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改居

  • 村改居”社区治理问题和优化路径研究 ——以德州开发区为例
    住进了楼房,“村改居”社区应运而生。“村改居”社区是一类由集体土地征收、城中村改造、农村整村拆迁安置等政策推动建立的[3],使原居住的平房变成楼房、村民变成居民、村委会变成居委会的新型社区,与农村社区和现代社区有明显差异,也与两者有着相互叠加的部分,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类社区,社区治理问题复杂多样。探索“村改居”社区治理问题,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推动社区管理服务和综合治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村改居”社区治理开展了研究,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10期2023-12-19

  • 村改居”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主体的转型困境与重塑之道
    市民化;二是“村改居”,即将城镇周边的农村人口成建制地由农村户籍转变为城镇户籍,原农村建制的村民委员会改为城镇建制的居民委员会(杨贵华,2014)2。无论是前一种“农民自发城镇化”路径,还是后一种“农民被动城镇化”路径,均在城乡二元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的背景下进行,产生了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2012—2021 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72 175万人增至91 425 万人,城镇化率从53.1%增至64.7%,有超过1.6 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预计2035 年

    体育科学 2023年3期2023-09-15

  • 突发气象灾害事件中透视“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
    本文基于A市S村改居社区调研,尝试从突发公共危机背景下探讨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的运作并做完善性思考。该社区主要形成党建引领的行政主导与多方力量协同治理的社区治理模式,突发公共危机下,党领导是核心,逐步形成中央到乡镇街道多级抗洪联控体系,社区自治组织充当抓手,公权力下沉,社区服务组织畅通微治理,志愿者拓展服务供给的多元化主体协同治理。并通过分析抗汛短板,思考如何完善该模式,夯实治理效能,主要包括继续发挥党建领导的核心优势,打造组织化志愿者队伍,设立楼栋长,推动

    理论观察 2023年4期2023-07-26

  • 村改居”居民文化认同的消解与重塑
    刘佳佳摘要:“村改居”社区作为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过渡的特殊样态,因其“亦城亦乡”的独特性而为学界所广泛关注。在“村改居”社区这一过渡型社会形态中,受文化延续性、稳定性的影响,社区意义空间、交往空间、权力空间的重构远滞后于生存空间(物质空间)样态的变化。从空间变革的视角审视“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现状,可以发现社区居民面临着文化记忆断裂、文化归属感消解、社区情结转化艰涩、主体意识薄弱等多重瓶颈。有鉴于此,基于物质空间、意义空间、交往空间和权力空间之界分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6-14

  • 流动性平衡:“村改居”社区的空间生成与秩序实现
    的重要手段。“村改居”社区在空间形态和治理体制上具有“非城非乡”“半城半乡”的城乡过渡属性[1],面临着空间重构与社会治理转型的时代命题。学界从实践类型模式[2]、农民文化生活适应性[3]、社区共同体再造[4]、社区组织转型与社会治理机制重塑[5]、社区物业化管理[6]、老年人居住排斥[7]等方面对“村改居”社区作了深入分析。从空间视角对“村改居”进行研究的成果集中在空间生产与空间治理两个方面。在“村改居”空间生产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大都借鉴了列斐伏尔的空间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5-16

  • 嵌入与融合:社会工作助力“村改居”社区治理路径探析 ——以L机构嵌入D社区为例
    ,越来越多的“村改居”社区应运而生。其既不同于原有的农村村落,也区别于现代化的都市社区,具有文化多样性及冲突性的特点,社区治理困境更为复杂。近年来,国家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工作给予大力的政策支持,社会工作已经第六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中国专业社会工作恢复重建以来,开始走的是“嵌入性发展”道路,随后的发展呈现出“协同性发展”的特点。但专业社会工作在嵌入行政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表层嵌入的现象,嵌入过程面临诸多困境,使得社会工作专业性未能完全发挥。因此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3-01-13

