,由全球问题导致的地区乱象丛生,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就对此描述到,“(两级格局崩塌)不仅摧毁了苏联,而且改变了世界。”[2]86这也成为中国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创始成员国为维护地区稳定繁荣寻求合作、联手解决区域治理难题而建立起上合组织的主要动机。正如西方评论员所言“不论你喜欢与否,上合组织已成为新兴多极化世界中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参与者,正在悄然打破西方主导的传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2)W.P.S. Sidhu. Re-energizing India-U.S. Civil Nuclear Cooperation The Modi-Obama Summit:A Leadership Moment for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India :New Delhi,pp35-37.

上合组织试图摆脱以强权政治和阵营对抗为主的传统国际关系的理念和模式,创造出以 “上海精神”为核心的全新价值体系。“上海精神”蕴含诸多新观念,包括“新型国家关系准则”“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等重要、全面,较有代表性的政治价值概念。“上海精神”倡导的“新型国家关系”,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为核心,强调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协商一致、互利合作。“新型国家关系”使互为邻国的大小国家之间实现了完全平等,奠定了成员国间相互信任的政治基础,为上合组织框架下各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上海精神”强调“结伴而不结盟”,追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不以对抗方式而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互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针对第三国,不为追求自身所谓的“绝对安全”而损害他国安全利益。“上海精神”倡导的“新发展观”,强调发挥各自优势、“谋求共同发展”,共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上合组织地缘经济优势明显,成员国地理上的相互毗邻,以及经济结构上的互补优势,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条件。“上海精神”倡导的“新文明观”,强调“尊重多样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包容借鉴,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内容的“新文明观”对上合组织各领域合作产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加减最具创造性的探索,对冷战后的国际体系变革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国际体系未来演变树立起了一面旗帜。

国际秩序调整则更加困难。国内外学界对国际秩序调整的趋势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的论断。第一,更加注重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将会持续存在,但其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将大大减弱;第二,形塑国际秩序的力量将会更多地自下而上且带有更多的竞争性,而不像之前主要自上而下的强加;第三,由于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秩序已经停滞,而且也很难重新回到曾经的势头,区域秩序变得更加关键。未来国际秩序将会变得更加区域化和碎片化。[3]现行国际秩序基本上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所主导,不论是政治秩序、安全秩序还是经济秩序、文明秩序,都深深打着西方大国的烙印。在这一秩序中,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的权益远远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对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新兴大国中国来说更是不公正不合理。因此,中国对待现行国际秩序的基本方针宜为“融入、利用、改造”相结合。也就是说,中国既应是现行国际秩序的“融入者”“利用者”,同时也应是现行国际秩序的“改造者”、更加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秩序的“构建者”。(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三、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的影响

就上合组织内部发展而言,伊朗是最早申请加入上合组织的国家之一,也是上合组织所在地区极为重要的参与者,伊朗即将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对组织各领域发展而言利大于弊。从上合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来看,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不断施压,上合组织所在地区安全赤字、治理赤字触底,迫使中俄伊三边互动深入。

伊朗的对外政策具有鲜明的御外性特征。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其政治制度和安全体系的构建,帮助伊朗在动荡的中东地区实现了长期稳定;两伊战争期间抵御了外敌入侵,也顶住了美国数十年的全面压力和遏制,尤其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和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后,面对激烈的地缘战略竞争,伊朗影响力不断上升,成为中东最主要的地区强国之一。

伊朗长期受美西方封锁、制裁,伊斯兰政权建立后,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安全形势,伊朗坚持奉行“防御型传统安全观”,即以维护什叶派宗教和政权安全为目标、以强化自主安全能力建设为主要手段。伊朗加紧组建以什叶派穆斯林为核心的安全联盟;应对西方和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逊尼派阵营的威胁;发展包括核力量在内的传统安全力量建设。[4]

