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

  • 非遗扬剧进高校课堂的个案研究
    豫 王霞楠一、 扬剧的唱腔及吐字韵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扬剧诞生于历史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城——扬州, 《尚书禹贡》 一书中记载到: 远古时期分为天下五州, 其中“淮海惟扬州”, 古汉语中 “惟” 通 “维”, 因此后人将扬州称作 “维扬”, 而扬剧在早期就名为 “维扬戏”, 以传统的 “花鼓戏” 和 “香火戏” 为基础。 扬剧属于曲牌连缀体的音乐, 也就是以曲牌作为基本结构单位, 将几支不同的曲牌联缀成套, 构成一出戏或一折戏的音乐[

    轻音乐 2023年9期2023-11-18

  • 浅谈扬剧进校园
    ■王荣扬剧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剧种,多年来为江苏、安徽一带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戏曲曲种,曾一度风靡上海、南京、扬州、镇江等地区。扬剧艺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扬州、镇江一带极具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传统文化艺术,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当时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扬剧艺术中的一些传统佳作深入人心、寓教于乐。但是,随着这些年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多种娱乐和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给扬剧艺术的传承和受众带来了很大冲击,加之传统艺术的吸引力和呈现力

    剧影月报 2023年1期2023-09-19

  • 传家乡曲韵育扬剧幼苗
    娃抓起。在“中国扬剧之乡”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幼儿教师进行扬剧艺术进幼儿园的实践探索,建构扬剧课程,将扬剧艺术融入课堂、融入生活,让幼儿学扬州话,唱家乡曲,沉浸于扬剧艺术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在幼小的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关键词】扬剧;戏曲;幼儿;实践作者简介:于小芳(1978—),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少年宫幼儿园。扬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底蕴深厚,但如今很多年轻人对扬剧知之甚少。为了传承戏曲文化,笔者所在幼儿园积极开展扬剧艺术融入教学的实

    教育界·A 2023年16期2023-07-21

  • 中国传统艺术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创新
    艺术的一部分,而扬剧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为使学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扬剧,促进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可以将其引入校園,扩大其整体影响范围。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扬剧;传承与创新扬剧进校园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相关专业演员,而是加强学生对扬剧的认识与了解,认识到地方戏曲的作用与价值。同时,通过扬剧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推动校园整体文化建设,加强对地方戏曲的弘扬,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使扬剧发挥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一、扬剧进校园的重要意义1. 营造良好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4期2023-04-23

  • 校本课程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开发与实践 ——以扬剧为例
    生了极大的变化。扬剧作为中国的传统剧种之一,代表着扬州这个城市的地方音乐文化特色,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吸取其他戏曲剧种的艺术精髓,具有刚柔并济的风韵。而在现阶段多元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大众的审美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扬剧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很多学生对其了解甚少,因而其如何在新时代传承下去也成了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将扬剧校本课程合理融入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学音乐课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为地方音乐人才的培养打下

    戏剧之家 2022年34期2022-12-31

  • 试论扬剧的创新发展
    )一、追本溯源,扬剧发展史(一)扬剧的历史渊源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在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流行。在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香火戏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扬剧是扬州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随扬州城市的发展而呈现融汇南北、刚柔并济的特色。追溯扬剧的诞生源头,探寻扬州地方戏曲三百年来审美与风格的衍变与形成,可以看到融合创新之于艺术的意义。扬剧诞生于扬州,而扬州素有悠久的音乐传统

    戏剧之家 2022年9期2022-11-12

  • 扬剧声腔体系的改革
    方戏曲剧种相比,扬剧的声腔体系既有特色和优势,但需要我们更多去思考的依然是它的短板和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方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收获,也只有这样才会收获越来越多的观众。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扬剧美,曲调丰富,耐听耐看。笔者认为,周总理所说的曲调丰富,正是扬剧声腔体系的最大优势。与长三角区域内的其他地方剧种相比,扬剧的曲调足可用“宝库”去形容,既有旧时花鼓戏和香火戏分支里的众多极具特点的旋律,也有扬州清曲分支里的众多更为优美的曲牌。因而,扬剧是一门不折不扣

    剧影月报 2022年3期2022-11-09

  • 扬剧华派二胡伴奏研究
    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是江苏省内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扬剧音乐是由原苏北农村流传已久的香火戏、花鼓戏,吸收了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等百余种曲调发展合并而成。扬剧乐队的演变亦与剧种的形成休戚相关,乐队经历了早期简单的锣鼓伴奏,清唱干打,到后来丝弦伴奏的相互结合,由此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乐队形制。多年来,在乐队伴奏中,二胡作为扬剧传统伴奏“三大件”(二胡、四胡、琵琶)之一,由于乐器自身音域较宽、色彩鲜明、易于转调、演奏方便灵活,较之吹管、

