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2024-03-21 06:43李锦宏蔡灿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粒细胞生存率淋巴细胞

李锦宏 蔡灿锋 曾 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普通外科,广东清远 511518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均位居前列[1]。目前临床上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主要依靠TNM病理分期,但是TNM病理分期相同的患者预后并不相同,积极寻找对结直肠癌预后有预测价值的指标,对复发风险较高或预后较差的患者提前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率。

炎症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一些炎症指标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已被报道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2]。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是Hu等[3]综合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计数提出的一项新的炎症指标,有研究报道SII与胃癌、胰腺癌和胆管癌等恶性肿瘤的预后相关[4-6]。目前有关SII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术前SII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本院)142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随访资料。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IRB-2020-032。

纳入标准:术前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病历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入院时合并肠梗阻、肠穿孔或肠出血等并发症;入院时合并感染性疾病、血液疾病或免疫疾病等;入院时合并其他良性或恶性肿瘤;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随访资料缺失或失访。

1.2 方法

收集患者术前血常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等抽血测定结果计算SII,SII=中性粒细胞计数×PLR。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术后病理结果等资料,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结直肠癌TNM分期进行病理分期[7]。通过电话、门诊或住院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结直肠癌患者术前SII情况;②结直肠癌患者术前SII与性别、年龄、术前CEA、术前CA19-9、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③结直肠癌患者术前SII和临床病理特征与其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频数或率(%)表示。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术前SII最佳截断值。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比较两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回归分析术前SII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的关系。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SII最佳截断值

以5年生存时间为终点绘制ROC曲线(图1),ROC曲线下面积为0.656(95%CI:0.561~0.750)。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300(敏感度为54.7%,特异度为75.3%),相对应的截断值为750.64。以750.64作为术前SII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SII组(SII<750.64,n=91)和高SII组(SII≥750.64,n=51)。

图1 术前SII最佳截断值的ROC曲线

2.2 SI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高SII组中肿瘤≥5 cm和肿瘤低分化的患者比例高于低S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CEA、术前CA19-9、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SI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结直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EA、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术前SII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有关(P< 0.05)见图2、表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术前SII是影响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 0.05),见表3。

表2 结直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3 影响结直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

图2 高、低SII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曲线比较

3 讨论

SII是近年新提出的一项炎症指标,它包含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肿瘤患者机体内的免疫炎症状态,而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与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相关。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靶向降解肿瘤细胞内胰岛素受体底物1促进肿瘤细胞增殖[8]。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白介素-17α可通过激活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转移[9]。血小板被肿瘤细胞诱导活化后可释放出大量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促进肿瘤生长及肿瘤血管生成[10]。血小板可黏附在肿瘤细胞表面形成血小板-肿瘤细胞复合物促进肿瘤血行转移[11]。淋巴细胞是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关键,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NK)细胞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12],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能够分泌一些细胞因子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13]。因此,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淋巴细胞减少通常与肿瘤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本研究分析不同术前SII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高SII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SII组(P< 0.05),且高SII是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高SII患者术后预后较差,与李秀庚等[14]研究结果类似。

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和TNM分期等多种因素有关[15]。本研究也分析了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年龄、肿瘤术前CEA、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等因素均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有关(P< 0.05)。关于SII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Dong等[16]研究纳入了1700余例结直肠癌患者,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患者SII明显升高。而本研究仅发现SII与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有关,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相对较少。

本研究存在局限性:①本研究仅分析了术前SII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尚不清楚SII对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有何影响;②本研究病例数较少,对患者术后是否接受辅助化疗以及采用何种辅助化疗方案未能进行亚组分析,后续需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综上所述,术前SII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联合术前SII及相关临床病理指标综合评估患者预后,对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粒细胞生存率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