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静刚方王云凤

2024-01-23 02:45
文史月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弘治学子

◇ 张 超

王云凤坟墓(今已被盗毁)

王云凤(1465—1518),字应韶,号虎谷。山西和顺县前虎峪村人,明朝南京户部尚书王佐的次子。成化十九年(1483 年)中举人,成化二十年(1484 年)中进士。成化二十三年(1487 年)任礼部主客司主事。后历任礼部祠祭司员外郎、郎中、国子监祭酒、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职。明隆庆元年(1567 年)追赠为右副都御史(正三品)。

王云凤历仕成化、弘治、正德三朝。这段时间宦官专权,先李广当权时,王云凤不惧生死,乞斩李广;后来刘瑾当权,也从来不给刘瑾送礼,惹得刘瑾大怒。他把关乎国家民生利害的事作为从政之本,在京不惧权要,敢犯颜直谏;到地方后,清正廉洁,与民秋毫无犯,政绩卓著。他治学有方,学风为之一振;治军有纪,番彝莫敢来犯。他的文章雄浑严洁,诗赋清奇古雅,书法自成一家。他屡疏弊政,其中之一就是要藏富于民,以天下百姓富为富,而官员要厉行节俭。王云凤以身作则,他住的房子很简陋,吃饭穿衣也很俭朴,却能够恬然自乐。其门生吕柟称赞他:“有作人化俗之文,有攘夷戡乱之武,有因时明礼之才,有援古修乐之具。”

以直著称

明弘治三年(1490年),撒马尔罕(今中亚地区)到京城上贡狮子,王云凤时任礼部主客司主事,他认为进贡狮子耗费巨大,于是向司郎中建议阻止,郎中不听从,王云凤又向侍郎周经、尚书耿裕力陈其弊。周经、耿裕都同意王云凤的建议,上奏称:狮子每天要吃掉一只羊,从进入我国国境到抵达京城,积年累月消耗何止一万羊。并且,宋仁宗时有番邦进贡麒麟,被司马光上章谏阻。前朝宪宗皇帝也曾下旨拒绝朝鲜国上贡白羽鹊、矛隼,陛下在弘治初年的时候也拒绝哈密国上贡的玉石,现在应该仿照实行。最终,孝宗皇帝同意了王云凤的上谏。

当时,太监李广恃宠而骄,权倾朝野,群臣没有一个敢揭发检举的。弘治十年(1497年),王云凤时任礼部祠祭司郎中,独自上书弹劾李广,称他:窃取皇上的权威,利用权势肆意贪污,公然受贿索贿,大搞钱权交易,连年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暗自操纵朝廷政权,把持官员的升调,乞求斩杀。于是,王云凤的耿直声震朝野。

勤政爱民

弘治十一年(1498年),王云凤因遭李广诬陷,被贬到河南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到任后,他勤于政务,每日受理案件百余起,不仅能够处理妥当,而且也能做到秉公执法,时任兵部尚书许进的老家就在陕州,他的侄子触犯了律法,王云凤能够秉公依法治罪,许进听说后称其为真君子。王云凤积极给百姓兴利除弊,惟恐落后。当地吃水困难,他召集民众兴修水利,引广济渠水入城,民众都踊跃参与。

当年夏天,陕州下冰雹导致农田受灾,王云凤独自一人骑马穿林入谷察看所有村落的受灾情况,晚上就住在百姓家里,只吃自己带的干粮,不吃百姓一粒米。每次征收田赋租税的时候,王云凤都严令禁止强制摊派,村里长也不敢强行索取私利。遇到有势力的人强取豪夺损害百姓利益,王云凤一定会严厉惩处。而他又在贤者的家乡修建牌坊,用来表彰,拆毁寺庙来补给学田的不足,并为学子讲解程朱之学。于是,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普通百姓都衷心信服他,把他和古代的循吏良臣相提并论,被称有东晋刘穆之遗风。

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云凤被升为陕西按察司佥事,奉命提督学政。他路过陕州的时候,父老乡亲簇拥着马车嚎啕大哭,一直从卯时走到巳时才出了城郭。

治学有方

王云凤奉命提学陕西时,他教导学子首先要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其后才是文化才能。他教人读书先从《小学》《近思录》开始,然后再读各种经典著作。王云凤指出:修养道德来培养光明正大之气,读书来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谨慎行事以达到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而忽视了日常的努力积累,也不要做越过伦理道德底线的事。