    岭南音乐 2022年4期2022-09-15

  • 利用人文资源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探析 ——以大班课程故事“小小扬剧传承人”为例
    出一系列以“小小扬剧传承人”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故事。一、“小小扬剧传承人”课程故事的缘起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我园地处京杭大运河河畔,周围有文游台、盂城驿、高邮博物馆、汪曾祺纪念馆、南门大街等丰富的人文资源,教师定期组织幼儿开展社会探索活动。一次在高谢路的社会探究活动中,幼儿发现距离幼儿园一公里处的高邮市扬剧团。“扬剧团是什么?”像往常一样,幼儿对陌生的场所提出了疑问。就是这样的一次偶遇,为扬剧走进幼儿园埋下了伏笔。【分析与支持】扬剧对于现在的

    幼儿100 2022年16期2022-05-18

  • 扬剧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保护意识的觉醒,扬剧的保护和传承也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文创产品设计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一种新文化发展形式,作为文化与设计的融合产物,文创产品通过创意化的思维,将文化与功能产品有机结合,赋予产品新的内涵,也为文化传播找到新的载体。扬剧文创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扬剧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也是凤毛麟角。因此深挖扬剧内涵,创新元素运用,丰富文创形式,是当下开发和提升扬剧文创品质的关键因素。一、扬剧的来源扬剧是一种地方传统戏剧。扬剧最初来源于苏北地区的香火戏和扬州

    设计 2021年22期2021-12-19

  • 我与王金龙邂逅结缘
    ,由我饰演仪征市扬剧团排演的《玉堂春》的王金龙一角,随着排练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也逐步从邂逅王金龙发展到对他相知相怜、相惜相爱,可以说是从结缘邂逅步入到了邂逅结缘。关键词:扬剧《玉堂春》;演出;创作谈《玉堂春》中王金龙是一个率性的官宦子弟,为了和苏三的爱情得到鸨儿的认可,他爱屋及乌,不惜献给鸨儿纹银三万六千两装点怡春院,他为苏三倾尽所有。财尽情未了,他与苏三,或者苏三与他的情爱越来越浓烈,而鸨儿却因王金龙断了财源无利可图,就无情的棒打鸳鸯将王金龙赶出怡春院。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0期2021-12-04

  • 非遗扬剧短视频传播的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宣传深度和广度。扬剧于2006年5月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在网络传播时代,短视频的兴起无疑为非遗扬剧的传播提供了一条捷径,短视频以其自身优点形成了病毒式的传播。基于此,本文借助创新扩散理论,从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性、可观察性五个方面,对非遗扬剧短视频在抖音的传播路径进行分析,不仅能归纳其创新要素,阐释其不足之处,还有助于探索其未来的创新、发展策略。关键词:非遗;扬剧;短视频;传播;创新中图分类号:G2

    艺术科技 2021年17期2021-11-30

  • 扬剧金派唱腔的发展与特点
    崔 希一、扬剧的起源与发展(一)扬剧的起源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1],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它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扬州花鼓戏和扬州香火戏是扬剧的雏形。香火戏与花鼓戏原本是彼此独立存在的,香火戏是在1911年左右随苏北劳动人民传至上海,然而为了适应新的环境的需要,在演出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有所发展变化,剧种名称也改为“

    轻音乐 2021年1期2021-11-29

  • 扬剧音乐的结构体系与特点
    苏省戏剧学校镇江扬剧班,主攻戏曲表演,兼学演奏二胡、电子琴等器乐。在校期间,曾在传统扬剧《白蛇传》《挑女婿》等作品中有过人物的塑造经历,也十分荣幸得到过镇江籍扬剧表演艺术家筱荣贵、姚恭林、金桂芬等前辈的指点。从戏校毕业以后,我和其余同学一道如约进入了原镇江市扬剧团工作。最初,出于单位的岗位设置、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等因素,在参与一线演出的同时,自己也在乐队进行探索和实践,对于扬剧中胡、电子琴等有一定的操作心得与体会。此后伴随着原镇江市扬剧团隶属关系的变更,我进

    剧影月报 2020年1期2020-11-14

  • 江苏省扬剧扬剧声腔创作的风格与特点
    为从艺近三十年的扬剧演员,笔者认为,扬剧艺术的门道之一便是声腔——以曲牌体为主、板腔体为辅的音乐体系架构下的唱腔设计。作为地方戏,唱腔是一个剧种区别于另一个剧种的显著标志。我们固然应该提倡编、导、音、舞、美的综合提高,但对于地方戏而言,受制于成本投入、观众的鉴赏习惯等种种原因,对优美唱腔的追求是怎么描述也不为过分的。美轮美奂的服饰、灯光、舞美等等方面,只能是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中锦上添花般的优中更优,而绝不能成为当下扬剧人、或者说地方戏从业者的主要奋斗方向。作