  • 空间变革下“村改居”社区治理策略研究 ——以L市Y区十号小区为例
    融入城市”。“村改居”社区即为城市化的过程中自上而下对大量村庄实行撤村并居、还迁安置后形成的一类社区。该类型社区村民居住空间由分散式变为垂直式,随之而来的关系空间、物质空间等都发生了变化。传统乡土性的公共空间承载着村民共同的记忆和情感,对推动社区整合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而拆“村”建“居”以后,扁平化的生活空间转向垂直化的封闭空间,村落传统公共空间发生了变化甚至消失,村民自治逐渐向居民自治转变,新社区整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完善“村改居”社区治理,

    行政科学论坛 2022年2期2022-12-17

  • 村改居”社区治理优化路径研究
    新生事物——“村改居”社区应运而生。但是,“村改居”社区是介于农村村委会与现代城市社区之间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与二者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又有着相互交叉叠加的部分,因此很多治理问题是过去不曾遇到过的,解决起来更为复杂,“社区之表,农村之实”的处境往往成为“村改居”社区的治理常态。提升“村改居”社区治理能力,既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加大对“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关

    现代交际 2022年4期2022-11-22

  • 国家城镇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体育治理的逻辑创新与理性调试
    果之一。所谓“村改居”是国家快速城镇化推进中,伴随着新城扩张、旧城改造或土地流转中涉及到基层组织建设、集体土地处置、集体资产处理、集体住宅改造、村民农转非、公共服务建设及各群团组织关系理顺等问题的一项系统工程。据统计,2012 年至今,中国城市化率从52.57%增长至60%左右,增幅7.5%,涉及人口约1.2 亿人,传统村落的加速消亡,意味着“村改居”社区正在迅速增加[1]。然而,在这场由国家主导的“乡”与“城”的变革中,新社区、新空间的形成都富含社会性,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2

  • 城乡融合背景下“村改居”社区治理体系路径探索与研究 ——基于对许昌市“村改居”社区的调查
    000)一、“村改居”社区在转型期面临的治理困境“村改居”社区是在我国以城市扩容为主的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过渡类型的社区。从直观层面来看,“村改居”主要表现为一种身份的改变——由村民的身份变为居民,由村庄的身份变为社区。但是,要实现“村改居”的彻底转型,必然会面临基层社区管理复杂化、集体经济产权归属、集体经济经营障碍和公共服务延伸等诸多治理难题和困境。(一)城乡结合的经济环境使社区治理变得艰难就许昌市而言,区位优势使得许昌市的“村改居”社区数量较多,

    活力 2022年10期2022-11-14

  • 城镇化背景下“村改居”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4.72%。“村改居”社区就是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而产生的过渡社区。通过对H市“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村改居”社区治理与传统的农村社区管理相比,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存在着问题。结合社区治理的理论和国内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提出坚持党委政府对社区的主导地位,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完善社区自治组织管理体系,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等完善途径。 关键词:“村改居”;社区治理;治理理论;居民参与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农村地区或主动或被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7期2022-07-15

  • 村改居”社区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琚梦洁摘要:村改居社区是城市化的产物,与传统的城市社区不同,它还带有明显的“乡土元素”,这就导致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环境。本文以城市中的村改居社区F社区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发现这一类社区在治理的过程中出现的治理难题并试图提出解决对策。关键词:村改居;社区治理;社会治理1 研究背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的地域边界不断延伸,大批的农民不得不离开故土,村改居社区由此而生。可以说村改居社区是贯穿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它体现了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见

    锦绣·上旬刊 2022年1期2022-05-16

  • 结构二重性视角下“村改居”社区乡村结构再生产 ——基于陕西省L社区的分析
    要实现手段,“村改居”社区已在当前呈现出波浪式、常态化的发展态势[3]。当今我国仍处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加之《“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因此未来“村改居”社区还会持续增加。虽然“村改居”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的确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但正如亨廷顿所言“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混乱”[4]。在这场被按下加速键的巨变当中,“村改居”社区面临着传统治理资源流失[5]、社区治理能力欠缺[6]、社会关系网络消

    社科纵横 2022年6期2022-03-23

  •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改居”社区如何提升公共服务供给
    摘   要:“村改居”是城镇化推进的重要举措。“新社区”的公共服务发展,不仅是社区治理的重点关注内容,也是惠民、稳定民心的重要安全器。基于文献的研究,发现以土地扭转型的纯农村型“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亟须关注。通过对G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调查,发现G社区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的主体单一、内容碎片化、供给过程效率较低。因此,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给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提出构建政府+居民+社会组织+市场+社区能人的多元供给主体和监督机制,以合作社转动公共服务发展解决供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期2022-03-19