王云凤制定了一系列规矩来约束学子,用“五要”整肃学子的内心:敬以收放心、静以定躁心、诚以息妄心、公以减私心、正以省动心。用“十容”整顿学子的形象:头容直、色容庄、耳容审、目容端、声容静、手容恭、足容重、坐容正、立容直、揖容肃、拜容恳。用“十一行”矫正学子的教养:孝事父母,弟事兄长,恭事师范,睦事宗族,孙事乡党,忠于谋事,信处朋友,礼驭行事,义驭接物,廉驭货物,耻驭过愆。用“九戒”敦促学子的礼仪:冠礼以重成人,戒无序;婚礼以重夫妇,戒论财;丧礼以重哀死,戒浮费;祭礼以厚追远,戒苟且;射礼以观志体,戒无德;乡相见礼以观和敬,戒侮悍;乡饮酒礼以尚齿德,戒偏私;庆贺节礼以观忠爱,戒惰慢;鞭春、日月食礼以观报本,戒忽略。

在陕西提学任时,王云凤着力铲除凶恶奸邪的人,表彰信用善良的人,推崇儒家正统学说,禁毁淫词邪说。于是,肃清了学风,三秦大地涌现出众多杰出人才。其中,王云凤的学生、陕西高陵(今西安市高陵区)吕柟,于正德三年(1508年)考取了当朝状元,日后成为明朝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正德四年,王云凤被升为国子监祭酒。在任时,他朝夕讲学,提倡主敬、穷理、修身、修道,并制定十七约来严格规制学生,教学很有方法。

治军有纪

王云凤提学陕甘时教士条件

弘治十四年(1501年),王云凤升为陕西按察司副使,奉命整饬洮河、岷州(今甘肃省岷县)一带边防。当时边境地区军队和其他种族居民杂处在一起,放纵专横,法纪松弛。王云凤到任后,反复给百姓讲孝敬长辈的道理,废除长久以来的弊政,抓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并制定了“团乡兵、募边兵、择有司、足军器、惜粮赏、恤贫军、励将领、防后患”八事和禁约三十条。自此,军队法纪严明,西戎军队逃往远处,不敢来犯。

正德七年(1512年),王云凤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地方赞理军务。边关的老百姓一向惧怕镇守边关的将领士卒侵犯暴掠,听说王云凤要来,都高兴地说:“现在终于有了给我们做主的人了。”王云凤到任后,严明法令,罢免了随意占用驱使士兵的军官和私借战马的权贵,那些奸诈狡猾把持粮草价格的商人听说后也都望风而逃,稍微逃得慢的,都被愤怒的众人抓起来殴打。当时边防地区谷价奇高,王云凤自行决定凡是违反军令的军官,必须按照规定买粮食来赎罪,所得粮食都用来补足军用。结果没过多少天,军队就积累了过万石粮食。王云凤还带领官兵勤加操练,整顿军队纪律,告诫官兵不得侵犯百姓,训告士兵每天都要像敌人即将来临那样精心防卫准备。于是,宣府官兵纪律严明,与民秋毫无犯,敌人也不敢随意侵犯。当时都说,北部的边防要地就应该让王云凤来守卫。后来,王云凤离开的时候,将士百姓都遮道感泣。

矫矫君子

王云凤出身官宦家庭,他的祖父王义为人刚强坚毅、特立独行。父亲王佐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当时宦官刘瑾专权,群臣都向其行贿,而王佐在京当官多年,从来没有给送过礼。刘瑾曾对人说:“都说山西人小气,果然是这样。”王佐去世后,皇帝给予很高评价:“海深山厚,月白风清,秋水寒潭,快刀利剑。”深厚的家学渊源,良好的家庭环境,对王云凤日后的人生经历以及性格养成等方面的塑造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王云凤从小就聪颖出众,行为举止端庄。上学时,有一个同学借了他一把扇子,偷偷出去和妓女赴宴。王云凤知道后,把还回来的扇子当面扔到地上,从此和他不再往来。长大后,王云凤更加刻苦读书,对所读书目过目不忘,写文章顷刻立就。王云凤考取进士时,有朋友准备用披红戴花来为他庆贺,他拒绝说:为什么要炫耀呢?众人都感叹难以做到像云凤那样。

王云凤写文章雄浑严洁,诗词歌赋清奇古雅、朴实无华。他还擅长书法,真、草、隶、篆自成一家。著有《小学章句》《博趣斋稿》《读四书札记》,现在只存世《博趣斋稿》14卷,收录在《虎谷集》里。

王云凤与太原王琼、乐平(今山西昔阳)乔宇并称“晋中三杰”,亦称“河东三凤”。康熙《和顺县志》、光绪《和顺县志》、民国《和顺县志》、康熙《陕西通志》、雍正《陕西通志》等有传,并被明代过庭训编入《明朝分省人物考》,清代沈佳编入《明儒言行录》、刘贽编入《三立祠名贤传》。

猜你喜欢
弘治学子
龙江剧《弘治私勘》
杏林组曲·学子赋
《宪宗实录》成书时间考误
素秀至珍传世与出土的明弘治、正德瓷器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弘治帝先捧后杀除奸臣
笔道颜真卿
700寒门学子上北大,没什么好骄傲
帮助老区贫困学子,请接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