    剧影月报 2020年6期2020-11-14

  • 新时期以来的扬州戏曲剧目整理与研究
    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扬剧是中国传统戏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剧诞生于扬州,发扬于上海,分为传统剧目、现代戏、折子戏、音乐剧四种。1949年特别是1978年以来,扬剧从繁荣发展到进入瓶颈期,在传承传播、演员演出、剧本创新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就扬剧发展脉络和扬剧剧目类型进行整理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以求让扬剧这颗明珠重展光芒。关键词: 新时期    扬剧    剧目整理与研究    传承和建议扬州处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

    文教资料 2020年18期2020-09-07

  • 扬剧艺术风格的地域特点分析
    王海摘要:扬剧是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因此,本文主要从扬剧的艺术风格进行入手分析,重点讲述扬剧的地域特点,希望能够将扬剧这种艺术发扬光大。关键词:扬剧;艺术风格;地域特点;分析扬剧在旧时也被称作为“维扬文戏”,属于一种富裕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起源于苏北农村地区,最终流传于解放前期的上海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大量艺人和幕后工作人员的付出与努力,扬剧的艺术风格特点越来越明显,并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扬剧的发展过程中,扬剧虽然历经挑战与波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8-24

  • 探讨扬剧“金派姚腔”的形成
    莫晨辉摘要:扬剧作为我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已被录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扬剧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了诸多艺术家,并且创作出了诸多经典作品。其中金运贵先生及其所创立的扬剧金派艺术便是这发展长河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从艺术性而是流传度来说,“金派艺术”在扬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金运贵先生的弟子姚恭林对于扬剧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实现了对金派艺术的改良,其“金派姚腔”受到了诸多人的追捧。本文对扬剧“金派姚腔”的形成进行探讨。关键词:扬剧;金派艺术;姚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8-24

  • 扬剧在扬州市区受众群体情况调查研究
    杭峰【摘 要】扬剧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扬剧受到各方外来文化与时代变革所带来的冲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被日趋冲淡。本文拟从扬州市区普通市民的角度,走访调查人们对扬剧认知接受度的情况,尝试窥探造成如今扬剧艺术在扬州市区认知接受度低的原因,并根据调查反馈情况,给予扬剧艺术在扬州乃至全国继续推广发展的个人建议。【关键词】扬剧;认知度;接受度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戏剧之家 2020年21期2020-07-30

  • 扬剧音乐唱腔与伴奏研究
    有着悠久的历史。扬剧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历经百年的发展,其戏曲体系已经基本成熟。作为扬州民间音乐的典范,方方面面都蕴含着扬州文化,扬剧音乐是扬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扬剧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扬剧   唱腔曲牌   伴奏音乐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9-0158-02扬剧前身的香火戏与花鼓戏原是两个独立的

    艺术评鉴 2020年9期2020-06-11

  • 地方小剧种“扬剧”的初探
    【摘要】扬剧是产生于20世纪的一个新兴剧种,诞生于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城扬州,是华东地区主要的戏曲种类之一,主要流行在江苏、上海、安徽等华东地区。扬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早期的乱弹、花鼓戏发展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维扬文戏,在这个过程中还吸收了民间小调以及其他姊妹剧种的元素,最终形成了扬剧。本文首先从扬剧的起源、发展进行研究,其次再进一步的研究扬剧各大流派的形成。【关键词】戏曲;扬剧;流派【中图分类号】J825               

    北方音乐 2020年8期2020-06-01

  • 地方戏曲研究
    乔子颖摘要:扬剧作为江苏省三大剧种之一被不少省内外的人们所熟知。在凤阳花鼓戏和香火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同时吸收扬州清曲以及其他地方民歌小调,最终形成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扬剧。当然民俗文化也是扬剧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为我国戏曲提供了平台,积极推动着戏曲向前发展,是戏曲发展的一个主要力量。但发展的道路注定是严峻且艰辛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努力,积极解决扬剧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关键词:扬剧   地方戏   戏曲中图分类号:J805           

    艺术评鉴 2020年1期2020-02-14

  • 扬剧音乐发展的风格与特点研究
    周明扬剧,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剧种,因它的曲调丰富、旋律优美而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也曾在上海创下了演出票房史上的“奇迹”与“神话”。时至今日,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与其他诸多地方剧种一样,扬剧的市场号召力和在观众群体中的影响力与过往相比,自不可等量齐观。但是,包括仪征市扬剧团在内的全体扬剧人却从来没有停止继续奋斗,重拾辉煌的动力与使命依然是当下所有扬剧人的共识。为此,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对包括表演、唱腔、音乐、舞台灯光、服装道具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进