  • 社会资本视域下“村改居”居民社区意识研究 ——以Z市A社区为例
    市社区转变,“村改居”社区是这一转变的产物。“村改居”社区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一种独特存在形式,社区治理的成果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以及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成果。同时,新型城镇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人的城镇化,“村改居”社区建设要促进社区与城市整体的有机融合,将居民作为“村改居”社区的主体,使其顺利融入城市的社会环境与文化之中,赋予其作为新市民的尊严与归属感,使社区居民进而拥有立足城市的信心,这是“村改居”社区的责任与使命所在。社区意识是居民对其所在社区的情感认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2年1期2022-03-17

  •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社区治理体系研究*——以Z镇“村改居”社区为例
    郭雪婉城市“村改居”社区,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因此,必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的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体系。一、天津市Z镇“村改居”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2019年开始,随着“1号改革创新工程”《关于实行“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方案》的深入推进,天津市“一元领导、一体运行、一网覆盖”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正在形成。

    区域治理 2021年11期2022-01-01

  • 厦门市湖里区“村改居”社区预留发展用地项目政策浅析
    为促进湖里区“村改居”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经过广泛市场调查、科学规划、严密分析后,决定引导辖区发展“村改居”社区集体资产经济,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合理利用人均15 m2土地建设项目。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目前湖里区共有集体预留发展用地项目15 个,其中,江头街道蔡塘社区经济发展中心已跻身厦门乃至福建农村集体发展用地项目的典型代表。1 各级发展用地建设项目政策评析1.1 国家政策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南方农业 2021年15期2021-12-27

  • 社会比较理论下对居民社区归属感差异的研究 ——以郑州市S“村改居”社区为例
    066)引言“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种传统的农村住宅社区与现代城市住宅社区之间的重要过渡产物,社区内时有发生的冲突性事件、不和谐事件都可能给社区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社区建设离不开居民,而社区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社区归属感,社区的和谐发展需要社区归属感的养成。若能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对居民、社区以及社会都有着积极影响,而不同群体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也有所差异,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梳理,将S村改居社区居民主要分为本地居民与外来居民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3期2021-12-26

  • 浅析我国“村改居”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困境
    摘  要  “村改居”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发展形态,在城市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而在现实中,“村改居”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着社区服务自治能力弱,居民角色转换不充分;社区体育组织秩序混乱,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社区体育指导人员缺乏,社会力量较为薄弱;公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完善,缺乏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表达渠道等问题,使得“村改居”社区公共体育服务陷入困境,体育的现实意义也往往成为一纸空谈。关键词  “村改居”  社区公共体育  服务困境“村改居”社区与中国城

    体育时空 2021年19期2021-12-15

  • 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模不断扩大,“村改居”社区应运而生。由于“村改居”社区既与原来的农村村落不同,又与现代化城市社区存在差异,因此治理的困境更复杂。其治理的本质目标是追上城市社区建设的步伐,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1 “村改居”社区的特点“村改居”社区作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过渡性产物,具有区别于农村村落和城市社区的特点。1.1 城乡结合的环境由于城市不断进行边缘化扩展,为身处郊区的农村带来了很多环境上的变化,使其逐渐由落后、封闭化的农村村落过渡为现代化的城市

    山西农经 2021年12期2021-12-14

  • 村改居”社区养老城乡混合福利体系
    尤其是已完成“村改居”改革的转制社区,其养老服务体系是与城市地区的养老服务接轨,还是仍停留在农村养老服务阶段,抑或建构出新的养老服务体系模式,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以广州市为例,作者在最近几年间走访了约30个城中村,收集了丰富的相关资料。通过研究发现,进行了“村改居”改制的城中村在行政架构上已经基本城市化,在产业发展中也依赖于第二、第三产业。另外,城中村还拥有绝佳的地理区位优势,一些城中村社区完全位于城市地区,甚至是城市最核心地段,但它们仍保留着非常明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2-08

