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要有边界

2024-05-10 07:01姚锦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4期
关键词:底色任性挫折

姚锦芳

当班主任时间越久,接触到各种情况的孩子越多,就越能体会到家庭教育的不易与重要性。为人父母,要明白亲情的底色里面有一种颜色叫作“无情”。很多人恰恰因为不知道亲情的底色里面有“无情”这种颜色,所以在表达亲情的时候丧失了邊界,失去了基本的分寸,给自己也给别人造成了困扰甚至痛苦。

我之所以体会这么深刻,因为遇到这么一个孩子,她来自一个家境优越的独生子女家庭,母亲对她百般呵护,生活上为她打点好一切,创造优越的条件希望她静心学习。然而她并没有像父母所期望的那样感恩、奋进,相反,她利用父母对她的包容一次又一次任性妄为,知道父母看重学习,就以不上学来要挟父母,甚至常对母亲动手,或者砸东西,或歇斯底里地大声哭闹,好像自己受到了特别大的委屈。她遇到问题习惯逃避,抗挫折能力很弱,沉溺于网络世界……每当我看到她父母憔悴的面庞、无奈的眼神,和那止不住往下流的眼泪,我就会觉得心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没有一点感恩的心,这个局面是谁造成的?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毫无疑问是父母这么些年没有边界地泛滥的爱。父母们默默地为孩子奉献着,也把自己的辛苦和委屈藏在心里。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淡漠了,麻木了,变得“没心没肺”。有项调查显示,有五成的中学生从不跟父母说感激的话,“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我是他们的心肝宝贝,他们自然应该对我好。”“别人的爸妈也对自己的孩子很好,我觉得我的爸妈没有什么特别的。”

很多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期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而不要求他们对家庭做什么贡献,似乎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为家庭增光添彩,父母一切的付出都是天经地义。对于孩子如何与人沟通不重视,对孩子缺乏责任意识、偶尔的任性不重视,孩子就这样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智慧的开端是知道边界,失去边界就失去了智慧。”有智慧的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一定是有底线有边界的。有边界地爱孩子,首先是要让孩子能看到父母对他的爱。父母要对孩子说出自己的辛苦和付出,让孩子知道家里的一针一线都来之不易。很多事情你不说,孩子的洞察能力有限,不会明白,到头来父母只是感动天、感动地,唯独没有感动孩子。不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付出,孩子怎会体察父母,怎会心怀感恩?

有边界地爱孩子,还要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让他知道他是家庭的一分子,需要为这个家出自己的一分力,该做的家务活绝对不能少,该履行的责任也绝对不要包办代替。另外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做错的事情需要自己去承担后果。例如他生气时候如果任性摔东西,就要严肃地警告他,损坏东西要赔偿,事情的后果要自己承担。父母在关键问题上绝对不能妥协。

有边界地爱孩子,还要让孩子去经历一些挫折。有些父母太心疼孩子,看不得孩子受一点苦,想尽办法帮他把人生的道路铺得平坦宽阔,恨不得搬开他前面所有的绊脚石。可总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挫折,没有应对挫折的能力只会让他面对问题习惯性地逃避,这样的孩子永远学不会如何面对人生中的风雨。

就像端着一碗热汤,我们会小心翼翼,怕稍有不慎汤就会溢出来。爱孩子也要这么小心翼翼,把握好爱的边界,才是真正的爱、健康的爱。

编辑/张国宪 终校/孙雅晨

猜你喜欢
底色任性挫折
挫折使我更坚强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永恒的底色
千万别任性
任性者的搞笑
底色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底色
有才任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