    剧影月报 2019年5期2019-11-15

  • 扬剧主胡应具备的业务能力探究
    ■周明扬剧是一个旋律优美、音乐素材丰富的地方剧种,经过几代艺人的不懈努力,现已产生了一大批集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经典剧目,在省内的扬州、南京、泰州、镇江等所辖县市区,省外的上海以及安徽天长等地的观众中有着一定的号召力。为持续推进扬剧艺术在新形势下的传承和发展,身处其中的从业者都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自己分内的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作为一名扬剧主胡演奏者,笔者自然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怠慢,虽然并没有取得过分突出的成绩,可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贡献着自己的绵薄

    剧影月报 2019年6期2019-11-15

  • 走进扬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夏清红扬剧是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为了丰富小学校园生活以及学生的文化知识,学校和教师可以适当地把扬剧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了解扬剧的基础上喜欢扬剧、学习扬剧,能够了解其中的文化和内涵,品味扬剧中的历史风情。随着现代化世界的发展,学生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因此还是要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接受一些关于地方传统戏剧文化的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8期2019-10-21

  • 也谈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化发展
    键词:戏曲艺术;扬剧;产业化中国戏曲赫列世界三大戏剧体系,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目前的戏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由于其表演形式、体制和观赏等问题,加之在流行元素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市场呈现出萎缩的趋势,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重大挑战。一、戏曲产业化基本特征1、完全市场化在市场经济主导的现代化社会,任何产业都要以市场需求做导向,因为产业的根基在于消费群,戏曲要能够依靠观众常年的自发买票观看才能够形成产业。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大部分戏曲演出团体除国家文化部评定的艺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7期2019-09-10

  • 扬剧的形成发展及现状
    225000)扬剧是一种地方的戏曲,戏曲主要的功能是传播本地特色的文化,而且也应是对本地语言特色的一种反映。扬剧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渐形成了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色,既包含了花鼓戏音乐细腻的特征,又包含了香火戏音乐粗广阳刚的特征,还包含民歌的清新隽永以及清曲富有音乐情感的音乐风格。一、扬剧的形成扬剧的发源地在江苏扬州,并且这一剧种主要流行在苏北、上海、安徽和苏南的部分地区。扬剧继承了本地的乱弹以及扬州的民间花鼓、秧歌、香火、龙灯、杂耍、荡湖船、麒麟唱、民歌小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2019-07-12

  • 扬剧曲牌体音乐属性的思考和认识
    (江苏省演艺集团扬剧团 210005)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描摹一方风情,如同色香味俱全的维扬菜系那样,经过一代代艺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发展至今的扬剧艺术亦可算是中国传统戏曲盛筵里的一道珍馐美食。《百岁挂帅》《白蛇传》《珍珠塔》等诸多的扬剧经典更是陪伴了广大观众从豆蔻年华的青葱少年走入耄耋时分的夕阳晚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亲切关心下,包括扬剧在内的众多传统地方剧种都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近年来,江苏

    大众文艺 2019年22期2019-07-12

  • 四座惊夸顾玉君
    的《上海记忆中的扬剧》一文,开篇就提到了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延安西路200号文艺会堂观看由扬剧名演员顾玉君、丁曼华和蔡元庆主演的折子戏《上金山》和《偷诗》。周总理尤其对《上金山》赞不绝口,并赞扬说“扬剧很美,曲调丰富,表演细腻,耐听耐看”。这既是对扬剧作了高度的赞赏和评价,亦是对顾玉君、丁曼华表演的充分肯定。1956年,揚剧史上的第一部电影《上金山》在上海诞生。剧中“白娘”的扮演者顾玉君精彩的演技感动了无数的观众,至今仍令许多人记忆犹新。风风雨雨、世事沧

    上海采风月刊 2018年6期2018-12-05

  • 难忘我的扬剧之路
    、九十年代初期,扬剧艺术步入了改革开放后的又一个全盛发展期,一时间精品剧目、知名演员层出不穷,在苏中以及上海、安徽等地区有着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深受各地基层观众的喜爱。在周围浓郁扬剧氛围的熏陶下,当时的我虽然只是一个懵懵懂懂的中学生,但对扬剧、特别是金派艺术有着几近于痴迷般的喜爱。当得知扬剧金派艺术的发祥地——镇江市扬剧团面向扬州地区招收新一批学员时,我更是兴奋得几度从睡梦中惊醒。在与家人慎重商量之后,我最终和其余近千位同龄人一起走上了艰辛而难忘的报考之

    剧影月报 2018年4期2018-11-15

  • 扬剧的传承与创新
    刘悦摘要:扬剧是中国戏曲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当其冲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新要素、新问题、新趋势让人们眼花缭乱,逐渐冲淡了扬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目前,扬州戏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政府措施上,要分析扬州戏曲发展的原因,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从扬剧悠久的历史入手分析,结合现实情况探讨了当前扬剧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对扬剧日后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政府、市场与

