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农村的广阔市场

1981-07-15 05:54杜定久
读书 1981年7期
关键词:成材售书印数

杜定久

假期回家,邻居家的几个十几岁的小孩正在做作业。他们忽然为了解释好一个词争论起来。我给他们解释了一下后,忽然想起我假期前刚买来的一本《现代汉语小词典》,信手拿来,查到那个词,以证明我并非望文生义。他们一见到这本词典,一双双小眼睛变成了小核桃,无不惊奇地叫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书,我要有一本多好啊!”

照我看,在我国有一些穷乡僻壤,如果把偶尔从头上响起的飞机声和屋里有线广播的喇叭声也抹去的话,离现代化还远得很。由此想到图书发行工作,的确要把农村这个市场重视起来。

农村里能成材的潜在人才大有人在,而我们的传递现代文明知识的信使——书,却没有充分供应他们。农村中小学毕业的、中学毕业的、高中毕业的大批青年,自从告别了校门,往往就等于告别了知识——起码目前是这样。我国的教育事业还比较落后,大批的人才需要自学成材,而农村的青年又占了全国青年的绝大多数。若不去挖掘他们之中的人才,即使在城市实现了现代化,而农村还是古老的农村,那也是畸形的现代化,何况“四化”之中至少有一化是农村的呢?

我国人口这么多,按现在的书刊印数来看,本来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的——如果市场都开辟了的话,而现在有的书却在积压。农民有八亿,为什么不去开辟农村的市场?现在,农村买一本书只好跑几十里路到县城书店去买。若在每个公社设专业售书点,恐怕人力、物力不许,再是亦不必。是否可十天或一个月往每个公社送一次书——几乎每个公社都通公路了吧。每个公社都有广播网,通过广播一通知——这种广告是不必付钱的,那么需求者纷纷而来。据说我国共有两千多个县,若每个县有十个公社,共两万多个公社,若在每个数万人的公社一种书只卖五本,就是十万册。那些书刊何愁卖不出去呢?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再加上做生意手段(当然不是象资本家那样唯利是图),则“四化”幸甚!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幸甚!

猜你喜欢
成材售书印数
材料作文“成材与成功”写作导引及佳作评点
羞于启齿的期刊印数
到底要不要成材?
《2019年上海高考指南》出版
我国新版书品种和印数首次双降
寒风里奔跑的少年小偷
优价售书 惠及民众 仅需138元,让您享用一生!
知荣 明耻 成材
女子成材要克服的弱点
何必吃惊