  • 村改居”社区治理模糊化及完善策略 ——基于西宁市X社区的案例研究
    社区类型中,“村改居”社区是一类比较独特的社区类型。“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产物,是一种过渡型社区。当村内统筹建楼,或征地拆迁,使分散的村民集中上楼居住,村民身份变为城镇居民,在这个过程中村民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农村原有的风俗习惯、规范制度以及治理结构、治理方式正在面临转型,处于过渡型状态的“村改居”社区正在面临各种治理问题和挑战,亟须创新社区治理方式。目前,学界对“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关注“村改居”社区治理的

    攀登 2021年2期2021-11-27

  • 提升“村改居”社区党的组织力路径与对策
    30070)“村改居社区”是伴随着城镇化建设而出现的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过渡形态的社区。大批失地农民短期内经历了从村落散居到小区聚居,从散居到集中城市社区的过程,同时也是文明进步的过渡,“村改居社区”经常面临治理难度较大以及治理主体推进社会融合资源不足等发展困境。组织力即组织动员能力,是凝聚和动员某个群体中各组成部分的效能实现能力。组织力的强弱可以大大减少内耗,在各种社区事务特别是应急危机事务中体现出高效能的执行力。党的组织力建设在社区中的体现,主要体现为基

    魅力中国 2021年28期2021-11-26

  • 我国“村改居”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逻辑及有效供给
    并在此影响下“村改居”社区与中国城镇化相伴而生,已占到中国城市社区的25%,且呈快速上升之势。“村改居”社区是在政府主导的城镇化进程中,将城镇周边的农村人口在建制地由农村户籍转为城镇户籍,将原农村建制的村委会转为城镇建制的社区居委会,所形成的特殊社区类型[2]。由于“村改居”社区大多位于城乡结合地带,居民的“居住空间”“交往空间”“生产空间”的变革直接导致“村改居”社区共同体的社会记忆离散、社区关联断裂等问题,对社区治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体育为促进社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1-24

  • 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代化背景下,“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面临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加大,社会负担较重,管理、监管机制有待健全等方面挑战。剖析其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市场主体地位缺失,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够;管理模式单一,运行机制僵化;扶持政策有待加强三个方面。可以从规范集体资产管理、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和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三方面协同发力,发展壮大“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无锡农村经济

    商业文化 2021年23期2021-09-09

  • 厦门市湖里区“村改居”社区预留发展用地项目政策浅析
    了数量较多的“村改居”社区。立足于各级政府政策法规,分析了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村改居”社区预留发展用地项目政策,旨在为农村集体发展用地项目的长足发展提供参考,提高政府制定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更快更好地促进厦门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大发展。关键词 “村改居”;预留发展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福建省厦门市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5.065享有“海上花园城市”美称的厦门,是我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5期2021-09-05

  • 村改居”社区“双轨制”党建模式的运行逻辑与实践启示
    ”党建模式是“村改居”社区党建在适应性转变中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产物,是党建模式的基层实践创新。“双轨制”党建模式在实践中能否顺畅运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思想认识上树立原村级党组织和新建社区党组织负责人遵循彼此共存且有序互动的理念,二是在实践中构建统筹协调、互动补位、整体融合的运行机制。“村改居”社区“双轨制”党建模式的实践探索启示我们,“村改居”社区“双轨制”党建模式的施行必须因地制宜,“双轨制”下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必须明确,原村级党组织必须把握好淡

    中州学刊 2021年5期2021-08-06

  • “五微共享、五联共治”: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
    价值。关键词:村改居;社区治理;党建引领;五微五联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1)03-0079-09构建符合城市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村改居社区居民如何尽快实现身份转换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转换,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建设、融入城市社区生活,基层自治组织如何有效地重建社区共同体并实现基层的有序有效治理,是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1年3期2021-06-15

  • 青岛市城市化进程中的“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
    彭慧洁摘 要:村改居社区是城市化的产物,是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性质的过渡型社区,如何实现村改居社区与城市化同构同行、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城市治理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青岛市黄岛区村改居社区的实证研究,分析现阶段村改居社区与城市发展接轨易、融合难的矛盾,并引入元治理理论探索如何发挥政府城市治理的元主体作用,有效回应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村改居社区治理难题,以实现村改居社区的市民化、现代化、城市化转型。关键词:村改居社区;城市治理;元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3期2021-05-28

