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起步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4-02-23 17:45宗越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白话文司马光文言文

宗越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体现,就是将文言文教学从原人教版的五年级提前到三年级。《司马光》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在短小的篇幅中完成了“司马光砸缸”这一著名历史故事的讲述。对这样的课文,教师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起好步呢?下文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鉴于课文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笔者在课始以此作为学习起点,让学生讲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学生的讲述,可以引出课文主要人物司马光和他的所作所为,为学习课文做铺垫。在学生讲述后,笔者导入课文学习:“大家讲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写下来的话有好几百个字;你们打开课本,数一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司马光》有多少个字?”学生数的结果是全文只有30个字;笔者顺势让学生再读读课文,说说与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说字能读出来,句子意思有些读不懂;有的学生认为读完课文,好像看不出是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笔者据此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我们讲述故事用的是现代汉语,也就是白话文,是大家天天都在学习和运用的,大家都能听得明白;课文用的是古代汉语,叫文言文,是古时候人们在书面上运用的文字,离我们现在很久远了,所以你们读起来很不习惯。之后,笔者让学生算一算:文言文用30个字的篇幅,讲清楚了白话文需要用300个字才能讲清楚的故事,说明文言文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

文言文课文,学生初读出现读不懂的情形有很多,尤其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教师有必要通过释疑,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文言文学习。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文言文学习的起点。实际上,文言文课文学生是第一次学习,但是学习文言文课文的方法,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比如,学生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等了解文言文句子的大意,这一方法学生在古诗中学习过;还有文言文字词的意思,需要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理解,或结合上下文推测,学生在其他课文中也学习过这样的学习方法。根据这样的学习起点,笔者让学生先看看课文的注释,如“庭”“瓮”“皆”“迸”等,尝试了解句子的大意;接着,笔者让学生找出文本中与白话文用法不一样的字词,尤其是大量的单音节词,如“儿” “群” “众” “戏” “登” “跌”“没” “弃”等,采用学习白话文的方法,达到了解句子大意的目的。其次,教師需要选择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学生提出课文明明说的是“司马光砸瓮”,可讲故事为什么用“司马光砸缸”做题目呢?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区别缸和瓮这两种容器,通过呈现图片,让学生注意“瓮”的外形决定了小孩子掉进去后,自己很难从中爬出来,还可以介绍成语“瓮中捉鳖”,让学生的疑惑得到消解。当文言文中的字词理解问题得到解决后,课文大意的了解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在文言文学习中,诵读被看作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初读文言文,读不通顺,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教师通过示范进行引领。这也体现在课后练习的要求中“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在《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中,朗读课文的要求不可过高,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学生在朗读文言文上容易遇到的难点,让学生在跟读、练读中,暴露朗读问题,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训练。这种训练主要体现在词句间的停顿上,也就是文言文学习中的句读。笔者在范读后,引导学生在句中画出停顿提示斜线,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应有的语感。

文言文中承载的人文精神指向的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立德树人的目标。统编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课文,大多数都是故事,能够有效对接课文所在单元人文主题的教育要求。《司马光》一课所在单元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笔者在学生了解故事大意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司马光为什么要把瓮砸破?你是怎么理解他的这一举动的?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认识到司马光砸破大瓮子,是为了救出小伙伴;司马光不像别的小朋友那样离开,表现得很沉着、镇定、勇敢,也很有智慧,这样的优秀品质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总之,在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司马光》的教学中,教师既需要把握好文言文起步教学的尺度,又要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真正起好步,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能够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白话文司马光文言文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砸缸之谜
司马光砸缸
胡适妙解白话
司马光“警枕”夜读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胡适巧推白话文
胡适妙解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