发展与中俄及中亚周边国家的关系一直是伊朗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伊朗始终未放弃加入上合组织的想法。自上合组织建立伊始,伊朗就积极与上合组织联系。随着组织机制建设走向成熟,特别是“接受新成员条例”生效后,伊朗成为首批观察员国之一。为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伊朗在解决核问题和维护传统安全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伊朗积极配合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协商处理核问题。2015年,伊朗与美、英、法、俄、中、德“伊核六国”全面达成协议,确立“路线图”和具体实施步骤。同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231号决议,对伊朗的制裁开启解除程序。2020年10月,联合国对伊朗武器禁运宣告终止,也意味着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已全面解除。

相较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塔吉克斯坦与伊朗有几乎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但同时,两国在打击“伊斯兰复兴党”、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捍卫政权合法性问题上矛盾尖锐,塔吉克斯坦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为数不多的几次反对票均用于伊朗加入上合组织问题上,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中最为反对的创始成员国。如塔吉克斯坦学界所争辩的那样,在西方同时对俄罗斯和伊朗展开制裁的背景下,上合组织不应再拒伊朗于千里之外。(4)Махмадов А.Н. Взаимоотношение Ирана и стран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состояние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 Душанбе,2018,ст.4.但同时,在提高上合组织实力的情况下,不改变组织决策原则、不降低组织行动能力,接纳新成员使得组织构建明确的目标体系和优先发展方向迫在眉睫。(5)Назаров Т. ШОС оказалась живым организмом // ТАСС//15 июня 2016,http://tass.ru/opinions/interviews/336515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和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多;2021年美国全球战略收缩步伐加快,美军及北约部队仓皇撤离阿富汗,上合组织域内区域治理任务加剧;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升级,大国博弈从地区到地区间全方位展开。在此情况下,伊朗积极调整对外政策,其中,其“防御性安全”变化调整较为明显,一方面,伊朗开始重视国内经济建设和民生福祉保障,长期奉行的“防御性安全”催生“防御性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等外部因素下积重难返,伊朗的国民经济因背负巨大的安全成本而无法发展,社会民生问题愈发严峻;另一方面,伊朗积极缓解与邻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包括通过“北京会谈”与原有“宿敌”沙特实现关系正常化,继而推动与中东海湾国家恢复关系,同时,积极赢取塔吉克斯坦在内的创始成员国信任,如2021年4月,伊塔共同组建联合防御委员会,为深化双边安全合作铺平道路。2021年上合组织杜尚别元首峰会作出开启第二轮扩员进程的决定,启动吸纳伊朗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的法律进程。即在履行相应的法律程序后,伊朗将成为上合组织第九个正式成员国。

中国和伊朗共同开展国际调停、劝和促谈。2022年2月,俄乌冲突全面升级,成为欧亚地区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地缘政治冲突。

2023年2月,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强调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通过和平手段恢复和平稳定局势。(6)《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外交部官网,2023年2月24日,http://newyork.fmprc.gov.cn/web/zyxw/202302/t20230224_11030707.shtml.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所强调的那样,在看待和处理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中方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坚持致力于推动通过外交谈判等方式和平解决冲突,在乌克兰问题上也一样。他还表示,中方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停止单边制裁等12条主张,核心就是劝和促谈。中方愿以此为基础,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致力于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7)《布林肯声称俄乌停火对俄有利,俄外长反问:这种肤浅分析依据何在?》,新华社,2023年3月30日,http://www.xinhuanet.com/mil/2023-03/30/c_121196157.htm.

2022年12月,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就伊朗在俄乌冲突的立场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表示,伊朗认为,俄乌冲突的根源在于北约东扩的错误政策,而所谓“伊朗给俄罗斯提供用于俄乌冲突的武器”这一指控毫无根据,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提出这一指控的目的,是使他们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援助合法化。阿卜杜拉希扬指出,伊朗反对战争,并将继续为早日结束冲突贡献力量。(8)《伊朗外长:俄乌冲突根源在于北约东扩的错误政策》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1149226343609627&wfr=spider&for=pc.近乎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同期,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一次讲话中,谴责了美国为维护霸权主义蓄意挑起俄乌冲突。哈梅内伊指出,实际上是美国制造了乌克兰战争,以便让北约向东扩张。美国要利用这场冲突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美国的武器工厂正在获益。因此美国不希望解决乌克兰危机,美国是结束这场冲突的最大障碍。