  • 村改居”社区失地农民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400)“村改居”是我国推动快速城镇化的产物,其区别于由于产业升级和人口集聚驱动而形成的城镇化,是一种由政府“土地财政”政策推动、由行政和资本主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虽已跨过60%这一关键节点,但仍存在着与我国经济体量及人口规模失衡的问题,折射出我国仍有很大比例的人群属于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发展前景较差的农业人口。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就意味着在我国城镇化实践中“村改居”社区数量会进一步增加,如何解决“村改

    乡村科技 2021年4期2021-05-06

  • 县域“村改居”社区网格化宁阳治理模式探析
    村不断探索向“村改居”社区化治理方向发展的新模式。“村改居”社区治理是城市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模式。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为例,阐述我国县域社区实行“网格化”治理的背景,通过梳理该县“村改居”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典型做法,总结“村改居”社区网格化宁阳模式的经验,从而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关键词:网格化治理;“村改居”社区;县域当前,网格化治理方式是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方式,是推动源头治理创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应和

    社会与公益 2021年1期2021-04-19

  • 社会工作介入“村改居”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研究
    情依赖K社区为村改居社区,这是整个社区的大背景,也是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宏观环境。社区中的老年人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与土地感情较为亲近,进入社区生活后,村民土地大多被征用。但社区中的老年人仍旧愿意亲自耕种土地,因此,下地干活也成为许多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访谈时,老年人在交流中也会流露出对失去土地的惋惜。2.老年人心理慰藉需求未得到满足K社区部分老人因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很少外出活动,长期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生活单调乏味,容易产生

    社会与公益 2021年2期2021-04-19

  • 村改居空间关系异化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
    盖丁新摘 要:村改居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发生了异化现象。从空间实践视角来看,村改居的异化实则为空间关系的异化,其表现在村民与居住环境的生态关系中、居民之间的交际关系中、居民与象征符号的认同关系中、居民与政商之间的权力关系中。人地分离的居住环境、立体封闭的住宅设计、造成区隔的符号消费、缺失主体的项目进程共生了这种异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居住空间,打造舒适环境;制定适宜政策,满足居住需求;创建公共空间,紧密村落关系;构建村落符号,唤醒乡土情感;找回丢失话语

    社会与公益 2021年2期2021-04-19

  • 村改居”模式推进新型社区服务
    究社会治理在“村改居”模式中的实践。笔者进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现状及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从而为促进社区更好发展、居民生活幸福提供相关建议及对策。二、问卷设计本次调研聚焦于“x社区”,了解社区内居民生活满意度及相关信息。本次调研所使用的问卷共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为小镇居民的基本信息、居民现阶段生活情况、村改居前后对比、居民对社区的总体评价及幸福指数。问卷填写对象的性别多为女性。其中女性群体占比80.1%,共149份。填写对象的年龄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其中36岁-4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6期2021-03-26

  • 从服饰看“村改居”社区文化变迁 ——以Y社区为例
    区,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区,辖区面积3.6平方千米,现包括5个居民小区,社区总人口4300户9865人,其中回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624人。Y社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Y社区位于银川市西夏区,附近有西夏区L小学、银川市Z中学以及公立及私立幼儿园若干。虽然位于银川市的郊区,但是交通四通八达,周边附属设施齐全,治安良好。2015年,从Y大队迁居至Y社区,该村村民身份由“农民”转变为“市民”,他们当时所面临的远不止是身份的转变。自“村改居

    文化产业 2021年17期2021-03-08

  • 从断裂走向创生:“村改居”社区基层体育治理的适应性转变
    异地安置的“撤村改居”,而从传统乡村到“村改居”社区的过渡中,城乡混合属性不断触发着新旧社区的生存“秩序”,同时也对基层体育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着重对改制后社区基层体育治理职能断裂、角色延续及创生的演化过程展开分析,并结合“村改居”现实状态,认为指令型政社关系下治理效果“内卷化”、城乡体制障碍下治理过程“碎片化”、民众身份认同危机下治理参与“排斥化”及规则困境下治理方式“低效化”是制约社区基层体育治理适应性转变的主要因素。从主体统筹、科技赋能、营造认同及强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2-21

