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2024-02-23 17:45翟思遥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索亚汤姆整本书

翟思遥

与碎片化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更有利于学生建构全面系统的语文知识网络。当前,多数学生缺乏整本书阅读经验,面对各类课外读物无从下手。小学作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黄金阶段,教师需要优化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让学生沉浸在整本书的字里行间,领略大千世界,感受百味人生。

在小学阶段,想要成功组织整本书阅读,教师首先需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学生普遍好奇心重,喜欢探索世界,对新鲜有趣的知识充满热情,当他们遇到不喜欢学习的内容时,就会表现得相对消极。对此,教师可采取“预测激趣法”,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探索热情。预测是国际通用的阅读策略之一,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通过预测策略带动学生对阅读素材进行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从插图、封面、书名等角度进行合理预测,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探索热情。

例如,在组织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聚焦该作品的题目,让学生发散思维,从题目出发预测书籍的相关内容。在预测期间,教师引导学生激活原有的知识储备,品读题目,捕捉关键信息,进行合理推测。比如,有的学生提出“通过作品标题可知,汤姆·索亚是本书的主人公,而这本书着重描绘了他各种奇妙的探险经历。”据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继续预测,“汤姆·索亚会经历怎样的探险?又会遭遇哪些险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将脑海中浮现的惊险刺激场景描绘出来。比如,有的学生想象汤姆·索亚带着小伙伴乘风破浪,途中遇到了海盗,还找到一座迷人的小岛,甚至还得到了一份藏宝图。通过互动,学生对《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很想知道汤姆·索亚究竟遇到了怎样的险境,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此时不待教师吩咐,学生就会主动进行整本书阅读。

读书应该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本身充满了好奇心,想要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预测策略的巧妙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加强学生对阅读策略的认知,使学生深入探索文本,感受阅读的乐趣,如此才能推动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实施。

思维导图可将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直观呈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教师就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其中。当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某部作品的思维导图时,学生此时不再是被动地读,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捕捉阅读材料的关键信息,通过有内在逻辑的框架进行呈现,建立对整本书的宏观认知。除此之外,有了思维导图的辅助,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不再是浮光掠影或是走马观花,而是效率更高的阅读行为。

例如,在组织学生阅读《水浒传》整本书时,教师可以以“水浒英雄人物”为核心词,引导学生绘制相关的思维导图。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要求学生运用此前学过的阅读方法,比如速读、跳读、精读等,把握作品的关键信息。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名字、绰号、背景、事迹等角度梳理人物形象,绘制成相关的思维导图。如鲁智深的绰号是花和尚,他原本是官府提辖,属于官职人员,后因为替金翠莲出头,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为了逃避官府追查,躲在寺里落发为僧,与鲁智深相关的情节众多,如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个英雄好汉的经历,还可以了解水浒好汉的内在关联,为后续的深度阅读奠定基础。

不难发现,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特别是古代文学名著,常常被复杂的人名、地名以及情节所困扰,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就可以降低名著阅读的难度,使学生的阅读更具条理性。

整本書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多读书,读好书,也是学生进步的先决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在书目的选择上煞费苦心,却对学生的阅读过程缺乏指导,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不妨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整本书展开深度探究活动,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作品的认知,使学生从被动地读转为主动地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使学生充分沉浸在文学作品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例如,在组织学生阅读《西游记》整本书时,有关本书的人物形象解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加强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营造问题情境,为学生设计如下任务:如果你可以进入书中的世界,并和师徒四人中的一位建立伙伴关系,你会选择谁?设计这个任务是为了帮助学生把握唐僧师徒四人的个性特质及精神特征,至于选谁做朋友是一个模拟性任务,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作品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个人物形象。因为要选择某个人物做自己的伙伴,学生必须了解唐僧师徒究竟是怎样的人,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因此该任务可以助推学生深入文本,通过把握文本情节了解人物的个性特质。比如,有的学生选择孙悟空,因为孙悟空非常酷,而且格外胆大,觉得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很有安全感。有的学生喜欢猪八戒,因为猪八戒憨厚有趣,总能满足口腹之欲。为了避免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教师可以结合作品情节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从情节出发,说一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可见,想要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对此,教师应结合课外读物的相关特点,为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情境,加强学生对所读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不管阅读任何书籍,掌握一定的技巧必不可少,因为“死读书”永远不如“巧读书”。同样是读书,有的学生从头读到尾,逐字逐句阅读,投入百分百的精力,阅读效率反而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恰恰相反,只用20%的精力就可以了解书籍80%的内容,阅读效率孰高孰低不言而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提升整本书阅读效果,教师需要给学生传授一定的阅读“秘籍”,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还能降低阅读难度,使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过程。

以《海底两万里》为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技巧。第一,要求学生利用粗读的方式快速捕捉作品的关键信息,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封面、插图、前言、目录等快速了解书籍的主要内容,了解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相关经历以及本书的创作背景。第二,引导学生再次回顾目录,从目录中筛选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阅读,初步感知作品的语言风格。如果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跳过去不读。第三,引导学生利用批注的方式阅读作品,结合故事人物以及情节绘制思维导图,把握作品的脉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摘录原文中的精彩语句,也可随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还可以在作品的空白处记录自己产生的疑惑。比如,书中描绘的海上巨型怪物究竟是不是独角鲸?这个在海上兴风作浪的“庞然大物”究竟是什么?教师给学生传授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海底两万里》的精髓。

上述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行为进行了专业指导,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阅读技巧,使学生面对《海底两万里》不仅不“犯怵”,反而心生向往。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难度得以降低,可以循序渐进地了解作品的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宗旨,以学生的需要为核心,优化整本书阅读指导过程,使学生切实成为阅读的主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使学生在阵阵书香中提高文学素养。

猜你喜欢
索亚汤姆整本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贪吃的汤姆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百年畅想
一只小海狗的使命
掉钱
童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