    艺术评鉴 2018年7期2018-06-21

  • 扬剧艺术风格的地域特点
    ■刘文扬剧,旧时称作“维扬文戏”,发源于苏北农村、最终形成于解放前的上海,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的艰辛付出,扬剧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特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里,扬剧也经历过波折和挑战,但是在上级文艺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关心下,在扬剧人自身的努力下,扬剧始终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时至今日,扬剧依然是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地方剧种,主要流传于上海、南京、扬州、镇江以及安徽的部分地区。与其它剧种一样,不同地域的扬剧风格有着较大的差别。一方面是由

    剧影月报 2018年2期2018-04-18

  • 扬剧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董长晴扬剧发展的现状与前景■董长晴古人云“烟花三月下扬州”,在扬州,不仅要看尽它的草长莺飞、柳绿花香,更是要感受这座名城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扬州拥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且广泛流传于世,其中最能代表扬州地方特色的就要数“扬剧”了。扬剧作为伴随着扬州人成长的江苏方言地方剧种,不仅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史上也有着特殊的地位。2006年,由于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扬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扬剧的发展迎来了新

    剧影月报 2017年4期2017-11-16

  • 新形势下的扬剧传承与改革
    许志平新形势下的扬剧传承与改革■许志平扬剧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剧种,曾经享誉苏沪皖地区,受到基层观众的推崇与喜爱。改革开放以来,观众可供选择的娱乐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对于传统戏曲的认识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新形势下的扬剧工作者,我们切身感受到观众数量和演出场次也不比过往。面对压力,扬剧工作者迎难而上,多策并举,从剧目的选取、音乐的创编、舞美的重新设计、演出形式的改变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尝试和改革。但在改革的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尊重扬剧发展的内在规律,坚守基

    剧影月报 2017年2期2017-11-16

  • 追忆扬剧“女花脸”任桂香
    ■彭林刚追忆扬剧“女花脸”任桂香■彭林刚2016年是戏曲界不太平的一年,梨园行诸多名角儿一个接着一个撒手尘寰,令人哀伤惋惜。仅京剧名家就有梅葆玖、李世济、吴素秋、王金璐、马长礼、王雨田、谷春章、班世超、李毓芳等。扬剧“三大旦”之一的任桂香也在这年岁末悄然离世,享年89岁。“任桂香当年在上海演《劈山救母》,‘华岳仙’三个字刚出口就是一个满堂彩。”岁月流逝,渐行渐远,扬剧音乐人陈大琦感叹那时的盛况仍然记忆犹新。“能把扬剧‘梳妆台’张口就唱个满堂彩,只有任桂香。

    剧影月报 2017年3期2017-11-14

  • 扬剧唱腔发展现状研究
    和灵魂。关键词:扬剧;唱腔;发展戏曲音乐构成中的唱腔演唱,一般采用独唱的方式,其他还包括部分对唱和齐唱。除此之外,在高腔系统的戏曲剧种中,还流行幕后独唱和齐唱帮腔,其作用是辅助并延伸主要角色唱腔音乐的独特方式。如在四川等地流行的川剧便是如此,高腔在川剧居主要地位,其源自江西弋阳腔,明末清初流入四川,楚、蜀之间称作“清戏”,在承续“一人唱众人和,分紧板、慢板”的传统基础上,又大量从四川秧歌、号子、神曲、连响中汲取营养,进一步丰富并发展了“帮、打、唱”紧密结合

    黄河之声 2017年22期2017-10-20

  • 扬剧《玉蜻蜓》的艺术价值
    于婧【摘 要】扬剧《玉蜻蜓》根据扬州评弹改编而成,可以说是扬剧剧目中的传统佳作,常演不衰。根据改编的剧本及演出情况分析扬剧《玉蜻蜓》的艺术价值,以加深了解现代戏曲剧本的再创作流程,进而剖析扬剧剧作家在对《玉蜻蜓》原型故事进行改编时的创作心态和文化动因。【关键词】《玉蜻蜓》;扬剧;艺术性;文化阐释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024-02《玉蜻蜓》是清代著名弹词作品,又称《芙蓉洞》、《节义传》,数百年来

    戏剧之家 2017年6期2017-05-04

  • 地方戏 ——扬剧在幼儿心中绽放
    金梅地方戏 ——扬剧在幼儿心中绽放文 张金凤 陆金梅扬剧作为地方戏剧,更容易为人们喜闻乐见。其优美的旋律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包含乡土气息的品性,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爱憎分明的形象,委婉曲折清丽的扬剧唱腔,演员的台步招式,扬剧着装的民族意蕴,色彩丰富,构图独特的脸谱造型等都会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在幼儿园进行扬剧教学,对于陶冶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具有独特的价值。扬剧 环境 地方戏 方法和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人特别是一些年轻