  • 村改居”社区治理的演进逻辑与策略研究
    朱敏一、引言“村改居”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特有的现象,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1],随着我国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很多“城中村”社区和城乡接合部社区在权力和资本的主导下经历了撤村并居或还迁安置,形成了从乡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的过渡型社区,即“村改居”社区。相比于在短时间内能完成转变的政治和经济的核心制度,空间结构的转变需要长时间的过程,从乡村社区到“村改居”社区,其空间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伴随着农民上楼、职业转型、身份转变、社区功能和社区

    区域治理 2021年23期2021-01-03

  • 式微与重构:后城中村时代“村改居”社区治理困境的社会学阐释 ——以日照市3社区为例
    下完成改造,“村改居”社区就是在此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社区。这类社区的出现,是城镇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城市扩容提质”[1]、“扩展城市空间”[2]、“增加城区面积”“提高城镇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成果。现如今,随着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进入尾声,在发展中衍生出的诸多问题呈现复杂化特征,逐渐进入后城中村时代。自2018年起,笔者及研究团队在围绕日照市城市社区建设开展实证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地在具体实行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过程中,在地方政府主导下新建成社区居

    齐鲁学刊 2021年2期2021-01-02

  • 村改居”社区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以J社区为例
    基础1.1 “村改居”社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入,很多地区根据政策要求和当地实际,对农村人口、住宅房屋、耕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将原来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村民委员会改变为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居民委员会。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随着行政村转变为社区,基层组织形式也由村民委员会转变为社区居委会;二是村民身份转为居民身份;三是农村集体土地通过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但是使用权基本保持不变;四是农村集体资产所属权没有发生变化,仍归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一般通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期2021-01-02

  • 加强“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思考
    社区,这就是“村改居”社区。 这些社区虽然已经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体系, 但是还处于平稳过渡阶段,或者说是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因此这类新型社区就被称为“村改居”社区,也有学者将其称为“农转居”社区。 目前,“村改居”社区的数量正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而不断增加,在此居住的居民数目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改居”社区的工作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集体土地处置、集体资产处理、农民市民化、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等,可以称为是庞大的系统工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12-26

  • 村改居”社区合作治理研究 ——以青岛市L区J街道“四社联动”实践为例
    的重中之重。“村改居”社区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既非自然形成的城市社区,又区别于传统的乡土村落,它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过渡的一个阶段,故表现出“非城非乡、亦城亦乡”[2]或“半城市化”[3]的特点。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村改居”面临着基层社区建设、居民身份转换、公共服务重塑等诸多困境,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理办法成为解决城乡过渡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当务之急。公共管理学界公认合作治理是社区治理(尤其是社区公共服务治理)中最有效的模式之一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12-21

  • 村改居”社区养老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成为新型的“村改居”社区居民,在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有大量衍生问题,尤其是“村改居”社区的养老问题难以解决。基于此,加强社会养老机构建设,能够对单一的家庭养老方式进行补充,有效改善当前养老力量不足的现状,使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奠定基础。1 相关概念界定1.1 “村改居”社区“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城市化推进中的产物,由于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撤村工作,原本的村委会开始转变为居委会,农民不再从事传统的农耕活动,逐渐融入全新的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11期2020-12-16

  • 城镇化下商州区“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社区282户“村改居”家庭的问卷调查为样本,研究了西北地区欠发达县域的典型代表——商州区的“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分析了目前“村改居”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现代城镇化背景下西北欠发达地区“村改居”社区治理完善对策建议。关键词现代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西北欠发达地区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0)15-0255-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5.071开放科学(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5期2020-09-06

  • 社会资本视域中“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
    本的视角分析“村改居”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主要为:互惠规范比较匮乏、社会信任难以建立、关系网络不够密集等。为此,必须从完善社区互惠规范、培育社区社会信任、构建邻里关系网络三个方面建立社区社会资本,促进“村改居”社区治理现代化。关键词:“村改居”社区 社会资本 治理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4-0231-03社会资本作为特定社区所拥有的一种公共物品,长久以来一直影响着其所在社区的发展。基于社会资本

