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本科试点专业建设策略与实施路径研究

2024-01-15 07:35邝卫华
职业 2023年22期
关键词:课程构建专业建设

邝卫华

■摘 要:职教本科教育作为与普通本科教育相区别的新兴教育类型,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本文以职教本科专业建设为切入点,探索试点专业在发展目标、课程构建、校企合作、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实施路径,对于科学布局职教本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教本科;专业建设;课程构建

■课 题:本文系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现代职教体系视域下职教本科试点专业的建设策略与行动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WTSCX205)的研究成果。

当前,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提质增效与加速发展的重要孵化器和催化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人才需求紧缺,如何适应新兴战略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理论知识深厚、工程技术精湛、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结合区域优势和专业特色,拟申办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职业本科教育。通过对接企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体系设置,全面培养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能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研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工作的高水平、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专业建设基础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专业,具有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职业本科教育的良好基础。自2015年以来,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已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韶关学院分别开展“3+2”“4+0”“2+0”等多种模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开设职教本科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条件和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外引内培,师资力量显著提升。学院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拥有国家首批“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广东省教学名师1名。二是产教融合,公共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学院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已建设国家级智能装备制造公共实训中心和工业机器人公共实训中心2个,省级智能装备制造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1个,省级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等。三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陈出新。校企共建华工远正创新班,成立工业机器人研修班和机器视觉创新研修班,探索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试点改革,培养的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改革成效显著。

二、专业发展思路

学院紧密围绕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职教本科层次教育的学校定位,以培养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基本任务,積极推进专业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

以学院建设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为有利契机,突出本专业在现代制造业的支柱作用和专业应用领域宽、专业适应性强的特点,通过推进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科学研究、教育改革这5项工作,实现专业内涵、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等全方位升级换挡,形成专业特色。

三、专业发展目标与建设策略研究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以智能制造岗位群为导向,以产学研为途径,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入手,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探索高职本科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力争建设一个专业特色鲜明、教研条件先进、师资队伍合理、教学质量过硬、科研成果显著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

一是按照“服务发展、精致育人、强化特色、争创一流”的要求,依托广州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学院,完善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实施“项目导向、能力递进、岗证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创新班卓越技能人才培养。二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抓好引才、育才、用才环节,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水平,打造“师德高尚、专兼结合、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三是以课程资源与教材建设为核心,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四是建设国内领先的“人才培养、文化传播、师资提升、社会服务”四位一体智能装备制造实践教学基地与智能制造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五是建设省级智能装备制造工程技术中心,为智能装备制造高端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六是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标准,研究建立我国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全面提升专业综合实力,打造引领广东省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建设的特色高职本科专业。

四、专业实施路径分析

(一)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

构建“突出理论+强化技能+强调特长”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将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学生兴趣特长有机融合。通过大一大二打基础、大三分方向、大四抓特长的4年连贯教育,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为学生开设体现综合性、应用性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确定先进制造技术和网络协同制造两个专业方向,通过开设多门选修课让学生自主选择,实现学生兴趣、特长和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组织学生进行相应专业技能考证(如数控车工、机械三维设计等)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实行多证书制度,确保每个学生一专多能。

(二)合理设置课程模块,强化实践教学培养

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思路,科学编制课程计划,合理设置课程模块,保证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与应用性。整合课程方案,更新课程内容,强调多学科交叉和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综合性。新的课程体系设有公共基础必修课、公共基础选修课、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综合技能(含实践)课、专业拓展课及专业课外实践7个板块,课程设置灵活多变,不仅可以强化课程间的整合,还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进行个性化发展。

课程设置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等专业主干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满足市场对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在专业教育课程中,分先进制造技术、协同网络制造两个方向培养,并开设20多门选修课供具有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

建立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职业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探索多种实践实习形式,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不同实习方式结合起来,通过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穿插实习、顶岗实习等不同形式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强化实践实训指导,邀请一线能工巧匠与学生面对面零距离接触,通过配备校内、校外两名指导教师,确保学生实习实训取得实效。

(三)搭建校企研发平台,强化技术技能培养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多种形式协同育人技术研发平台。完成智能装备制造省级工程中心、省级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协同育人平台、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公共实训中心、精密检测研究所、机器视觉研究所等研究开发平台建设。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利用上述平台开展“产学研培”四位一体化教学,保证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衔接。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卓越试点改革

依托广州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学院平台,以校企共建课程、共建实习基地、互派教师、深入开展科研与技术服务等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职教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与广州市远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华工远正创新班的基础上,继续与合作企业成立精密检测研修班、工业机器人研修班和机器视觉研修班等特色创新班,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开展卓越人才培养。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入相关研修班,根据学生大一期间专业基础课成绩及综合学业表现,实施分层教学与卓越人才培养改革。通过配备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并安排校企双导师进行专业指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卓越人才培养以技术技能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2+1+1”为基本培养模式(其中“2”为职业基本能力和专项能力培养,校内理论教学;“1”为技术实践能力培养,校企联合培养;“1”为综合能力培养,校企联合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培养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的卓越技能人才,从校内到企业,缩短人才在企业的成长时间,使之成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亮点。

(五)开设创业训练课程,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课程。结合专业特点,修订课程标准,聘请企业人员授课,讲授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将企业技术创新融入专业课程中,将工艺工法与技改技革等岗位创新内容引入专业教学中,促进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开设创业训练项目课程,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取专利,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与技能竞赛,完善学生创新创业配套措施,激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与创新能力。探索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校期间实施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允许学生在取得专业要求的学分后提前或者延迟毕业,适应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六)夯实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国际视野人才

深化学院与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合作开发的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本科专科教育项目,继续探索与国外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有计划地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争取与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建立点对点合作关系,开发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持续以团队方式派遣访问学者系统学习国外先进办学经验。鼓励开展中外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扩大专业教育的国际辐射力。通过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秀师资、优秀专业和课程,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推动学院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和开放水平。

(七)定期开展专业诊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搭建覆盖教学全程的信息收集、分析、反馈的信息化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建立完善的从学院到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到毕业、校企共同参与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专业对考生的吸引力、在校生对专业的满意度、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毕业生就业质量4个维度对专业进行评价,全面分析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不足,不断促进专业结构优化,做到专业与区域产业共生共长。

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为基础,以修订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结合在校生学习评价数据,定期开展专业自我诊断。通过专业年审,将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过程,为加强专业建设提供依据,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从进校到就业闭环管理、全程可控,实现人才培养从“粗放式”向“精致化”方式转变,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持续稳步提升。

五、结束语

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职教本科试点项目,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在专业运行机制、发展路径、师资队伍、課程体系、实践教学、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多形式、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探索,通过工学结合,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长学制办学特色,对于广东省职业院校精密谋划、科学布局职教本科,深入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梯次、类别和结构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建如.职业教育本科的相关争议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30).

[2] 高军,林徐润.基于先行示范区双高院校建设的职业教育本科试点内涵建设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21(10).

[3] 秦咏红.基于技术教学论的职教本科发展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34).

[4] 孙惠娟.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探析[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构建专业建设
基于国际语言测试理念的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初探
ESP课程体系下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关注校本,有效教学
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标准体系》课程的构建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探析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