    好家长 2016年1期2017-01-11

  • 扬剧演出市场的现状及对策——以江苏省演艺集团扬剧团为例
    ■夏芹扬剧演出市场的现状及对策——以江苏省演艺集团扬剧团为例■夏芹扬剧是发源于江苏,成长于苏沪两省的戏曲剧种。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原名“淮扬文戏”,30年代中期称为“淮扬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扬剧,主要流行于苏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到目前为止,我所供职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扬剧团(以下简称省扬)是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建制专业院团。省扬于1953年经文化部批准正式成立。作为代表剧

    剧影月报 2016年1期2016-11-21

  • 扬剧青衣概说
    云(扬州市江都区扬剧团 江苏 扬州 225000)扬剧青衣概说吴桂云(扬州市江都区扬剧团 江苏 扬州 225000)青衣是扬剧的重要行当之一,在整个扬剧的形成与发展中功不可没。系统地研究扬剧的青衣艺术,对于整个扬剧的振兴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参考意义。本文从扬剧青衣的行当创造、流派辉煌、名家贡献三大理论层面,对扬剧青衣进行了概要论述。扬剧;青衣;行当;流派;名家青衣是扬剧的重要行当之一,在整个扬剧的历史中,功不可没。系统地研究扬剧的青衣艺术,

    戏剧之家 2016年15期2016-08-15

  •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摘 要】老生是扬剧重要的行当之一,表演艺术是扬剧老生的生命。然而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与艺术创造工程。本文从创造角色形象、体现剧种特点、表现行当特征三大理论层面,对扬剧老生表演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对于扬剧老生表演艺术,具有理论思考与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关键词】扬剧;老生;表演;角色;剧种;行当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30-02

    戏剧之家 2016年15期2016-08-15

  • 扬剧青衣概说
    【摘 要】青衣是扬剧的重要行当之一,在整个扬剧的形成与发展中功不可没。系统地研究扬剧的青衣艺术,对于整个扬剧的振兴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参考意义。本文从扬剧青衣的行当创造、流派辉煌、名家贡献三大理论层面,对扬剧青衣进行了概要论述。【关键词】扬剧;青衣;行当;流派;名家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28-02青衣是扬剧的重要行当之一,在整个扬剧的历史中,功不可没。系统地研究扬剧的青衣艺术

    戏剧之家 2016年15期2016-08-15

  •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俊(扬州市江都区扬剧团 江苏 扬州 225000)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吴 俊(扬州市江都区扬剧团 江苏 扬州 225000)老生是扬剧重要的行当之一,表演艺术是扬剧老生的生命。然而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与艺术创造工程。本文从创造角色形象、体现剧种特点、表现行当特征三大理论层面,对扬剧老生表演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对于扬剧老生表演艺术,具有理论思考与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扬剧;老生;表演;角色;剧种

    戏剧之家 2016年15期2016-08-15

  • 扬剧的传承与发展
    225009)论扬剧的传承与发展任丽丹(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扬州的音乐文化有着融汇南北、刚柔并济的艺术特征。扬剧作为扬州民间音乐的代表,可以说是代表了扬州千百年的文化。但在今天这个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全球化信息时代,扬州传统的民间音乐在传承与发展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本文是在深入扬剧工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上,来研究扬剧的传承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并且深入探讨了针对这种现状应采取的解决方案与措施。扬剧;现状;传承;发展;意

    北方音乐 2016年18期2016-02-04

  • 家庭传承:李派扬剧传承研究
    )家庭传承:李派扬剧传承研究龚晓娇(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扬剧是发源于扬州,流行于镇江、南京、上海等地的地方剧种之一,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它以扬州方言为载体,又以古老的“香火戏”、“花鼓戏”为基础,广泛的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而逐渐发展起来。原名“淮扬文戏”,又俗称“扬州戏”,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扬剧。2006年扬剧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得到了更多政府和学者的关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之一,其老一辈的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2016-02-03

  • 地方戏曲“扬剧”漫谈
    00)地方戏曲“扬剧”漫谈陆永云 (高邮市戏曲艺术中心 225600)扬剧是一个地方戏剧,十分容易被人们接受。他的旋律和传统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包括质朴的,复杂的历史,爱与恨的形象,委婉曲折美妙的歌声,演员们在舞台上演绎,杨州民族感装扮十足的服装,独特的图案和造型等人们看到后都会很震撼。基于本土戏曲扬州“扬剧”的基本概况,思考扬州地方戏曲和民俗文化的发展,中国戏曲的种类因为扬剧得到丰富,是中国民族灿烂文化的又一表现。扬剧;唱腔曲牌;戏剧性;抒情性;传承

