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子文庙大成殿

2024-01-23 02:45王淼棣
文史月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大成殿长子斗拱

◇ 王淼棣

长子文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城中心,是山西仅存的10座元代文庙之一。据明弘治八年版《长子县志》记载: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迁建,金正隆至承安年间、元中统及至元六年(1263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等多次修葺。其中,文庙大成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建筑均为近年新建。院东与崔府君庙相邻,院内现存大量石刻、碑刻,为研究文庙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档案信息。1996年1月12日,长子文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其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成殿正立面

文庙,亦称孔庙,专门祭祀儒家始祖孔子,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儒家标志性建筑。在古代,文庙集教育功能与官方祭祀功能于一身,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尊崇,一般建筑规模宏大,礼仪等级为当地最高,甚至超过地方的官府衙署。山西建造文庙的历史较早,建制完整,府州县三级文庙俱全,仅录入《山西省志·古建筑志》的就达47座之多,建筑布局已成定式,一般有千仞坊、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文昌祠、尊经阁、明伦堂、东西庑、乡贤祠、名宦祠及宫墙等。

大成殿立面图

长子文庙是古时长子县的官学之地。据乾隆版《潞安府志》记载,长子文庙建于宋朝初年,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迁建至现址,金代天会九年(1131年)改扩建,元、明时屡有修葺。至明清时,长子文庙已有影壁、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两厢祠堂、斋舍、经阁、殿署数十间,规模十分宏大,现仅存大成殿。

大成殿属元代遗构,面阔五间14.77米,进深八椽13.38米,通高11.14米(室外地平至脊吻顶),单檐九脊歇山顶,灰色筒板瓦屋面,黄绿琉璃脊饰,黄色宝瓶形脊刹。斗拱具有典型的北宋晚期特点,四铺作单抄,前后檐及山面柱头铺作相同,不用补间铺作。以支替承华拱及柱头枋,用批竹昂状耍头,昂中央起棱。角铺作使用下昂。梁架为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有添柱。殿内保留着大明嘉靖十年(1531年)《御制孔子祀典说》石碑一通。碑身阴面镌刻有嘉靖十五年(1536年)刻制的《宣圣遗像》一尊,圣像衣纹整洁,线条流畅,形体端庄,雕刻手法细腻,富有神韵。遗像左侧镌刻记载着画像依据和出处,据传为仿“画圣”吴道子墨迹而雕刻。

长子文庙大成殿作为反映儒家文化的历史建筑,表现出古朴庄重的特征。保留的具有宋元特征的斗拱、梁架等构件,用材硕大粗犷,而遗存的明清木构件、石柱础等,则雕制精美。大成殿采用了前后插廊的结构设计,有效降低了大跨度构件对梁的尺度要求,同时留出了宽敞的使用空间。除檐柱柱头施檐额外,殿内金柱柱头均无檐额或普拍枋,保留了柱头仅设阑额、上施大斗以及斗拱上设置木沓头承梁的早期做法。梁架中以瓜柱隔架,瓜柱、叉手等更多地保留了元代特征,造型简洁。由于明清时期对大成殿又有所修葺,所以大成殿在保留较多元代建筑特征的同时,也反映出了部分明、清时期的营造法式。该大殿对研究古代建筑学,尤其是宋、元时期建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大成殿长子斗拱
说不完的斗拱
兴业文庙大成殿复原设计研究
传统礼制中孔庙大成殿建筑形制与空间形式研究
民居趣读
云南文庙介绍
——凤羽文庙大成殿
道光帝皇长子奕纬死因辨析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以沈阳故宫为例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
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水环境污染源调查
【活跃领域】:美食百年手艺撑起深夜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