尽管俄罗斯是俄乌冲突的当事方,但俄罗斯战略界始终把上合组织作为由新兴国家组建、构建多极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国际平台,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俄罗斯智库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荣誉主席,原俄罗斯总统外交顾问谢尔盖?卡拉加诺夫曾以“欧亚期许”为题在俄罗斯机关报《俄罗斯报》撰文,文章认为,俄罗斯要成为21世纪的全球大国和真正意义上的欧亚国家,必须采取积极“向东转”的政策,努力与中国、中亚国家、伊朗等欧亚地区新兴大国合作,共同打造泛安全和发展空间。2022年12月,俄罗斯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乌里扬诺夫表示,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常驻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三边磋商。而俄罗斯《观点报》也对乌里扬诺夫代表俄官方给出的“中俄伊新三角”提法进行了解读,认为这是合乎逻辑的,中俄伊三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应对美国霸权等大多数国际问题上紧密合作,不只是口头上的,而是在行动上进行合作,并指出三国组成新三角是有可能的,而且俄罗斯也有兴趣加强三方合作。

三、俄罗斯与上合组织

俄罗斯是以全球战略的大视野来认识和参与上合组织的,视其为影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变量。无论是从历届领导人的讲话中,还是出台的多项对外政策、战略,无一不提及“要使上合组织成为稳定地区和全球的建设性力量”。俄罗斯参与上合组织的核心目标是借助上合组织多边平台,尤其是新兴大国、非西方国家间的合作,以加快国际格局多极化演变,继而重振世界大国地位。

俄罗斯始终对上合组织建设持积极姿态。从上合组织成立以来俄罗斯国家领导人讲话和官方出台的相关文件可以看出,俄罗斯把上合组织的定位为具有极高战略价值的国际合作平台。2001年上合组织成立之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指出,“俄罗斯将为新组织的巩固积极工作。”2002年,在俄罗斯主持召开的上合组织圣彼得堡元首峰会上,普京再度表示,“世界形势的发展证明,一年以前成立的上合组织是有充分理由和正确的,上合组织的活动符合所有参加这一组织国家的长期和根本利益。”需要指出的是,上合组织圣彼得堡元首峰会是在”911事件”爆发、美俄关系明显改善的背景下举行,但普京的讲话则说明,俄罗斯对上合组织的态度没有因美俄关系的变化而改变。2007年,在俄罗斯外交部主持撰写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概览》中就明确指出,“只有通过综合的途径,我们在中亚方向的工作才能成功,包括利用好集安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合组织等。”(9)Обзор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Ф .МИД РФ. 2007 г. https://politoboz.com/content/obzor-vneshnei-politiki-rossiiskoi-federatsii-prostranstvo-sng-zame.2008年,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上台后,在发表的首个国情咨文中表示,“自负和强力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令人信服和有效,世界不可能由一个首都来管理,多数国家转向务实的多方位政策说明了巩固国际制度的迫切性,俄罗斯正是基于这一立场来参与多边机制合作,包括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同年,在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概念》中指出,“俄罗斯将继续加强同成员国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并致力于参与广泛存在于亚太地区的各类区域一体化建设。”(10)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Ф. Утверждённая президентом России Дмитрием Медведевым. https://studall.org/all2-11952.html2008 г.2009年,在《俄罗斯至2020年国家安全战略》则中明确指出,“发挥上合组织在政治合作方面的潜力,推动上合组织框架内各领域合作,强化与中亚国家间的相互关系,对俄罗斯而言具有特殊意义。”(11)О Стратегии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до 2020 года. 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т 12 мая 2009 г. N 537. https://rg.ru/2009/05/19/strategia-dok.html.2010年,在俄罗斯出台的新版《俄罗斯军事学说》中指出,“在独联体、欧安组织和上合组织框架内,俄罗斯应巩固其在国际安全领域与其他成员国的相互合作,并发展与其他国际组织在这一领域的关系。”(12)О Военной доктрин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т 5 февраля 2010 г. N 146. https://rg.ru/2010/02/10/doktrina-dok.html.