    大众文艺 2016年13期2016-01-27

  • 大型古装扬剧《大义悲歌》演出获好评
    大型古装扬剧《大义悲歌》演出获好评江苏省演艺集团青年扬剧团(仪征市扬剧团)创排大型古装扬剧《大义悲歌》。该剧根据京剧《周仁献嫂》改编,由该团2008年选送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培训的一批年轻演员主演。在扬州友好会馆和仪征市人民影剧院的演出中,两地戏迷观看之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剧影月报 2015年6期2015-12-20

  •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扬剧音乐改革
    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扬剧音乐改革■孔令峰扬剧,作为江苏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地方戏曲,其音乐从唱腔到伴奏都有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多年来,在国家不同时期关于戏曲改革的有关方针改革的影响下,扬剧音乐改革既有过许多进展,也走过不少弯路。直至上世纪80年代,由于新创剧目的需要,扬剧音乐才不得不再次进入改革创新的轨道。因而,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合乎时代要求的契合点,就始终是扬剧音乐工作者不断探求的内容。《新婚礼葬》《皮九辣子》《史可法》等新编扬剧,都在音

    剧影月报 2015年3期2015-11-20

  • 扬剧演出市场繁盛之初探
    ■唐云扬剧演出市场繁盛之初探■唐云在电视、电脑、手机覆盖全球,各种渠道的各种信息充斥人们视听的今天,戏剧这个古老的文化样式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无独有偶,扬剧,作为一种地方戏,这个小剧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扬剧演出市场的繁荣更是盛况空前,远超人们的想象。有人称之为“扬剧文化现象”。分析、探索产生这一文化现象的背景、成因,对于举一反三地模仿,对于触类旁通的借鉴,应该是有百利而无一弊。一、深化改革,为扬剧市场的繁荣注入了活力上个世纪,扬州地区和

    剧影月报 2014年4期2014-11-21

  • 扬剧的历史传承及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
    ■薛梦莹扬剧的历史传承及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薛梦莹扬剧是中国戏剧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200多年来扎根在扬州这块肥沃的土壤里不断散发出馨人的芬芳。2006年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从而为扬剧的发展与传承,创造了良好的契机。笔者作为一名年青的扬剧工作者,在十余年的艺术实践中通过对戏曲理论的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对扬剧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就教于方家。一.扬剧历史传承的特点1.扬剧是扎根在当地的土壤中发芽和成长的。扬剧起源于民间广为流

    剧影月报 2013年2期2013-11-21

  • 青春版《百岁挂帅》 ——非遗保护传承的成功范例
    ■常辉柱水易扬州扬剧研究所和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百岁挂帅》,自2012年7月份在扬州市一炮打响、连演四场,9月份又代表扬州市在南京参加了首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的演出;11月,这个剧组还将在扬州参加“周周看扬剧”的公演。前不久,这个剧组在2012年扬州市专业剧团(院校)新作调演中,一举获得“优秀演出奖”,七位小演员还荣获了“新人奖”。许多看过《百岁挂帅》青春版的业内人士和戏迷朋友连呼几个想不到:想不到2007级一个扬剧表演班的毕业生,竟然有胆量

    剧影月报 2013年2期2013-11-21

  • 扬剧遗产漫谈
    ■涂建萍扬剧的家底究竟有多厚?多少年来戏曲专家们为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扬剧的老祖宗没给我们留下多少遗产,我们的扬剧要想得到大发展就必须向其它剧种学习、借鉴,多移植兄弟剧种的经典剧目。反对方却指出扬剧具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拥有三百多种优美的曲牌,目前常用曲牌也有一百多种,这在中国戏曲音乐界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在近一百年内,扬剧前辈们创作了众多优秀剧目,特别是早期的清曲艺人所遗留的大量脚本,唱词优雅,曲调丰富,可以说是留给扬剧界最大的一笔遗产。事实到底如何

    剧影月报 2013年2期2013-11-21

  • 扬剧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十多个剧种。其中扬剧是江苏最具地域特色的地方剧种之一。扬剧是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的戏曲剧种。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原名"维扬文戏",30年代中期称为"维扬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扬剧。主要流行于苏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20世纪40年代以后,是扬剧艺术走向发展与日臻成熟的时期,艺人们进一步向京剧学习了武打技巧、身段动作、服装头饰、脸谱化装,还借鉴了越剧、淮剧及话剧等表演手段,丰富了艺术表现力

    剧影月报 2013年1期2013-11-21

  • 《十把穿金扇》突破了扬剧传统的表现形式
    周萍根据同名扬剧连台本戏改编的26集扬剧电视连续剧《十把穿金扇》已先后由扬州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了,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扬州人,又是该电视剧的参与者之一,我与广大的戏迷朋友一样都收看了。虽然中央台的播放时间将近零点,但作为一名扬剧艺术的从业者却一点睡意也没有,每天必看,坚持到全剧终了。有朋友问我,“你对这部扬剧电视连续剧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兴趣呢?”我说,“首先,我是参与者,有责任对这部剧予以关注。这也是我应尽的义务。当然,主要还是这部剧的魅力吸引了我

