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移动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4-04-08 05:13周静
互联网周刊 2024年5期

摘要:本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在技术能力不足、教学设计和适应能力有限、心理上的认可接受与行动上的犹豫不决极限拉扯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强化教师专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增强其数字化应用能力;守正创新,加强资源整合能力,实现教学全过程数字化;逐步建立并完善教師移动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三方面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移动教学能力

1. 研究背景

数字化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带来的是系统性的重塑,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涉及社会生产生活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数字化技术的日趋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激活了创新动力,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理论课,不仅表现在课程内容、体系的不断深入丰富,也反映在教学手段、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迭代更新。回应数字化改革的历史潮流之势,主动适应改革要求并做出变革和行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为思政课教师的移动教学能力提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1 时代变革之迫:数字化改革背景对教师移动教学能力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

数字化改革与发展,是当前时代的重要特征。随着我国数字化在各行业领域快速崛起,教育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这对教师的移动教学能力提出了新挑战。例如,课程管理系统模块的设计更加个性化,贴合不同课程的使用需求;在线教学资源发布模块操作更便捷;师生互动模块既有信息共享交流功能,又可以及时捕捉学生反馈信息以及评价等。因此,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构建智能交互平台成为当前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它能实现远程在线实时互动与信息分享等功能,为师生提供良好沟通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时代背景之下,教师的移动教学能力必然需要及时提升和持续更新,以适应数字化改革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2 教育发展之需:数字化改革为教师移动教学能力提供了内生动力

当前,各级各类教育都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如何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推进智慧学习和数字课堂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如建立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数字化改革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在推动教育事业的蝶变跃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移动学习环境下,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借助云计算技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师生资源互补、知识互通。这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也是数字化改革发展的优势之一。优势的发生是以教师移动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基础,同时这种优势促生了教师移动教学能力的不断进步,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和循环。

1.3 教师成长之基:提升教师移动教学能力是教师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教师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其移动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是教师成长的根本所在。随着数字化改革步伐加快,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数字化作为一种先进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信息化、更人性化、更便捷化的新的学习环境。在新形势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数字化技术对教育事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教师自身也出现了对移动教学能力提升的高度自我认知,这是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之一,这与教师所应必备的传统能力——书写粉笔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以及面对的现实教育情景中,移动教学能力成为不可回避、应主动谋求应对策略、须直视和高度重视的现实必需。

2. 研究过程:现状分析

2.1 技术能力不足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电脑和投影仪等设备,对于移动设备和应用程序的应用相对较少。因缺乏对移动设备的熟悉,使教师在移动教学环境下面临技术障碍。或是对于移动应用程序的了解不够,对其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有限,使教师难以发挥移动应用程序的潜力,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此外,移动教学涉及各种教学工具和资源,如教学视频、互动课件、在线测验等,若是教师不清楚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工具和资源,就无法充分利用它们提供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支持。

2.2 教学设计和适应能力有限

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教师因受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和教材,缺乏对移动教学的认识和认同,以及对于如何将教学转移到移动平台上缺乏思路和创新。

长期以来,教师已经形成了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思维方式。他们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依赖于纸质教材和面对面的互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移动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比如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访问教学资源,教学可以个性化和灵活,以及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和协作来建立知识。因此,教师对于如何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适合移动平台的形式缺乏思考和探索,仍然倾向于将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应用于移动环境,导致教学效果提升受限。

一些教师缺乏对移动教学的认识和认同,他们对于移动教学的概念、原理和实践可能了解不足。移动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技术、教育和创新的综合能力,能够利用移动设备和应用程序设计各类教学活动。然而,对于那些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或没有自主学习的教师来说,他们对移动教学的潜力和应用范围存在一定的疑虑和不确定性,不了解如何在移动平台上创建互动式教学活动、设计适合移动设备的教学资源、评估学生在移动学习中的表现等。

2.3 心理上的认可接受与行动上的犹豫不决极限拉扯

一些教师在移动教学中面临心理上的认可接受与行动上的犹豫不决,是一个心理拉扯的困境。虽然教师可能意识到移动教学的潜力和优势,但由于他们对新技术和新教学模式的不熟悉,存在心理上的不安和不确定感。他们担心自己无法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害怕面对技术挑战和学习曲线。这种心理上的阻力可能导致他们犹豫不决,不敢尝试或者推迟采用移动教学的实践。同时,一些教师还面临行动上的犹豫不决。尽管他们认识到移动教学的潜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如缺乏培训和支持、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他们对于转变教学方式感到犹豫。他们担心采用移动教学会增加工作量,或者担心学生不会积极参与移动学习,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移动教学中面临心理上的认可接受与行动上的犹豫不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他们缺乏对移动教学的全面了解和认知,对于新技术和新教学模式存在陌生感和不确定性,因此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担心自己在移动教学中的能力和技能是否足够,担心面对技术挑战和学习曲线,从而影响他们对移动教学的接受和采用;受到時间和资源的限制,无法充分投入移动教学实践,导致行动上的犹豫不决。