2012年,在上合组织北京峰会上普京指出:“上合组织以今日之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它是一个权威的国际组织,并成为影响国际政治变化的重要因素。”“一些地区国家对上合组织抱有极大的兴趣,俄罗斯准备为其加入提供帮助,但同时,俄罗斯认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应首先确保创始成员国的根本利益,并以协商一致原则对相关问题做出决定。”(13)В.Путин:Выступление на заседании Совета глав государств - членов Шанхайской организаци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2012.06.07. http://www.kremlin.ru/events/president/transcripts/15589.2015年,上合组织与金砖国家元首峰会同期在俄罗斯乌法举行,普京在发言中强调,“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机制,成员国间的社会基础在许多方面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我们拥有共同的目标——渴望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安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条件。”(14)В.Путин:Приём от имени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и в честь лидеров БРИКС и ШОС,2015.06.09,http://www.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49904.2016年,普京签署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中规定:“俄罗斯认为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巩固上合组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扩大其组成规模,并主张深入挖掘上合组织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潜力,在其框架内实行促进中亚地区加强互信、加强伙伴关系的务实举措,同时还主张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发展合作”。(15)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 Концепции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от 30.11.2016 N 640. http://legalacts.ru/doc/ukaz-prezidenta-rf-ot-30112016-n-640-ob-utverzhdenii/.2018年,即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首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出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时指出,俄方始终重视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俄中两国在最高层再次明确两国的高水平政治互信,两国也再次强调了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协作,包括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以及上合组织等框架内的合作。(16)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ответил на вопросы журналистов,2018.06.10,http://www.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57719.2019年,普京在年度国情咨文中表示,“俄罗斯的外交政策理念是绝对公开的:增进互信,应对全球的共同威胁;扩大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则,俄罗斯开展在联合国和独联体、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的工作。”(17)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2019.02.20,http://www.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59863.

中亚的稳定与繁荣是上合组织各领域合作的直接体现。中俄两国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中亚地区治理。2023年3月31日,俄罗斯出台新版《对外政策构想》,全面调整俄对外关系,把上合组织的“核心区”——中亚五国所在地区置于突出位置,指出俄罗斯将保证中亚安全稳定为当前主要任务。俄罗斯积极加强同中亚国家的高层互访,据俄方统计,普京同中亚国家元首的双多边会晤占俄外事活动的“半壁江山”,即2022年全年,普京共进行了70多次的外国元首会晤中,40余次是与中亚国家领导人的见面;共计220次电话交谈中,100余次是与中亚领导人的直接联系。(18)Саммит Росс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14.10. 2022,годаhttp://www.kremlin.ru/catalog/countries/TJ/events/69598.这表明,中亚国家与俄罗斯政治互信牢靠、对俄罗斯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意愿和能力深信不疑。俄同中亚国家高层互信基础牢固。与此同时,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独立性增强。俄乌冲突发生后,中亚国家基本上均采取了“中立立场”,坚定支持乌克兰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某些中亚国家甚至对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持批评态度,但中亚各国均拒绝谴责俄罗斯,反对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极限制裁”。

四、中国与上合组织

中国对上合组织抱有特别的热情。上合组织以中国城市命名、总部设在中国境内的国际组织。中国把上合组织看作为全新的国际关系实践,偏重从理想和价值体系构建的角度来认知上合组织。[5]103“上海精神”以中国城市命名,有明显的中国元素,