    剧影月报 2013年2期2013-11-21

  • 《野猪林》被扬剧改“家”了——观扬剧《野猪林》有感
    之作。看了扬州市扬剧团在上海演出的《野猪林》,觉得她既是原来的《野猪林》却又是扬剧的《野猪林》,改得好,也演得好。对照原小说,她是一种创新、创造。第一,改编没有照搬。改编者对原著加以丰富、发展甚至提高,没有违背原著的主要情节(精神)和主题。第二,戏剧不同于小说,小说看到后面,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翻到前面再看,看电影和看戏不同,观众不能令演员(或影片)停下来再从头来一遍。正如夏衍所说,电影是“一次过的”,其实戏剧也是如此。剧本不是小说,它要遵从舞台演出规律。扬

    剧影月报 2012年2期2012-11-22

  • 扬剧曲牌[梳妆台]浅析
    要地方剧中之一的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南京及上海、安徽一带。现代扬剧表演上继承了本地乱弹和扬州民间的花鼓、香火、秧歌、杂耍、龙灯、麒麟唱、荡湖船等歌舞艺术传统;音乐属于曲牌体,以扬州花鼓戏和苏北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又从流行于扬州的弋阳腔、昆曲、徽调等戏曲声腔吸取养料,而最终成型。研究者普遍认为,扬剧唱腔刚柔并济的风韵,主要是蕴涵了花鼓戏曲调的轻柔细腻,香火戏曲调的阳刚粗犷,民歌的隽永清新以及清曲的情感

    剧影月报 2012年2期2012-11-22

  • 扬剧:创新锣鼓正闹台
    ■王正东近年来,扬剧又逐渐红火起来。其红火的原因,固然有多个个方面,但笔者根据自身实践体会认为,根本的一条是扬剧近10年来持续的全面创新,而创新正是扬剧走向振兴和繁荣的不竭动力。一.剧目创新──扬剧的生命活水。1980年代以后,正当电影、电视、卡拉OK,及其网络文艺的狂潮汹涌冲击而来之时,扬剧一度如其他传统戏剧一样,固守陈旧剧目,几无新作、力作推出,老年人已看厌、青年人不愿看,观众流失、演员离去成为其必然后果。近10年来,扬剧界有识之士奋起拼博,力挽危亡,

    剧影月报 2011年2期2011-12-30

  • 竹笛在清曲唱段中的伴奏体会
    舞台,最终形成了扬剧。此时,以往的乐队编制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表现形式,竹笛从此时起才正式在扬剧乐队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员。通过数十年的演变与发展,扬剧乐队中的竹笛已不是刚开始那样只是加强乐队音量和一般的烘托舞台气氛,而是可以根据剧情、人物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改变竹笛音色。 表现舞台需要的“抑”、“扬”、“顿”、“挫”,烘托演唱的 “喜”、“怒”、“哀”、“乐”。 以下是我伴奏扬剧“华”派,经典折子戏《断桥》中白素贞主要唱段“冲乱云”的心得体会:扬剧《断桥》一

    剧影月报 2011年6期2011-11-16

  • 绿杨清声歌戏魂 ——记“戏痴”李政成
    ”李政成■汤玉祥扬剧迷们都说,2010年是李政成的幸运年。这一年他荣膺文化部第十三届“文华表演奖”、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7月3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主办的“2010年江苏省首批中青年优秀演艺人才专场演出——《绿杨清声》李政成扬剧专场演出”在南京紫金大戏院隆重举行。7月30日,他又在扬州市举行了“《绿杨清声》——李政成扬剧专场汇报演出”。这两场专场演出,无论是对李政成还是对扬剧界,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激情唱响“绿杨清声”两场专场演

    剧影月报 2010年4期2010-03-27

  • 扬剧“梳妆台”腔调形态评析
    芳“梳妆台”,是扬剧中运用最广泛的曲牌,艺人称它为扬剧中的大锅菜。“梳妆台”原为扬州清曲曲牌,是从明清小曲中演变而来的。在扬剧形成时期,艺人们把清曲曲牌“梳妆台”加工改编、溶化进扬剧并成为常用曲调,经数代扬剧艺人的演唱,形成了不同风格流派的大家族。在演唱过程中,演员根据剧情的变化、剧中人物性格的需要,特别是根据演员自身的嗓音条件和特点,给以恰当的调整和运用,形成了诸多的流派风格,各显风采。一、扬剧及其曲牌“梳妆台”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

    群文天地 2009年7期200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