    现代交际 2020年14期2020-09-06

  • 城市化背景下“村改居”居民社区认同感的思考 ——以C市M社区为例
    新型社区——“村改居”社区。从制度角度来说,是由原来的村民委员会制度转变为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从经济角度来说,土地从私有制到公有制,大部分“村改居”居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不再依靠农产品;从政策角度来说,村民虽然身份上变成了市民,实则与城市居民所享受的福利仍存有差异。由于“村改居”居民还未完成市民化转型,在一段时期内,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区认同等方面都有不适应的情况出现。“‘村改居’社区外在形态是城市社区,内在意识则是农村社区,属于过渡型社区”[1]。C市M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8期2020-08-18

  • 对“村改居”社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是作者对“村改居”社区长期跟踪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成果,以济南市历城区为样本,通过分析“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现状,找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进一步做好“村改居”社区集体资产改制的建议。??关键词??村改居社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指明了“村改居”社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1“村改居”社区迫切需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改居”指对

    中国市场 2020年19期2020-08-13

  • 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功能“适应性”再造研究
    过程中,一些“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出现领导核心功能衰退、政治功能削减、经济功能退化、服务功能弱化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村改居”社区组织形态特殊而党组织地位边缘化、角色模糊化,治理结构调整而党组织嵌入制度缺失,权力秩序重构而党组织权力式微。应从制度维度、资源维度、自身维度考量,对社区党组织功能进行“适应性”再造,恢复并提升其功能。关键词:“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功能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0)05-0

    中州学刊 2020年5期2020-07-30

  • 角色理论视角下村改居社区居民城市融入困境研究
    区,村民也变为村改居社区居民。以村改居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借助角色理论对村改居社区居民城市融入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社区对居民的角色期望与居民实际的角色扮演之间产生的矛盾——角色困境,来分析村改居社区居民乡土性与现代性的矛盾,以期能促使村改居社区居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关键词:角色理论;村改居;城市融入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7.036中图分类号:F293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7期2020-07-23

  • 空间重构视角下“村改居”社区治理
    3)提 要:“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从传统迈向现代的过渡型社区。从乡村社会到“村改居”社区,空间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社区公共秩序和基层治理提出了挑战。运用空间社会学理论对天津、湖北、成都三地不同类型的“村改居”社区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村改居”社区治理实质上是国家力量推动与村庄回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国家治理力量深入农村社区的被动式城市化模式下,社区基层自治组织、社区社团以及村民等主体作为社区转型、空间重构、秩序重组过程中的行动者,选择非冲突、非对

    甘肃社会科学 2020年3期2020-06-06

  • "村改居"高龄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研究
    居住模式——“村改居”社区。既有的研究对城市和农村空巢老人的探讨较多,而对“村改居”高龄空巢老人这一群体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基于对河南省郑州市s社区高龄空巢老人群体的实地调查,对该社区高龄空巢老年精神慰藉缺失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子女关系疏离,生活单调空虚,娱乐形式单一,易产生焦虑感是这一群体的精神缺失表现形式。地理空间距离的阻隔,社会关系网络的消解,“逆社会化”老年人社会地位逐渐边缘化以及社区精神养老缺失则是导致精神慰籍缺失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研

    科学与财富 2020年7期2020-05-19

  • 疫情防控视角下“村改居”社区的建设与治理
    重对改制后的“村改居”基层社区建设和治理中存在的现象、问题进行归纳和观察,洞悉其深层原因,提出加强“村改居”基层社区建设及其治理的思考和建议,力求为上级部门提供参考。[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村改居”;基层社区建设[中图分类号] D6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05-0028-07新冠疫情暴发后,笔者响应党组织号召,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下沉到湖北基层J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在持续多日的抗疫一线工作中,

    决策与信息 2020年5期2020-05-14

  • 村改居”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镇化的推进,“村改居”势在必行。改居后集体经济的产权结构、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应着力推动集体经济转型升级,重构集体产权结构,明晰集体资产处置原则、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集体经济的经费投入。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探索适合“村改居”后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加快推进“村改居”后社区集体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有效对接,壮大“村改居”后的集体经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关键词:集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年4期2020-05-08