中国对“上海精神”理念的践行,以及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各领域合作做出的贡献,无疑是上合组织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俄罗斯,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陷入了执政危机,抽身到阿拉木图参加“上海五国”元首峰会可谓力不从心,因此拟派普里马科夫外长以“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的身份参加阿拉木图峰会。在此情况下,中国领导人从大局出发,决定出席阿拉木图峰会。从多边层面看,阿拉木图峰会决定了上海谈判机制的延续性,会议主题由单一边境谈判的扩展至地区安全、经济等多领域合作,“上海五国”机制就此诞生,后来也逐步发展为上合组织。从双边层面看,哈方以极高规格接待了中国代表团,中哈关系进一步夯实稳固发展,同时也拉近了中国与刚刚独立不久的中亚国家间的距离。从中国外交层面看,“上海五国”机制的形成有力地突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围堵,为中国改善外部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上海精神”一脉相承。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与“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高度契合。二者都强调“尊重”“平等”“共赢”,实际道明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发展逻辑:以彼此尊重为前提、以处事公平正义为原则、以共同获益为目标。

上合组织的“协商一致”原则设立之初就本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上合组织成员国实力相差悬殊,加之相互关系错综复杂,成员国之间要和谐共处,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尊重问题。上合组织遵循“协商一致”决策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使每个成员国都拥有了话语权和决策权,最大程度地维护了每个成员国的国家利益。这种“新型国家关系”使互为邻国的大小国家之间达成了在同一平台的平等关系,为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奠定了政治基础,更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各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上合组织的创立与发展,理清了“大国外交”与“周边外交”的逻辑关系,为运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重要参考。中俄两国被称为大国合作的典范,源于历史上“合则两利、斗则两败”的经验教训。现阶段,两国都存在内部改革任务艰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孤立主义、单边主义蔓延、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需建构之时,大国间的“新型国际关系”可以用“背靠背”来形容。

2018年6月举办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为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我们必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中国在青岛峰会上开创性地提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应秉持的五大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青岛峰会使得“上海精神”作为上合组织的核心价值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确保上合组织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对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重要而深远影响。[6]

2021年,在上合组织成立二十周年之际,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决定启动接收伊朗为成员国的程序,同时决定吸收沙特、埃及、卡塔尔为新的对话伙伴。“上合大家庭”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是以“上海精神”为核心的上合组织合作理念的强大感召力,也说明上合组织愿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各领域合作,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建设性作用,各方对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充满期待。

2022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中亚五国元首会晤时表示,中方高度评价中亚国家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认为各国均走出了一条独具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支持各国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中亚地区进一步深化合作,巩固和平,营造友好、信任、睦邻氛围的积极进程,指出中亚国家具有重要国际地位。(19)《中国同中亚五国领导人关于建交30周年的联合声明(全文)》,新华社,2022年1月26日,http://www.gov.cn/xinwen/2022-01/26/content_5670478.htm.中国同中亚五国未来将加强在联合国、上合组织、亚信、“中国+中亚五国”等多边机制内的对话与合作,就应对全球和地区挑战制定共同立场;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提升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坚定支持彼此国家利益、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治理模式以及提出的倡议。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中国同中亚五国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长期经贸合作规划“全覆盖”。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70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底,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存量近150亿美元。共同实施了一批油气采矿、加工制造、互联互通、数字科技等领域合作项目,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20)《“中国—中亚五国”经贸部长首次会议成功召开》,商务部,2023年4月18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syxwfb/202304/20230403404782.shtml.

中国和俄罗斯是上合组织的“双引擎”,可以说,上合组织是中俄关系全面战略协作深化的产物,也是在区域治理方面的延伸。上合组织成立二十余年的发展实践表明,中俄两国不仅在应对域内外各类挑战发挥积极作用,而且也为相邻国家间的合作起到示范作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格局持续演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上海精神”的价值超越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为所有致力于睦邻友好和共同繁荣的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国际社会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实践注入了强大动力。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促进文明互学互鉴,增进各国睦邻友好,夯实上合组织长远发展民意基础。”上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得益于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差异,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历史潮流中把握前进方向,坚定支持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国家团结协作、包容互鉴的全新合作模式,树立了新型国家关系典范,在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猜你喜欢
成员国伊朗俄罗斯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成为欧佩克成员国条件
过于逼真
另辟蹊径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掉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