3.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

3.1 强化教师专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增强其数字化应用能力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仅仅依靠一套课件、一本教材、一张嘴是很难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应随着信息化社会、数字化改革的进展而与时俱进。为教师提供专业性教育和技能培训机会,是一种最经济而富有成效的形式。通过培训和进修,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能及时更新教师对于数字化教学改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转变思维,改变其对数字化、信息化的认知。由“怕”变为“爱”,由“疏”变为“亲”,由习惯书本、电脑变为走向移动小屏、智慧大屏。

正如前面分析中所提到的“针对移动教学能力的专门化、全员化培训有限”问题,在当下的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理应看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因此,关于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应成为教学单位每年的常规性培训项目,在培训对象上应做到“全员参训、应培尽培”。培训内容上关照到当前移动教学能力的最低要求和重点掌握技能等,应当是重点突出、理实一体、效果明显的,“既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数据驱动、共创分享、人机协同等模块的技能培训,又为受教育者建立数字化培养的成长档案,真正重视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数字素养提升的长效培养机制”[1]。

3.2 守正创新,加强资源整合能力,实现教学全过程数字化

现阶段,大学公开课、微课、慕课、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全国大学系统中已经形成具有突出亮点、鲜明特色、全专业、多学科的网上资源库,具备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尤其是微课和慕课类的学习资源,由于其短小精悍、简学易懂等优势受到众多人的喜爱和欢迎[2]。这些网络教学资源能成为数字化教学的重要内容支撑,但是存在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连续性不高,甚至有些资源长期不更新问题,这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是数字化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影响数字化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

因此,对于长期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加强如微课、视频、图片、案例等数字资源的整合能力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例如,以“智慧课堂”为抓手,构建高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全过程数字化,是教师移动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字化资源”,构建“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进而达到激发思维潜能,增强创新能力的目的。

3.3 逐步建立并完善教师移动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整合与优化,提出面向教师移动教学能力的关键行为指标及量化标准,根据各阶段特征设置相应等级,并能依等级进行全方位的结果运用、教学诊断和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中,针对教师移动教学能力的评价所占比例小,也不全面,并不能综合而全面反映客观事实、发现问题。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判定教师素养、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基础前提条件。评价指标不仅要包括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而且要将评价嵌入学习目标达成、学生参与度、网络资源的建设、使用、共享,以及教学反馈和教学反思等整个过程。

3.3.1 建立突出数字化导向的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能力评价主体主要由管理者、专家、同行、学生等部分组成,而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更需要突出“数字”作为真实而客观的评价主体。从平台系统中导出的“数字”信息,能够真实反映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数据运用能力。除了传统的点名、评价、发布互动等功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掌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这些都能够通过“数字”信息进行呈现,从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进行客观评价。

3.3.2 实现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智慧评价

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往往仅局限于对知识点进行考察,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当前数字化改革为教师移动教学能力评价提供了全新思路和实现路径,强化过程评价,由注重结果的一次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转向注重日常行为的过程性、伴随性评价[3]。评价手段已从传统的问卷调查转向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以数据为核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手段的运用、课程资源的建设、学生反馈信息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从而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地反映评价结果。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所构建的多元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建立一个基于多维数据的,融入学生、教师、社会等方面的评价体系,并融合创新的评价机制,方能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品质和水平。

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与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的全面融合,提升教师移动教学能力愈发趋于紧迫。教师通过数字化思维形成数字化认知,运用数字化技术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架构、手段方法、效果评价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从而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从传统课堂跃升向现代教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全面重塑,推动课堂教学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参考文献:

[1]徐稳,葛世林.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3(3):45-51.

[2]陈铭.移动学习支持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9):16-18.

[3]舒晖,王以伍.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转型发展路径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2,20(5):105-110.

作者简介:周静,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现路径研究(编号:2022SCG045);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育人质量提升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模式构建的实证研究(编号:2022xj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