  • 村建制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风险防控分析
    。根据村合并,村改居,大社区服务中心等理论依据,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从而推出创新举措。通过走访调研,以及天涯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指出了村改居存在问题与风险,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拟定地点、问题、风险等,并提出了相关的风險防控指南。为解决基层治理的堵点,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关键词:村合并;村改居;大社区服务中心1 村建制调整的相关概念村建制调整是指以“建制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2期2020-05-06

  • 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展机会,大量“村改居”社区不断涌现。“村改居”社区具有“非农村、非城市”的“双非”特征。“村改居”工作的推进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重要举措,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辩证思考。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X村“村改居”社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治理困境和难题。一、“村改居”社区现状X村是北京市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位于北京市平谷区东部。从2013年初开始,全村7000多名村民陆续搬迁进入新社区,如此大规模的整村搬迁在北京市是首次。2014年底,X村由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9期2020-03-22

  • 社会工作是营造“村改居”社区新型邻里关系的重要途径 ——以沈阳市B社区为例
    猛发展,我国“村改居”社区的队伍在快速扩大。同时城市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空间,对社会稳定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邻里关系是社区居民间形成的基本人际关系。在小范围的社区,和谐的邻里关系可以为居民提供合理的帮助,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以及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但是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村改居”社区不仅居住着原来这片土地的村民,还有部分外来人口,他们之间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可能会存在差异。另外,之前村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改变,由村落转变成社区。城市的高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3-03

  •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村改居”失地农民的市民化研究
    巫和祥摘要“村改居”社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产物,已经在全国大范围地推广,各地纷纷实行,但所产生的问题也越发增多。其中土地城市化明显快于人的城市化,导致‘村改居”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进程受到嚴重阻碍,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风险。而发展型社会政策对农民市民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可行性,因此本文借鉴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梳理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并运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提出促进农民市民化的建议。关键词 “改居” 农民 市民化 发展型社会政策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

    法制与社会 2020年3期2020-02-26

  • 服务以增能:社会工作嵌入“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
    一、问题提出“村改居”社区的出现与发展是由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产与生活空间扩张的结果。我国正处于体制与结构转型的大变革时代,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市场经济主导作用的不断发挥,城镇化的广度、深度及其巨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影响不断显现出来,城市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张。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而2019年则超过60%,即将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1]中共十八大以来,全国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2 645万套任务,并通过城中村的改造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年6期2020-02-21

  • 我国“村改居”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机制的问题分析与优化对策
    摘 要:我国“村改居”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机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项目制机制难以满足居民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需求;法治机制在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中处于“嵌入不能”的状态;非正式制度机制尚未在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中得到有效利用;志愿服务机制尚未在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中得到充分激活。在优化“村改居”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机制上,一是要完善公共体育服务治理项目制机制的调研、论证、追踪、反馈等程序,促进项目制机制与居民自治的互动;二是理顺社区各主体间的法治关系,使法治机制切实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1-07

  • 经济改革背景下的“村改居”问题研究
    府应着重推进“村改居”工作。在经济改革的背景下,文章对温州市龙湾区“村改居”基本条件与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村改居”存在的障碍,亦为加快推进“村改居”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经济改革;村改居;城市化[DOI]1013939/jcnkizgsc2019290341问题的提出随着经济改革推进,中国城市用地需求因经济快速发展而进一步扩大(李菁怡,2011)。而依托“城中村”改造的城市用地扩展带来社会与经济的结构调整,产生较大的社会与经济影响,不断扩大城

    中国市场 2019年29期2019-12-06

  • 村改居”社区转型发展中村民社区意识的弱化及其重塑
    化不断推进,“村改居”社区成为加快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渠道,“村改居”社区虽然改变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但实际上却造成了村民心理的隔阂。在转型过程中,村民传统的乡村性意识与新的“村改居”社区意识产生错位,使其对转型后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及参与感降低,从而影响社区意识形成。社区意识是社区发展的灵魂,对“村改居”社区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为促进村民社区意识重塑,社会工作者应通过运用专业的方法帮助村民增强其社区归属感,从而推进“村改居”社区健康良性发展。关键词:“村改居”社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30期20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